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行政强制法》分析
袁曙宏先生的论文:我国《行政强制法》的法律地位、价值取向和制度逻辑 图已概况论述逻辑简略。
李洪雷:《中国行政法(学)的发展趋势……》 不可完全准确概括。
于立深:《行政强制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评析。 涵盖有限,未必准确。
胡建淼:关于《行政强制法》意义上的”行政强制措施“之认定—对20种特殊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评判和甄别。 未概括完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行政强制法》分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支架性法律
(一)推动该体系完善
(二)有利解决三大突出问题
1.散:关于行政强制的规定分散在大量单行法律、法规、规章中
2.乱:行政强制权的设定和实施比较混乱
主体繁多,职责交叉冲突
规范监督不力,导致滥用
3.软:机关手段不足,效率低,执法不力
(三)符合法治化发展趋势
1.大陆法系:统分结合模式
2.英美法系
①信任司法(内部执行,是主导)
②防范行政(自力司法审查,为例外)
二、需要平衡的若干重要关系
(一)行政权与公民权(基本关系)
(二)行政权与司法权
1.司法权制约行政权
2.二者不相互掣肘
(三)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
1.中央、地方均有行政强制设定权
2.设定权划分控制严格
3.地方政府规章无设定权
(四)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兼顾
(五)公正与效率:平衡
三、界定:二行为
(一)行政强制措施
1.情况紧急为前提
2.无需待履行义务存在
3.暂时性控制、限制
(二)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决定为前提
四、原则
(一)法定原则
1.释义
①法律法规授权
②严禁主体自我授权
2.子原则
①法律优位
②法律保留
(二)适当原则
(三)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
1.对象
①被强制对象(特定)
②大众(一般)
2.教育优先,强制在后
(四)行政强制禁止谋利原则
(五)权利救济原则
1.阶段性
①事前救济
②事后救济
2.体制
①内部救济
②外部救济
3.赔偿义务承担机关
①行政
②司法
五、设定
(一)关于行政强制措施设定
1.效力层级: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2.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设定措施条件
①尚未制定法律
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内
(二)关于行政强制执行设定
1.法律法规设定
2.行政法规一定行政强制执行权
①内容:代履行;其他方式
②原因:行政管理复杂;对公民权益影响小
(三)事前听证、事后评估制度
1.原因:科学立法
2.评估主体
①设定机关(核心)
②实施机关
③社会公众
六、种类
(一)措施:5种
(二)执行:9种
七、程序
(一)主体
1.类型
①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
②“行政协助人”金融机构
③依法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
2.资格
①法定职权内
②不得委托
③措施由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实施
3.相对集中的行政强制权制度
(二)措施执行程序
1.特色
①针对性
②实践性
③可操作性
2.执行程序
①催告
②听取意见
③决定
④实施
⑤强制执行
⑥执行中止
⑦执行完毕
八、执行体制
(一)双轨制
①法律有定,行政机关有执行权
②法律未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实行原因
①我国宪政体制
②强化司法监督依法行政
③维护行政相对人利益
④司法终裁
(二)形式
1.形式审查为原则
2.实质审查为例外
九、法律责任
(一)原则性规定
1.行政机关系统层级性责任
2.纠错机制
(二)主体
1.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2.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
3.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三)责任
1.针对:违法、不当实施的行政强制行为
2.内容
①责令改正
②处分
③赔偿
④行政处罚
⑤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