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2)
大学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详细版(2)和第(1)一起的
微观经济学第四章 企业的生产与生产成本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马工程版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供求分析的应用示例
价格政策: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定义
指政府为了支持某一产品的生产而对该产品的价格规定的一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例子
支持农产品的作用稳定农业生产,调整农业结构;保证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
图表说明
措施: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限制价格(最高限价)
政府为了防止某种商品的市场定价过高而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
措施:政府实行配给制
评价
利
有利于社会平常
有利于社会安定
弊
不利于刺激生产,产品短缺
不利于抑制需求,商品浪费
社会风尚败坏,黑市交易
支持价格一定大于均衡价格,限制价格一定小于均衡价格
价格放开
目的
增加那些在市场上供给数量相对匮乏的政府限价产品的生产
考虑短期内供给价格弹性
对于供给价格弹性大于0的可行
对于供给价格弹性等于0的不可行
税收效应分析
政府向销售商征税
需求弹性与税负分担
征求等量的税收,需求弹性越缺乏弹性,消费者承担税负越大,相反需求越富有弹性,生产者承担比例越大
供给弹性与税负分担
征求等量的税收,供给越缺乏弹性,生产者负担比例越大,消费者负担的比例越小,相反供给越富有弹性,消费者负担比例越大
弹性与收入的关系
需求价格弹性的应用
总收益
收益TR=P*Q=价格*销售量
需求富有弹性(Ep>1)
薄利多销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价格下调,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利 价格上调,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
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 卖者适当降低价格能增加总收益
需求缺乏弹性(Ep<1)
谷贱伤农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价格上调,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利 价格下调,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大于需求量变动的 百分比时,提高价格会增加总收益
需求单元弹性(Ep =1)的商品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等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价格变动不会影响销售总收益
本章评析
供求分析的理论缺陷
为了证明均衡的存在,市场均衡模型 对市场运行条件和经济活动当事人施加了若干不切实际的假设
供求均衡模型并没有真正说明均衡的实现问题
供求均衡是一种局部均衡
总体上,有关均衡的存在性、可达性以及均衡分析 本身仍存在较大的争议, 这些问题在西方经济学中并没有得到解决
均衡价格论和劳动价值论
供求均衡模型不仅用于说明价格运动,而且也是西方经济经济学价格理论的基础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人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特殊的,具体形式的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构成商品价值的客观基础
由于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由需求和供给相等的条件内生地决定,所以均衡价格论虽然能说明市场价格围绕着均衡价格波动,却无法解释在供求相等的情况下均衡价格为什么是这样一个货币额,而不是另外一个货币额,也无法解释生产力水平与均衡价格之间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的均衡价格论没有对商品的价值与价格进行合理区分,但隐含地视均衡价格为价值的代名词,因而均衡价格理论被看成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价值理论
供求分析和市场调节
均衡价格论没有给出价值实体的决定,但供求分析对需求和供给曲线的描述也反映了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市场均衡的分析也反映出了价格机制的作用形式。 供求及其相互作用反映了市场经济交换过程的一般特征,因而运用这一模型有助于解释市场运行的许多经济现象,对分析资源配置有重要意义
市场机制调节并不是万能的。要使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经济当事人必须能够自主决策并获得由此产生的利益,必须拥有有效信息,以确保决策正确。因此要实现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至少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明确经济当事人的权利,二是价格信号能够反映资源的真实社会需要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其价格变化对销售总收益的影响是不同的
价格调节具有不完整性, 需要价格政策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