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口腔颌面部的发育
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口腔颌面部的发育,有舌、面部、腭、唾液腺等的发育和异常发育,可以用来课后复习,做题、以及课中跟着老师的节奏来都行,我按着老师的PPT弄的,很翔实,有图有例子,生动形象
结合老师的PPT和课本,适合复习,预习等等
结合老师的PPT和课本,适合期末复习,课前复习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口腔颌面部的发育
涎腺的发育
间充质诱导口腔上皮形成上皮芽→上皮条索形成及生长→上皮索末端分支→上皮索反复分支、腺小叶形成→前期导管形成→细胞分化为腺泡
第六周
腮腺
最初
上颌第一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
3-4岁时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
12岁上颌第一恒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
成人时上颌第二恒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
第六周末
下颌下腺
第七周末
舌下腺
第十二周
小涎腺
概述
分为三个阶段
增值期
受孕至受孕后2周,包括受精、植入和三胚层胎盘形成
胚层形成和分化(受精后第2周—第3周)
(一)二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形成
上胚层:靠近极端滋养层的排列整齐的柱状细胞层
下胚层:面向胚泡腔内细胞群细胞形成的单层细胞
二胚层胚盘:上下胚层紧密相贴形成椭圆形盘状结构
羊膜腔:上胚层细胞间出现的腔隙称为羊膜腔
卵黄囊:下胚层细胞向胚盘腹部增生形成扁平细胞囊
(二)三胚层形成
1.原条的发生 胚胎第三周初,上胚层细胞增生并向背侧一端的中轴方向迁移,形成隆起于背侧的细胞索
1.确定胚盘的头尾方向(原条端→尾端,无原条端→头端)
构成胚盘中轴
诱导中胚层形成
2.三胚层胚盘形成
外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
3.脊索的发生
诱导神经管形成
胚胎期
受孕后3—8周,分化出不同类型的组织并构成器官、系统,胚胎初具人形 口腔颌面部发育在此期间完成
胎儿期
受孕后9周至出生。腭部发育在此期间完成
神经嵴、腮弓和咽囊
神经嵴的分化
外胚层(3W)→神经板
神经板
中轴凹陷——神经沟
外侧隆起——神经嵴
→(4W)汇合成神经管
顶端与外胚层交界处——神经嵴
神经嵴细胞(多潜能干细胞):牙本质、牙骨质、牙周膜、牙髓等
对头颈部的发育尤为重要
腮弓及咽囊的发育
腮弓:胚胎第四周,原始咽部的间充质迅速增生,形成6对左后对称、被腹走行的柱状隆起
面部的发育
面部各突起的分化
各突起的联合与融合
面突:移行到头颈部的外胚间充质细胞增生形成的隆起
胚胎第三周
额鼻突
下颌突:即第一鳃弓
胚胎第三周末
拉特克囊
此囊残留称颅咽管(鼻中隔后缘),可发生囊肿和鼻咽管瘤
第四周
上颌突
口凹(原口)
口咽膜
第五周
面突分化——→球状突
面突的联合
面突的融合
腭的发育
前腭突2(原腭)
胚胎第五周,来自中鼻突的球状突
形成前颌骨和上颌切牙
侧腭突2(继发腭)
胚胎第六周,来字左右两个上颌突
子主题
腭突的联合及融合
第九周时,左右侧腭突与前腭突自外向内,自前向后接触、融合及联合,联合的中心处留下切牙管、切牙孔、切牙乳头。侧腭突形成硬腭的大部、软腭、腭垂。
两侧腭突的运动包括:最初的融合和后来的联合
腭的发育过程总结(9-12周)
(3W)额鼻突→(4W)中鼻突→(5W)球状突→(5W)前腭突(原腭)
(4W)上颌突→(6W末)侧腭突(继发腭)先向下或垂直方向生长→(8W)向水平方向转动并向中线生长
侧腭突+前腭突→(9W)融合即联合→(12周)腭发育完成
胚胎第三个月,腭突发育完成。口腔与鼻腔完全分隔开
腭发育异常
腭裂
两个侧腭突之间及其与鼻中隔之间未融合或部分融合
颌裂
上颌裂:前腭突与上颌突
下颌裂:下颌突之间
舌的发育异常
分叉舌(罕见)
侧舌隆突未联合或联合不全
舌系带过短
正中菱形舌
舌的发育过程
在胚胎第四周开始,由一、二、三、四对舌弓衍化而成璐
胚胎第六周
第二、三、四腮弓→联合突1→舌根(舌后1/3) 舌体和舌根联合处的浅沟称界沟(人字形)
舌的发育过程总结
第一对腮弓→(4W)侧舌隆突2,奇结节1→(6W)舌前2/3(舌体)
第二、三、四对腮弓→(6W)联合突1→舌后1/3(舌根)
舌前2/3(舌体)+舌后1/3(舌根)→舌(联合)
面部发育异常(胚胎第6-7周)
唇裂——多见于上唇,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常伴腭裂、颌裂
单侧、双侧;完全性、不完全性
面裂
横面裂: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大口畸形(联合不足)
小口畸形(联合过多,罕见)
斜面裂:上颌突和侧鼻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侧鼻裂:侧鼻突与中鼻突之间发育不全→鼻部形成纵行的侧鼻裂(极少见)
发育过程
额鼻突演化成原始鼻腔
下颌突→两个上颌突,演化成原始口腔(又叫口凹)
中鼻突→两个球状突 最终形成上唇的基础
各突起联合形成面部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