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呼吸系统
总结梳理部分呼吸系统的知识,帮助提高记忆力,加深印象。
编辑于2020-04-19 22:53:35呼吸系统
呼吸道
上呼吸道
感冒为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类的不服用抗生素,兼并有细菌感染的则服用抗生素。
鼻
鼻阈与心肺功能相关
外鼻
骨部
软骨部
软骨部的皮肤因富含皮脂腺和汗腺成为痤疮、酒渣鼻和疖肿的好发部位。
鼻腔
鼻腔位于呼吸道的起始部,是顶部窄、底部宽、前后狭长的腔隙。 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向前借鼻孔通向外界,向后经鼻后孔通鼻咽处。 每侧以鼻阈为界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固有鼻腔是鼻腔的主要部分,常简称鼻腔。颅前窝是固有鼻腔的顶 鼻前庭是疖肿的好发部位。 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犁骨和鼻中隔软骨组成支架,表面被覆黏膜而成,构成鼻腔的内侧壁。鼻中隔前下部称易出血区(Little区或Kiesselbach区) 鼻腔外侧壁可见上、中、下3个鼻甲,又有上鼻道、中鼻道、下鼻道。多数人上鼻甲的后上方有最上鼻甲。最上鼻甲或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体之间的凹陷称蝶筛隐窝。 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的前上方  上颌窦开口位置较高,分泌物不易排出,当窦腔积液时,应采取体位引流。 
上鼻甲、中鼻甲→筛骨;下鼻甲→对骨
咽
喉
喉软骨
甲状软骨
甲状软骨是最大的喉软骨,位于环状软骨与会厌软骨之间,构成喉的前壁和侧壁。甲状软骨由前缘互相愈合的呈四边形的左、右软骨板组成。左右软骨板的融合处称前角,前角上端向前突出,称喉结。喉结上方有呈V形的切迹,称为上切迹。
环状软骨
环状软骨是喉软骨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位于甲状软骨下方。环状软骨由前部低窄的环状软骨弓和后部高阔的环状软骨板构成。环状软骨弓平对第6颈椎高度,是颈部的重要标志之一。
会厌软骨
位于舌骨体后方,形似树叶,上窄下宽,上端游离,下端借甲状会厌韧带连于甲状软骨前角内面的上部。会厌是喉口的活瓣。
杓状软骨
杓状软骨分为一尖、一底、两突和三个面。杓状软骨底与环状软骨杓关节面形成环杓关节,底面有向前伸出的突起称声带突,是声韧带附着处;向外侧伸出的突起称肌突,大部分喉肌附着于此。
喉的连结
甲状舌骨膜
甲状舌骨膜是位于甲状软骨上缘与舌骨之间的结缔组织膜,其中部增厚称甲状舌骨正中韧带。连接甲状舌骨上角和舌骨大角的韧带是甲状舌骨外侧韧带,其内常含有麦粒软骨。
环甲关节
联合关节,在环甲肌的牵引下,甲状软骨在冠状轴上作前倾运动。
环杓关节
可做前、后、内侧、外侧等方向上的滑动运动
方形膜
喉前庭外侧壁的基础。上缘位于杓状会厌襞内,下缘游离称前庭韧带 
弹性圆锥
环状软骨气管韧带

喉肌
三、喉肌 喉肌 laryngeal muscle是发音的动力器官,属于横纹肌。喉肌分为附着于喉和邻近结构的喉外肌和附着于喉软骨间的喉内肌。喉外肌的作用是使喉上升或下降。喉肌一般指喉内肌,具有紧张或松弛声带、缩小或开大声门裂以及缩小喉口等作用(表6-1)。喉内肌按其部位分内、外两群,按其功能分声门开大肌和声门括约肌(图612~图6-14)。 (一)环甲肌 环甲肌 cricothyroid muscle是唯一的一对喉外群肌。环甲肌起于环状软骨弓前外侧面,肌束斜向后上方,止于甲状软骨下角和下缘。环甲肌收缩将增加甲状软骨前角与杓状软骨间距,紧张并拉长声带。 二)环杓后肌 环杓后肌 posterior cricoarytenoid muscle起于环状软骨板后面,斜向外上方,止于同侧杓状软骨的肌突。环杓后肌收缩能使环杓关节在垂直轴上旋转,拉肌突转向后内下,使声带突转向外上,开大声门裂,紧张声带。 表6-1喉肌的名称、起止和主要作用 起止 主要作用 环甲肌 起于环状软骨弓前外侧面,止于甲状软骨下角和下缘 紧张声带 环杓后肌 起于环状软骨板后面,止于杓状软骨肌突 开大声门裂,紧张声带 环杓侧肌 起于环状软骨上缘和外面,止于杓状软骨肌突 声门裂变窄 甲杓肌 起于甲状软骨前角后面,止于杓状软骨外侧面 松弛声带,缩小声门裂 杓横肌 肌束横行连于两侧杓状软骨肌突和外侧缘 缩小喉口和喉前庭,紧张声带杓斜肌 杓斜肌 起于杓状软骨肌突,止于对侧杓状软骨尖 缩小喉口和声门裂 杓会厌肌 起于杓状软骨尖,止于会厌软骨及甲状会厌韧带 拉会厌向后下,关闭喉口 
环甲肌
环杓后肌
环杓侧肌
甲杓肌
杓肌
喉腔
喉口
是喉腔的上口。由会厌上缘、杓状会厌襞和杓间切迹共同围成。连接杓状软骨尖与会厌软骨侧缘的黏膜皱襞称杓状会厌襞。前庭襞
喉前庭
前壁中下份有会厌软骨茎附着,附着处的上方有呈结节状隆起称会厌结节。
喉中间腔
声门下腔
下呼吸道
下呼吸道感染为肺炎,分为细菌和病毒
气管和支气管
气管
支气管
左主支气管
右主支气管
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
左主支气管细而长,嵴下角大,斜行,通常有7-8个软骨环;右主支气管短而粗,嵴下角小,走行较陡直,通常有3-4个软骨环,因此,经气管坠入的异物多进入右主支气管。
肺
两肺外形不同,右肺宽而短,左肺狭而长。肺呈圆锥形,包括一尖、一底、三面、三缘。肺尖 apex ofung即肺的上端,钝圆经胸廓上口突入颈根部,达锁骨内侧1/3段上方2~3cm。肺底 base of lung即肺的下面,与膈相贴,受膈压迫肺底呈半月形凹陷。肋面 costal surface即肺的外侧面,与胸廓的侧壁和前、后壁相邻。纵隔面 mediastinal surface即内侧面,与纵隔相邻,其中央的椭圆形凹陷称肺门 hilumof lung或第一肺门。肺门是支气管、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的门户,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称 肺根 root of lung。两肺根内的结构排列自前向后依次为: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两肺根内的结构自上而下排列不同,左肺根内的结构自上而下是左肺动脉、左主支气管、左肺下静脉;右肺根内的结 构自上而下是右肺上叶支气管、右肺动脉、右肺下静脉。膈面 diaphragmatic surface即肺底,与膈相邻。前缘是肋面与纵隔面在前方的移行处,较锐利,左肺前缘下部有心切迹 cardiac notch,切迹下方有一突起称左肺小舌 lingula of left lung。后缘是肋面与纵隔面在后方的移行处,位于脊柱两侧的肺沟内。下缘是肋面与膈面和膈面与纵隔面的移行处,其位置随呼吸运动而变化。 
肺门,肺根
胸膜
壁胸膜
肋胸膜
膈胸膜
纵隔胸膜
胸膜顶
脏胸膜
胸膜腔;不含脏器
胸膜隐窝
肋膈隐窝
肋纵隔隐窝
膈纵隔隐窝:只存在于左侧胸膜腔
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胸膜前界体表投影
肺的体表投影
纵隔
纵隔内结缔组织及间隙向上经胸廓上口与颈部的结缔组织及间隙相互延伸;向下经主动脉裂孔及食管裂孔与腹部的结缔组织及间隙相互延伸。因此,纵隔气肿可向上蔓延达颈部,向下蔓延至腹膜后间隙
上纵隔
下纵隔
前纵隔
容纳胸腺或胸腺遗迹、纵膈前淋巴结、胸廓内动脉纵隔支、疏松结缔组织、胸骨心包韧带。 前纵隔是胸腺瘤、皮样囊肿和淋巴癌的好发部位。
中纵隔
容纳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如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腔静脉根部、左、右肺动脉、左、右肺静脉、奇静脉末端、心包、心包膈动脉、膈神经和淋巴结等。中纵隔是心包囊肿的好发部位。
后纵隔
容纳气管权及左、右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胸导管、交感干胸段和淋巴结等。后纵隔是支气管囊肿、神经瘤、主动脉瘤及膈疝的好发部位。
黏膜
嗅区(嗅觉功能)-上鼻甲内侧面以上及其相对的鼻中隔
呼吸区(加温、加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