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工作实务思维导图
干货分享!下面是一份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的学习笔记,清晰地梳理了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和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两章节的脉络,重点强调了第二章中接案、预估和计划三小节的内容,值得收藏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含义
1、提供了一套在在不同场域工作时间可资使用的程序、步骤和方法,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2、强调一种适用于服务各种服务对象和解决问题的、具有普遍性的工作过程的方法。
通用模式强调整合视角
1、强调全人服务观;2、强调社会工作实务是结构性的规范性实务活动。
通用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多维视角:生理、心理、社会;
(二)系统理论: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服务对象与其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形态和性质。
着重点:1、注重个人的整体性与完整性;2、强调家庭系统的重要性;3、注重运用社会资源。
(三)生态系统理论:1、栖息地(生活环境);2、生存空间(地位和角色)。
核心概念:生命周期、人际关联、能力、角色、地位与栖息地、适应力。
(四)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特点:非疾病假设;强调重视服务对象的优势;强调整全性干预。
含义: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重点:1、每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内在和外在资源;2、创伤、虐待、疾病和挣扎可能是伤害,但也可能是机遇和挑战;3、假定不知道成长和转变能力的上限,认真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抱负;4、社工只有与服务者协作才能更好地服务;5、任何一种环境都充满着资源。
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及考虑因素
特点:运用综合方法;过程工作阶段化;工作任务阶段化;整合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考虑因素: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2、工作过程是螺旋式的;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社交关系通用过程的四个基本系统
改变媒介系统:指受雇于政府、非营利机构、组织和社区的社会工作者,是有计划的具体操作者,在"问题--解决“的改变过程中是促进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
服务对象系统: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
目标系统: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大于服务对象系统,具有时效性。)
行动系统:指与社会工作者共同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工的合作者。
第二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的通用过程
重中之重
第一节 接案
含义:是助人活动的前提,指社会工作者和潜在案主开始沟通,并初步达成协议一起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主要任务:了解服务对象来源;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使潜在对象成为现有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决定是否服务;订立初步条约。
步骤及核心技巧
(一)准备:资料准备;拟定会谈提纲。
1、事务性准备(案主相关资料的收集,初次见面的时间地点环境方面的安排,草拟会谈提纲);2、心理准备(清醒认识自己是否做好准备)
(二)会谈:时间、场所的安排;会谈的主要任务(了解求助原因、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服务对象的期望目标、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鼓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会谈技巧(主动介绍自己、沟通、倾听);会谈中回应服务对象的方法(透彻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与反应、服务对象与自己相融合、能感知服务对象的情绪变化及反应、表达愿意协助的态度);会谈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三)收集资料(个人资料、身体状况、服务对象的特点和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环境);
收集资料的方法:录像、录音、文字记录(管理式、临床式{摘要式记录、过程记录、问题取向记录、观察记叙性记录})
(四)初步评估:再次界定并确认服务对象的问题,按照相关情况确定双方是否可以做约定,最后确定问题的轻重与先后次序。
(五)建立专业关系
特点:有一个双方共识的目标;有时间限制;社工要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中心;在此过程中,社工握有专业知识、具有专门伦理和专业技巧的权威;服务关系是“控制性的”。
建立关系的五要素:与服务者准确沟通想法和感受;相互沟通资料;沟通充满亲切与关怀;角色互补;建立信任。
建立关系的技巧:同感、诚恳、温暖与尊重、积极主动。
(六)决定工作进程
(七)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
影响接案的因素
不能建立的因素(二者期望不一致、社工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社会文化因素、不同专业间的匹配出问题)
避免过早终止关系的策略(彼此增进关系、订立明确的接案工作指引、订立初步协议、回应服务对象的迫切希望、运用网络资源、不断给予鼓励)
接案应注意事项
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保证服务对象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
第二节 预估
含义:在接案的基础上,收集案主的相关资料,对案主的问题,案主系统功能,案主和环境的互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形成暂时性的评估结论过程。
目的
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任务
1、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问题性质、成因、程度及其对服务对象的影响)
2、了解服务对象个人的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服务对象的人格特征、能力、优势和劣势)
3、了解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及其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动力及能力;
4、了解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系统状况。(家庭、朋友、工作单位、邻里及社区,寻找有利和不利因素)
特点
1、持续性;
2、社工与案主共同参与;
3、行动取向;
4、有可识别的步骤;
5、广泛深入;
6、运用知识;
7、渗透了解专业判断;
8、有局限性。
原则
1、个别化原则;
2、合作原则;
3、避免片面;
4、避免简单归因;
5、兼顾服务对象的长处与弱点;
6、不断循环往复。
预估的基本步骤
(一)收集资料;
(二)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
排列次序、发现问题、识别原因、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三)认定问题;
1、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及需要;
2、描述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及发生的原因;
3、描述服务对象得出经济社会系统情况;
4、探究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
5、描述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
6、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源状况。
(四)撰写预估报告。
注意事项:1、确定报告的目的及读者;2、确定报告应使用的资料;3、将资料组织成为有意义的不同部分;4、将事实与判断分开;5、语言简洁精炼。
报告结构:1、资料和事实;2、专业判断(对资料的理解、对服务对象问题的评估、对形成问题原因的分析、理解与解释、判断改变的可能性与益处。
预估的主要方法
(一)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及运用
1、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料;2、服务对象关心的事项、需要、与需要相关的问题,以及这些事项的发展过程;3、服务对象现在的能力和限制等。
(二)家庭结构图及预估方法;
(三)社会生态系统图;
(四)社会网络分析。
第三节 计划
含义:介入行动的的蓝图;
组成: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具体行动方案;
方法
设定目标:确定、解释、选择、简单(正、负)、具体可测量、可行性、先后次序;
构建行动计划:选择介入系统、选择介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