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男性生殖系统
对男性生殖系统的详细描述,希望大家通过思维导图更好记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男性生殖系统
生殖管道
附睾
组成
头部(8-12条输出小管)
高柱状纤毛细胞与低柱状细胞相间排列
管腔不规则,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体尾部(1条附睾管极度盘曲)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管腔规则,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主细胞和基细胞
附睾上皮细胞分泌肉毒碱,甘油磷酸胆碱,唾液酸
促进精子成熟
功能
精子在附睾内停留8-17天,获得运动能力,达到精子成熟
输精管
黏膜
上皮
假复层柱状上皮
固有层
结缔组织,富含弹性纤维
肌层
内纵,中环,外纵平滑肌纤维
外膜
纤维膜
附属腺
前列腺
精囊
尿道球腺
分泌精浆
外生殖器
阴囊
阴茎
睾丸
一般结构
表面
浅层
浆膜(鞘膜脏层)
深层
白膜于睾丸后缘形成睾丸纵膈
实质
250个睾丸小叶
生精小管
直精小管
睾丸网
睾丸间质
基本特征
管壁厚,复层生精上皮,界膜明显
支持细胞和5-8层生精细胞构成
生精细胞
精原细胞
紧贴基膜,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12微米
A型精原细胞
核卵圆形,染色质细密,干细胞,一部分继续分裂为干细胞,一部分分化为B型
B型精原细胞
核圆形,核周边有较粗的染色质颗粒,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位于精原细胞近腔侧
胞体圆形,体积较大,直径18微米,核大而圆,核型46+XY
初级精母细胞经过DNA复制后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位置近腔面
胞体直径12微米,核圆形,染色较深,核型23+X或23+Y
次级精母细胞不进行DNA复制,迅速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两个精子细胞
生精小管不常见
精子细胞
位于近腔面
核圆,染色质细密,直径8微米
精子形成
核染色质高度浓缩为精子头
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
中心粒微管延长形成轴丝
线粒体聚集形成线粒体鞘
多余胞质脱落
精子
蝌蚪状,长约60微米
分部
头部
嵌入支持细胞的顶部胞质,含有细胞核和顶体(特殊的溶酶体)
尾部
游离于生精小管的管腔,含有鞭毛
分段
颈段
中心粒发出9*2+2排列的微管构成的轴丝
中段
轴丝+外周致密纤维+线粒体鞘
主段
轴丝+外周致密纤维+纤维鞘
末段
轴丝
支持细胞
光镜结构
胞体大,从生精小管基底直达腔面,细胞轮廓不清,染色浅,核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核仁明显
电镜结构
各种细胞器丰富,含内质网,溶酶体,糖原和脂滴,基部侧面有紧密连接
基底室与近腔室
基底室有精原细胞
近腔室有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
以紧密连接为界
血睾屏障
血管内皮及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支持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
防止有害物质进入生精小管,维持精子发育微环境
防止精子抗原外溢,引起自身免疫
支持营养生精细胞
产生睾丸液
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促进精子发生
吞噬精子残余胞质
参与血睾屏障构成
位置
生精小管之间
胞体大而圆,核圆居中,胞质嗜酸性
滑面内质网,管状嵴线粒体,大量脂滴
分泌雄激素,促进精子发生,维持第二性征
近睾丸纵隔
短而细的直行管道
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
无生精细胞
位于睾丸纵膈
单层立方上皮
腔大,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