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进入新时代
编辑于2023-08-29 08:41:32 上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大成果
毛泽东思想
实践基础:革命与建设
毛泽东思想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历史条件
社会基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
萌芽 阶段 ( 1921-1927)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大革命失败 )
主要代表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5年
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
标志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1926年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
湖南农民运动 考察报告 1927年
充分肯定农民在革命中的伟大作用 。
形成阶段(1927-1935)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主要代表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928
第一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井冈山斗争 1928
从实践角度 再次阐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
回复林彪的信
回答了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疑问
标志着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的基本形成 。
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
反对本本主义 1930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是党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是党第一篇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成熟阶段 (1935-1945)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全面抗战时期
主要代表作
共产党持久实践矛盾 中国共产党联合改造新民主主义论
《矛盾论》《实践论 》 1937
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哲学基础 。
论持久战 1938年
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
驳斥了“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
共产党人发刊词 1939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一次将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939
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新民主主义论 1940
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
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1
第一次科学解释“实事求是”的含义
第一次提出实事求是,是在反对本本主义 。
论联合政府 1945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
继续发展(1945-1956) 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主要代表作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
完整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
论十大关系 1956年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根本思想: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基本方针: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第一次论述了和民主党派相处的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
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 :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
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提出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提出
1943年,王稼祥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 这一概念
1945年刘少奇在中共七大系统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 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1981年,中共11届六中全会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召开的 )
毛泽东思想的内涵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 2、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革命和建设,缺一不可 )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
实事求是 (理论基础 )
毛泽东的思想精髓
党的思想路线
群众路线
党的根本路线和生命线
内涵: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独立自主
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 。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
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形成的依据
近代中国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前提)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保证)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五四运动是一个分水岭, 五四运动之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之后,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无产阶级领导的 2、人民大众(农民是主力军) 3、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对象)
人民大众: 无产阶级、 农民阶级、(主力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
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
革命的对象是三座大山。 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
1、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2、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
经济纲领
两没收 一保护: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主要内容 )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 3、保护民族工商业 (极具特色的内容 )
文化纲领
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工农 武装 割据 思想 :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1924-1927)
第一次国共合作,打北洋军阀
工农 民主统一战线 (1927-1937)
土地革命时期,国共10年对峙时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 -1945)
第二次国共合作,全面抗日
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 1937年的七七事变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45-1949)
解放战争时期,打完日本打国民党
2、武装斗争
1、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2、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 4、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
3、党的建设
思想上建党 (首位)
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 。 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是毛泽东建党思想 最突出的特点和最核心的内容 。
十九大以来,党的建设首位是政治建设 。
组织上建党
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即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个人服从组织 少数服从多数 下级服从上级 全党服从中央 。
作风上建党
三大优良作风:(我党的政治优势 ) 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949-1956 )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并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是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样一个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直到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才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化三改 )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是“主体 ” 三改:是“两翼”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社会主义的改造是指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农业:互助组 ——初级社 ——高级社 手工业: 供销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了解)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 2、采用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破一立)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956-1976 )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 2、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实现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邓小平同志后来又加上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三反五反运动: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私营工商业者: (贿,盗,骗,偷,税) 反行贿, 反偷税漏税, 反盗骗国家财产, 反偷工减料,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 1、敌我矛盾 (专政的手段解决) 2、人民内部矛盾(民主的方式解决 ,即:“团结——批评—— 团结” )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0大元帅军衔
(住怀表城,见乾隆真容易) 朱德 彭德怀 林彪 刘伯承 叶剑英 徐向前 贺龙 聂荣臻 罗荣桓 陈毅
10大元帅唯一没有参加产生长征是:陈毅。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事业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对待历史和传统文化采用“古为今用”的方针, 对待外国文化,采取“洋为中用”的方针 。
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周恩来提出 )
社会主义国防建设
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
人民军队
1、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2、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人民军队的性质:党的军队 ,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 。 4、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政治工作。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 官兵一致, 军民一致, 瓦解 敌军。
战略战术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中国革命战争的三种作战形式 : 运动战(正规军) 阵地战(正规军) 游击战 (非正规军,是人民群众参与的 )
运动战作战方针: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
游击战作战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社会主义外交建设
毛泽东提出:三大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 ”(新中国外交 )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清扫三座大山) 3、“一边倒 ”(倒向苏联)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惠(平等互利) 5、和平共处
1953年,周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提出。 在1955年,万隆会议再次重申 。
第二大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基础:改革与建设
邓小平理论
形成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目的
三步走战略 (党的十三大提出)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 (10年)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 (10年)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
十九大报告规定,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提早15年时间。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科学含义
(1)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
党的十三大指出
我国的国情
(1)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2)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首次在十三大提出
党的十九大: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把我国建设成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变动情况
1、十七大:加入和谐 2、十九大:加入美丽,将“现代化国家”改为“现代化强国”
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1992年南方谈话)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根本任务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最大的优越性
1)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同等富裕 。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不是在搞平均主义
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开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一个突破口: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
全面深化改革
(1)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 (4) 判断改革的是非得失,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
改革的重点是经济改革
第一次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改革 改的不是社会主义制度,而是体制。 体制是制度的运行方式 。
改革的特征: 1、根本性 2、广泛性 3、深刻性
“三个有利于”(两力一平) 生产力 综合国力 人民生活水平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 进程
1980年 点
四个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生下三头猪
1984年 线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 面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洲
1990年 大面
上海浦东新区
2001年 球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对外开放 战略
互利共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各有优缺点 。
历史地位
1、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
形成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2004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宪法 。
主题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 (1)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两先进一农民
Eg:供给测结构改革:体现了三个代表的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贯彻
(1)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关羽 (2)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新鲜 (3)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本民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
历史地位
1、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3、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
形成
(1)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2)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 列为党的指导思想 。
主题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 第一要义是发展 。 2、 科学发展观的 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3、科学发展观的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 4、科学发展观的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统筹城乡,东西部,国内外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12年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上台,就已经开启新时代; 只不过是在2017年十九大,才正式提出新时代这一概念 。
新时代是政治判断,是主观划分的。 不是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靠环境来划分。
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
新时代的内涵
1、这个新时代是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 2、 这个新时代是 决胜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 3、这个新时代是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 4、这个新时代是 全体中华儿女竭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的时代 。 5、这个新时代是 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
新时代的意义 (3个意味着)
1、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 2、意味着 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3、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 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又强又高又智慧
新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1个变化:主要矛盾的变化。 2个不变: 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化 。 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 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3个主题
19届六中全会 : 1、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
10个明确
每个都考过 8个变10个。 十九大报告中新增两个明确
党的领导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
总任务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总任务 (也是党的使命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
中国梦的首次提出 :2012年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
中国梦的本质 : 1、国家富强 (前提) 2、民族振兴 (关键) 3、人民幸福 (目的)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3个中国🇨🇳) 1、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2、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2)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
中国梦的实现靠人民,因为中国梦归根结底 是人民的梦 。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
战略安排 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 在基本实现 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 。
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布局理论
“五位一体”是总体布局。 “四个全面”是战略布局 。
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首位)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十八大新加入)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十九大提出)
1、战略目标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正处在 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
2、贯彻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1)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推动经济发展 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
(2)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点)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 推进西部大开发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 加快发展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关系 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 。
总方针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总要求
产业兴旺(重点 )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口诀:生产箱子,生活富裕 。
具体举措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
五大振兴
生 产 文化 人 组织
产业振兴 人才振兴 文化振兴 生态振兴 组织振兴
目标任务
到2025年,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
(6)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
供给侧结构改革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基本目标
坚持 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 人民当家作主,(本质、核心 ) 依法治国 ,(基本方式 ) 三者的有机统一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2、政治制度(一个根本,三个基本)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五大民族自治区 :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党派之间的合作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3、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精髓: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是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
(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 。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脱贫历程
2012年底,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2013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 2015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提出“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 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公令。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 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2020年 ,党中央要求全党全国打好收官战, 向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进军 。
脱贫成就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
脱贫攻坚精神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 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
脱贫经验
1、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站的制胜法宝。 2、开发式扶贫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方针。
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 。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
共建:社会是大家的社会,要共同建设。 共治:出了问题要共同治理。 共享:共享建设成果 。
(五)建设美丽中国
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尊重自然,(首要态度)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坚定走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生)
生态文明方针:坚持 节约优先,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完成 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
一条耕地红线:不能少于18亿亩 三条控制线: 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 永久基本农田:不管城市如何发展永久基本农田不能动,关乎饭碗。 城市开发边界:城市功能无节制地开发下去 。
战略布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战略目标)
(二)全面深化改革 (动力源泉)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1、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的根本方向 )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的根本路径 )
(三)全面依法治国(重要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 。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依法治国方略的新方针: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是宪法 。
(四)全面从严治党(政治保证)
我党最鲜明的特征
基础在全面 关键在严 要害在治
四种危险 : 精神懈怠危险, 能力不足危险, 脱离群众危险, 消极腐败危险 。
四大考验: 长期执政考验 改革开放考验 市场经济考验 外部环境考验
改革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法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强军目标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决定性作用
大国外交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从严治党
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
我党最鲜明的特征 。
14个坚持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各行各业都要听党的指挥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新发展理念
2015年18届五中全会 ,首次提出新发展理念 。
五大 新发展理念
创新
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
x x技术
协调
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京津冀协调发展
绿色
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设立国家公园
开放
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一带一路
共享
解决社会公平公正问题
把蛋糕做大也要把蛋糕分好。例如精准扶贫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个自信
1、理论自信 2、制度自信 3、文化自信 4、道路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 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提出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
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每年的4月15号。2016年开始第一个国家安全教育日 。
内容
1、政治安全 (根本) 2、经济安全 (基础) 3、文化安全 4、社会安全 5、生态安全 6、科技安全 7、信息安全 8、 国土安全 9、资源安全 10、军事安全 11、核安全 12、生物安全(2020年疫情发生后,新加入的 )
重视
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
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
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
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
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地位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政治安全是根本 人民安全是宗旨 经济安全是基础 军事、文化、社会安全是保障 国际安全是依托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建设
“一国两制”(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 基础是一个中国, 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 实行两种制度, 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 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保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并非完全自治 )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贯彻 “一国两制”, “港人治港” “澳人治澳”, “高度自治” 的方针 。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2、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 相互尊重(前提), 公平正义(保证), 合作共赢(目的)的新型国际关系 。
3、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 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 。(单选)
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 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一)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时代课题。 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大思想武器。 是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行动纲领。
(二)全面推进强军事业的战略部署
强军目标 :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 听党指挥: (强军之魂) 能打胜仗: (强军之要) 作风优良: (强军之基)
战略安排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 ) 到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 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
格局: 推进 领导掌握部队 和 高效指挥部队 有机统一, 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的格局 。
构建两个体系 领导管理体系: 军委———军种———部队 作战指挥体系: 军委———战区———-部队
(三)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 唯一标准,向 能打仗、打胜仗聚焦,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站之必胜。
建设强大人民军队,首要的是毫不动摇坚持 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 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 。
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 政治建军,——立军之本 改革强军,——关键一招 科技强军,——核心战斗力 人才强军,——关键因素 依法治军。——基本方略 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党的使命:(总任务)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四个伟大:(宫斗是梦) 伟大斗争 伟大工程 伟大事业 伟大梦想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全面推进党的 政治建设(首位,根本性建设, 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 思想建设(基础性建设) 组织建设 作风建设 纪律建设 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 毛泽东时期,思想建设是首位。
党的学习教育
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 2013-2014)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2015)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2016)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2019)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2021)
精髓
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 为世界做贡献
活的灵魂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历史地位
1、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 2、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 3、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 4、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进入新时代
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会议/事件
中共一大
1921年 上海
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
1922年 上海
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
中共四大
中共五大
1927年 武汉
批评 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
南昌起义
1927年 南昌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
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秋收起义
1927年 湘赣边界
开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三湾改编
1927年 江西三湾村
确立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中共六大
1928年 莫斯科
我党唯一 一次在国外召开个代表大会。
古田会议
1929年 福建古田村
提出建设新型军队,提出思想上建党,政治上建军 。
遵义会议
1935年,贵州遵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方面问题的会议 。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
瓦窖堡会议
1935年
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1938年
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延安整风运动
1942-1945 延安
整顿学风 整顿党风 整顿文风
中共七大
1945年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刘少奇系统论述“毛泽东思想 ”
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1954年(北京)
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中共八大
1956年(北京)
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陈云提出经济体制应该“三个主体,三个补充”重要思想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1921–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1949–2050)——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
创立毛泽东思想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讲话
三大里程碑
1921年建立中国共产党
1949年成立新中国
1978年推进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 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坚持 无产阶级专政
必须坚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