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学实施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教育活动。
编辑于2023-08-27 20:06:11教学实施
教学概述
定义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 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 教育活动。
基本要素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关系
教学与教育
教学与教育是一种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生产劳动
教学与智育
教学与智育是途径和内容的关系
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
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增强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工作环节
备课
备教材
钻研教材
备学生
了解学生
备教法
涉及教学方法
上课
一堂好课的基本特点⭐️
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
结构完整
语言贴切
气氛热烈
板书有序
教态合适
布置与批改作业
作业布置的要求⭐️
内容符合课标和教科书的要求,有代表性
分量适当,难易适度
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衡量一个好的测验的指标
信度
效度
难度
区分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同时获得一定的身心发展,形成一 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有关教学过程的理论
孔子
学、思、行
赫尔巴特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杜威
情境、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克伯屈
提出目标、计划、进行、评定
凯洛夫
知觉具体事物,理解事物的特点,关系和联系形成概念,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实践运用
教学过程的本质
凯洛夫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特殊性表现
认识的间接性
认识的引导性
认识的交往性
认识的教育性
认识的简捷性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学生起主体作用原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
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学生各个方面不成熟,需要教师的指导
教师代表社会向学生提出要求,影响教学内容、方法、目的
教师专业知识丰富
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恰当而精心的组织教学过程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建立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激发学生动机
领会知识
中心环节
巩固知识
必要环节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
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而制定的对 教学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教学是有原则的
类型8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要确保教育的科学性
要挖掘教学的教育性因素
要把教育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直观性原则
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要注重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描述提供直观形象,使或使学生的经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表象
启发性原则
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要发扬教学民主,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质疑
巩固性原则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知识
在复习中巩固知识
在运用知识中巩固知识
循循渐进原则
要按照教材逻辑体系进行教学
要注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要掌握学习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
因材施教原则
要坚持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个人能力兴趣和爱好使教学有针对性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量力性原则
要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的心智水平和学习特征
要恰当的把握学习进度,使教学难易适度
教学方法
概念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釆 用的办法
类型10
讲授法
含义
老师通过口头言语传授
优点
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知识(效率高)
地位
应用最广泛的教学
基本要求
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思维性,启发性,趣味性
讲究讲授的方法与策略
讲究语言艺术
讨论法
含义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辨是非真伪,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优点
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积极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基本要求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教师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教师要做好讨论小结
谈话法
含义
老师问学生答,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优点
激发学生思维
基本要求
教师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教师要善于提问
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
教师要做好归纳小结
读书指导法
含义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发展智力
基本要求
指导学生精心阅读教科书
指导学生善于阅读参考书
指导学生写好各种形式的读书笔记
演示法
含义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基本要求
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投入观察思考
准确感知演示对象,引导学生综合分析
参观法
含义
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进行直接观察访问,而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方法
基本要求
参观前充分准备
参观时进行组织
参观后做好总结
练习法
含义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基本要求
明确目的与要求
周到计划与步骤
恰当分量与适当难度
科学分段与有效方法
有正确态度和良好习惯
及时检查和总结
实验法
含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基本要求
明确目的和要求
重视指导和示范
独立操作检查结果
实习法
含义
教师指导组织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从事一定的实习实践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晕,综合运用理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又称实习作业法
基本要求
实习前做好准备工作
实习中加强指导和示范
实习后写出报告定成绩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
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方法
情感教学法
教师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教学组织形式
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 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类型8
个别教学制
含义
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的教
地位
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古代社会主要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
评价
优点
因材施教
不足
教学效率不高
班级授课制
含义
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
中小学普遍运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产生和发展
提出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我国最早采用:1862年,京师同文馆
特点
以班、课、课时为单位
评价⭐️
优点
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不足
不利于因材施教
不利于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
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特殊形式
复式教学
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有一位老师在同一堂课,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
辅助形式
现场教学
个别教学
分组教学制
概念
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不同水平进行教学
分类
外部分组
传统分班前分组
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导
内部分组
在传统的年龄编班后,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
评价
优点
照顾个性,因材施教
缺点
心理问题
不一定科学、不公平
设计教学法
克伯屈提出
废除班级授课制,打破学科界限,摒弃传统的教科书,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和目的,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优点
很大程度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过程不呆板
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
缺点
费时费力,学习效率低
道尔顿制
帕克赫斯特
老师指定参考书布置作业,学生自学有疑难问题再请教老师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
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高
特朗普制/灵活的课程表
劳伊德·特朗普
把大班小班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兼顾了班级授课制和个别教学的特点
管理比较麻烦
文纳特卡制
提出者:华虚朋
特点: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相结合
课程
指定作业自学为主,个别辅导根据测验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
团体活动与创造性活动
优点
注重学习的个性和自由
强调学生的团体意识和社会化过程
缺点
对教师的要求高
翻转课堂
课下学习课上练习巩固
方式:视频讲座,听播客,电子书,网络讨论交流
教学模式
含义
两种以上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
常见的教学模式8
范例教学模式
代表人物
瓦根舍因
基本观点
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从一些范例分析入手,感知原理与规律
抛锚式教学模式
基本观点
教学建立在问题基础上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
协助学习
效果评价
探究性教学模式
基本观点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问题
假设
验证
总结
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代表人物
奥苏伯尔
教学过程
呈现先行组织者
呈现新学习内容
知识的整合协调
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
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
代表人物
布鲁姆
教学过程
诊断性评价
实施集体教学
进行形成性测验
再次测验正确率为百分之80到85%通过
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
总结性测验
发现学习模式
代表人物
布鲁纳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假设——检验
整合与应用
程序教学模式
代表人物
普莱西
基本观点
教材分解成小项目,每一项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回答正确进行下一环节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代表人物
罗杰斯
基本观点
创设一个自由的心理氛围,让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