导图社区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 第一章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教育的含义
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最早将教育连起来的也是孟子
广义
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品德和思想的活动。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包括狭义的学校教育)
狭义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育的基本要素
最基本的
教育者:主导(教育者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他们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受教育者:主体
其他
教育影响
内容手段、桥梁中介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
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对立面非偶然习得的、动物的、天生就有的本能行为
社会属性(社会永历立)
永恒性(人在教育就在)
历史性(古今不同,每个时期特点不同)
相对独立性(想独立又不能完全独立)
历史继承性:古今相同
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前可后
教育的功能
按作用对象分
个体发展功能:本体,较早产生,对人的影响
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对政、经、文影响
按性质分
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教育不总是积极的)
按呈现形式分
显性功能(计划内)
隐形功能(计划外)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本能生利息、心理仿梦露、米凯爱劳动)
神话说
教育是神创造的(最古老的、错误的)
生物起源说
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利托尔诺、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
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发展
原始社会(简单劳动无阶级)
教育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无阶级性、公平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古代社会(劳教分离有阶级)
奴隶社会
中国
夏商西周
学校:庠序校(西周出现了国学乡学)
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特点:政教合一、学在官府(西周)
夏朝出现了奴隶早期最早的学校:庠
春秋
学校:私学兴起、自由
外国
古埃及
文士学校
教育内容:书写、文字、之争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
斯巴达:军事体育、尚武
雅典:政治、哲学、文学、艺术、尚文
封建社会
战国:私学繁荣:百家争鸣
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察举制、征辟制
隋唐:科举制兴起;六学二馆;分科教学
宋元:书院;程朱理学;四书五经(孟子中庸论语大学,诗书礼易春秋)
明朝:学塾;科举制
清末:废除科举制1905
中世纪
教会学校:七艺(三科四学: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学校:骑士七技
近现代社会
近代社会教育:国家干预、世俗化法制化、义务教育普遍实施(最早德国1763)
现代社会(全民现身多个星球)
终身化、全民化(所有人)、民主化(平等)、多元化、现代化、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