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行政法(学)的发展趋势
李洪雷:《中国行政法(学)的发展趋势……》 不可完全准确概括。
于立深:《行政强制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评析。 涵盖有限,未必准确。
胡建淼:关于《行政强制法》意义上的”行政强制措施“之认定—对20种特殊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评判和甄别。 未概括完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中国行政法(学)的发展趋势
一、行政法制度建构的新方向
(一)平衡论发展
1993:提出
1997:论文集/讲演录汇编
罗豪才:《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
宋功德:《行政法的均衡之约》/《论经济行政法的制度结构》
重要特点
利用跨学科知识
与公共治理理论、软法理论统和
沈岿:现代行政法品格
不片面维护和促进高效运作
不一味约束和控制行政权
行政权收放具体而论
(二)寻求行政正当性
何海波
实质合法
本身合理、合宪
本身考虑社会效果
评价标准:多元法律渊源;重心:司法
统一的合法性评价制度
沈岿
开放反思型的形式法治
促进形式法治
实在法执行与开放过程勾连
异议需反思过程处理
一时可接受性
王锡锌
合法律性
新行政法
形式合法复合式行政合法化框架
核心:公平代表/有效参与的制度过程
(三)当代行政法发展趋势与“新行政法“
姜明安
“新”在何处
范围:公域—公域+私域
方式:管制/命令/刚性管理—自治/协商/柔性指导
戚建刚
中国行政法发展趋势
调整对象:公共行政
权力作用方式:双向
研究视角:关系
行政相对人对主体的作用:积极
行政法机制:制约和激励
石佑启
公共行政发展主要表现
管理行政—服务行政
公共管理与权力结构均衡
放松管制和权力运作方式多样化
公民有效参与和服务质量提高
(四)”制度建构型“
薛刚凌
制度建构型行政法发展模式
(五)”新管理论“对中国行政法发展的意义
朱维究/徐文星
政府角色:消极/干预/管制—给付/服务
行政管理—社会治理
(六)多样化的当代行政法原则
周汉华
问题
不非法侵犯个人权利
无法积极有效履行法律义务
原则
利益平衡论
司法能动论
私法优位论
议会优先论
效益优先论
(七)协调发展导向型行政法
于安
给付行政和社会行政法的发展
建立协调发展导向型行政法
(八)现代行政法的挑战及回应
章剑生
挑战
行政合法性危机
多元利益主体组织化对行政决策回应性和公共性的挑战
中国风险社会 后个人福利的保障
回应
扩权推进治理
正当法律程序调控行政过程
私法方式实行行政目的
扩展法院的司法审查范围
(九)”合法性“与”最佳性“二维结构中的“新行政法”
朱苏力/唐明良
考量基点
合法性
最佳性
传统行政法与新行政法区别
考量重点:消极不违法—积极谋求行政正当性
价值导向:控制与保障—理性/民主/效能
研究方法:法教义学/法解释学—法政策学
保护法益:个人权利—整体公益和社会福祉
基本构成
考量节点:司法审查下游—法政策学
(十)简评
平衡论促发中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法制度目标和价值取向的思考
控权论有长有短
对其目标和功能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性的 重塑。
不应局限于对私人权利自由的保障,也应为提高行政效率能、保障公共利益、进行利益协调提供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探究服务行政的保障
正当性:来自法的权威+本身价值合理性+公民参与
合法性保障机质:司法审查+行政过程制度设计
吸收借鉴西方,扎根中国土壤
三、结语
行政法解释论与行政法立法论齐头并进
关注一般行政法与部门行政法
行政法学深入核心,深入过程
通过制度设计保障效能+推进公共利益福祉+提高效能/协调利益
整合其他学科学术资源
既重视借鉴外国,又有中国问题意识
二、行政法学研究新视野
(一)政府规制理论对传统行政法学的挑战
政府规制理论:强有力分析工具
章志远
民营化和规制改革
公私合作
积极给付
规制手段
过程正当
法政策学
部门细节
于立深
功能主义
研究问题,关注事务
描述性、分析性方法
(二)社会科学的行政法学
包万超
将社会科学方法知识资源应用于行政法研究
概括当代中国行政法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三)行政法政策学
杨建顺
鲁鹏宇
法学的分支学科
法律思维为基础
法学和公共政策学有机结合
江利红
日本行政法政策学的发展脉络和基本主张
(四)功能视角中的行政法
朱芒
(五)行政过程论
以行政过程为中心重新构建行政法学体系
构建行政过程论的理论体系
(六)中国的过渡或转型行政法学
张树义
跳出西方中心主义
从中国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变迁角度分析
转型行政法学
(七)简评
讨论方向
经社背景的变迁—中国行政法制度建设
学科体系、研究旨趣、议题设定、研究方法等—行政法学研究的变革
紧密结合中国社会转型的现状与实践
控权模式
缺点
调整范围狭小
忽视实体制度建设
漠视利益调整
过分依赖司法
控权论
管理论:保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