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渊源《国际关系理论 思想、范式与命题》
第二章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渊源《国际关系理论 思想、范式与命题》,本图不得商用,违者必究。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非常值得学习。
编辑于2023-09-11 16:34:49 内蒙古自治区第二章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渊源
思想传统
1.现实主义:上溯至2500年前古希腊时代,经中世纪和启蒙运动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
16C意大利马基雅维利
17C英国哲学家霍布斯
18C法国思想家卢梭
2.自由主义:萌芽于中世纪基督教,发展于启蒙运动
一什么是现实主义
定义: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不是一个单一的理论或学派,而是一个理论群。存在不同的现实主义,但具有共同的思想特征
思想特征概括
马丁·格里菲斯
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
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是不同领域
国际政治处于无政府状态,并始终追求权力和安全
奥利·霍尔斯蒂
1.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关于战争的原因与和平的条件
2.体系结构是解释国际关系现象的重要因素
3.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
4.国家行为是理性的
5.民族国家是单一行为体,也就是不考虑国内政治,而设想民族国家具有给定的利益和偏好
查理斯·凯格里&尤金·维特考夫
1.历史告诉我们人性是罪恶的、邪恶的
2.人们渴望权力与希望主导他人的本性是最为严重的罪恶
3.消除追求权力的本能是乌托邦的理想
4.国际政治始终处于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状态
5.在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状态下,国家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国家利益,也就是获取权力
6.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质使得军事能力成为防止潜在敌人攻击的必要因素
7.对国家安全而言,军事力量比经济更重要,经济主要是一种获取权力和声望的手段
8.联盟能够增加国家防御能力,但是盟友的忠诚与可靠性无法保证
9.不要指望国际组织或者国际法能够保护国家
10.如果所有国家都寻求最大化权力,体系稳定将源于权力平衡
现实主义共同假设
1.体系:国际体系性质是无政府状态。世界政治存在并运行于一种没有共同政治权威或共同主权者的状态下。缺少合法垄断暴力的政府,由相互独立的政治单元组成的体系具有区别于国内政治的运行法则。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假设帮助我们确立国际关系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合法性。国际关系是有关政治权力运行的,因此有别于经济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但同时又是有关不存在主权者的条件下,政治权力如何运行的,因此有别于国内政治
2.单元
构成体系的单元是同质的、理性的
同质的:在竞争性的国际体系中,单元除了能力上存在差异外,并无功能分化或等级结构。民族国家、商业共和国、古希腊城邦等,在既定体系中,单元都是同一种类型的。如,源于1648年的现代民族国家体系,民族国家是最重要的单元。尽管存在像梵蒂冈这样的非典型民族国家,但这些例外不会影响体系的运行规则
理性的:单元会根据约束条件,进行成本收益计算,根据最大化自身利益原则选择行动
3.目标:单元追求生存和安全。在民族国家体系中,国家会追求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这种行为在伦理上是正当的,因为国家做出的选择不同于个人选择。个人选择需要考虑伦理和道德因素,而国家选择的优先逻辑是国家的生存与安全。且行为体/国家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它们追求的目标本质上相互冲突。不同的现实主义理论对冲突来源有不同假设,但都承认国家间利益相互冲突的现实。如,摩根索,古典现实主义认为利益冲突源于人性,源于人追逐权力的永不满足的本性;沃尔兹,结构现实主义强调无政府状态本身就可以推导出国家间利益相互冲突的假设
4.手段:权力是行为体实现自身目标和利益的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手段,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获取权力、扩展权力及运用权力。因为国家间利益是相互冲突的,因此运用何种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是国际关系的重要问题。国际政治是权力政治,理论是寻求无政府状态下有关权力运行的政治法则
二修昔底德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修昔底德:现实主义之父。BC前5C 50S——BC前399/396。曾任雅典军事指挥官,并参加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因军事行动失利,而被雅典放逐,在BC前404年后不久才回到雅典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内容
1.记述了雅典及其同盟斯巴达及其同盟历时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不仅是记录事件的历史书,不仅局限于对一场特定战争的描述和分析,还希望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战争,包括过去的和未来的战争
2.很少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对事件的分析,记录战争的发展历程及有关雅典、斯巴达或其他城邦进行决策时的政治辩论,录述城邦之间的外交与谈判。偶尔给出对事件和问题的看法
3.反映了修昔底德如何看待和分析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观点,且从更广阔的视角,帮助我们了解古希腊人如何理解战争、权力、同盟、利益或正义等问题
意义:这部书不仅反映了修昔底德如何看待和分析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观点,而且从更广阔的视角,帮助我们了解古希腊人如何理解战争、权力、同盟、利益或正义等问题
修昔底德现实主义思想
1.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原因&安全困境:双方争执的理由是利益冲突的特殊事件,但真正原因是雅典实力的增长引起斯巴达的恐惧。修昔底德强调世界政治的永恒逻辑,即国际体系的性质决定,在没有共同权威的无政府状态下,竞争的国际体系中存在着一个无法避免的安全困境,使国家对权力变动十分敏感,一国实力的增长会引发别国的担心,为了维护自身安全与生存,必须阻止相对力量变化朝着对自身不利方向发展,权力的相对变动导致战争不可避免。相互竞争的无政府体系中,国家为了生存必须维持权力、增加权力,而结果会导致双方处于更加不安全的状态
2.权力:权力是国家生存和利益的保证。修昔底德对权力的看法体现在雅典人对自身帝国主义行为的辩护中。权力原则符合人性和信仰,是自然存在的规律。扩展权力能带来更多利益,维护帝国,享有特权,因此雅典不能放弃帝国。国家要谋求更多权力,“不是为着它们自己的自由,就是为着控制他人的权力。”
3.制衡与同盟:在竞争性体系中,国家为了寻求生存与安全,可以依赖两种方式:增强自身实力或建立联盟制衡强者。结盟是国家实现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联盟的出发点是双方共同的利益与安全。例,柯西拉人劝说雅典人与其建立同盟的政治辩论:柯西拉和科林斯之间存在军备竞赛,而柯西拉原来一直保持中立,没有盟友,面临着柯林斯建造船舰和招募浆手的压力,柯西拉人试图与雅典建立同盟。雅典与柯西拉结成同盟符合双方利益,能够实现权力平衡。柯西拉拥有除雅典之外最强大的海军力量,结盟会强化雅典的海军力量
4.权力与正义:在古希腊的国际关系中,正义从属于权力,利益是思考的起点,利益一致是最可靠的保证。“一个注意自己利益的人会先求得自己的安全,而正义和荣誉的道路是含有危险性的”。斯巴达人对外关系的宗旨是“有利的就是正义的”。希腊人强调权力关系是根本的,传统的美德“不符合人对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自然的和无法克制的欲望”,强国具有决定正义的权利
三马基雅维利和︽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1469——1527)出生于佛罗伦萨共和背景家庭,1948年开始在佛罗伦萨共和国政府任职,是政治家和外交家,政治思想家,现代政治学之父。1512年,美第奇家族重返佛罗伦萨执政后,马基雅维利被捕入狱。作品:《君主论》《论李维》《战争术》《佛罗伦萨史》
︽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重要的政治学著作,但是因为其中对权力、权术的鼓吹,使“马基雅维利主义”成了没有道德的代名词开始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试图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强调君主统治之术、人性的悲观假设、权力的作用,将政治设想成独立领域
开始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试图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强调君主统治之术、人性的悲观假设、权力的作用,将政治设想成独立领域
背景:《君主论》的思想与中世纪后期的历史主题紧密相关。13C起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开始逐步发展起来,逐渐出现以下观念:“单独存在着一种法定和法制的秩序,即国家秩序,维持这种秩序是统治者的职责所在。这种转变的后果是:国家的权力而不是统治者的权力开始成为政府的基础,从而使国家在现代化术语中得以概念化——国家被看作是其疆域内的法律和合法力量的唯一源泉,且是公民效忠的唯一恰当对象。”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相互独立且竞争的城市国家面临教会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双重威胁,这些城市国家要在持续不断的外部威胁下保持独立与自由。《君主论》是该时代的精神产物
(一)君主如何统治:《君主论》的主题:马基雅维利希望为君主和大臣们提供治国理政的箴言,从而建立好的政治生活。反对当时普遍认为的只要君主全心全意追求有德行的生活就可以实现崇高目标的观点,强调以有效军事力量弥补说服艺术的不足来维持一个成功的政府。政治运作关乎权力,如何更好地运用和巩固权力决定了君主能否获得荣誉、荣耀和名声,实现崇高目标。《君主论》论述了在不同烦人君主国制度下,君主面临的统治问题是什么,及应如何解决。论述慷慨与吝啬、残酷与仁慈、被爱戴与被畏惧对于君主统治的不同意义
(二)人性的悲观假设 :对政治规则的现实主义思考基于人性的悲观假设。君主要玩弄权术,综合运用武力和法律来进行统治,要像聪明如狐狸勇猛如狮子。人性是多变、逐利的,君主要同“贵族的野心”“人民的傲慢不逊”“军队的残暴贪婪”做斗争。应对人性不能依靠完美的德行,要根据维护权力的需要,混合运用美德与恶德
(三)权力与军事力量:军事力量是权力的重要内容。君主的唯一专业是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军事力量的保证来自常备军而非雇佣军或援军。武力能够保障国家安全和自由,君主只有将自己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否则必然导致灭亡。强调国家要追求与实力相适应的利益,这点后来体现在摩根索的现实六原则中
(四)作为独立领域的政治:将政治与道德相区分,强调政治领域的独立性,认为不能用道德观念来指导政治实践,而应当理解政治运行的本身规则,即权力运行规则。在《君主论》中,将君主与国家等同起来,君主不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代表国家的独立人格。约束具体个人的道德不能指导国家行为。因此,马基雅维利被尊为现代政治学之父
四霍布斯与︽利维坦︾
霍布斯(1588-1679):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哲学家,近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其政治理论进一步摆脱了伦理学和宗教的束缚,系统地提供了启蒙时期的国家学说。代表作:《保卫在国内维持和平必不可少的国王大权》《论公民》《论物体》《利维坦》。在《法律的要素》《论公民》《利维坦》中系统阐述了政治哲学思想
利维坦:《圣经》中力大无穷的海兽。在《利维坦》中,霍布斯试图提出一种国家学说
(一)人性与自然状态
设想人类结成社会以前的状态即自然状态以构建国家理论,解释国家的起源问题
自然状态是战争状态,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处于战争状态下,战争状态并非所有人一直处于战争中,而是强调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见,人始终要准备战争,这种战争是每个人反对每个人的战争。战争状态的根源:人类永不停止的权势欲望
人性中3种导致战争的原因:竞争(求利)、猜疑(求安全)、荣誉(追求名誉)。因此,自保之道最合理的是先发制人,即用武力或机诈控制一切他所能控制的人
霍布斯用自然状态的设想为其国家学说创造合理性,仅简要涉及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的性质。认为国王和最高主权者由于具有独立地位,始终互相猜疑,并保持斗争的状态和姿势。现代现实主义借用自然状态或战争状态来描述国际无政府状态的性质,认为无政府状态下国家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权力是保证国家生存与安全的手段
(二)秩序与正义
正义与法律或秩序紧密联系。没有共同权力就没有法律,没有法律就无所谓不公正
无政府状态体系下,是非、公正或不公正都不存在。因此,要想使得遵守自然法的人得到保护,需要建立一种法制环境。否则遵守自然法的人会被违背自然法的人所压迫。可运用于分析国际合作问题,帮助理解在无政府状态下如何构建秩序与实现正义
(三)研究方法
霍布斯是机械唯物主义者,用普遍的机械运动解释世界现象,重视数学方法的作用,并之运用于分析政治现象。寻求关于政治现象的必要的、普遍的、抽象的真理。如,认为人类欲望是有关利益、义务和权利等概念的基础,是绝对的真理
三位经典现实主义者的基本价值
五卢梭的宪政现实主义
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生于瑞士日内瓦,主要生活在法国。著作:《爱弥儿》《忏悔录》
《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起源》:系统提出国家学说和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强调了无政府状态,安全困境对国家行为的制约,被归为现实主义思想传统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人性与无政府状态
人性:人处于自然状态所具备的特征
自然状态:人类社会建立前的状态,自然状态下,人性是自由、寻求生存的,但不是相互冲突的。国家间的冲突源于人类从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的改变。此过程中,人类的行为中正义取代了本能,其行动被赋予道德性。人类由于社会契约丧失了天然的自由及对他所企图和所能得到的一切东西的无限权利;而获得了社会的自由及他所享有的一切东西的所有权。人类进入社会关系后,国际无政府状态成为现实,国家间的战争与冲突发生了
卢梭相信自然状态和人性,认为人类冲突根源于结成社会,所以强调战争不是人与人的关系,而是国与国的关系
(二)国家间的竞争关系与合作
《论人类社会不平等起源和基础》:猎鹿寓言,大家同时抓一只鹿,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忠实地守着岗位,但如果一只兔子从一个人的眼前跑过,这个人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追捕兔子,这就是人类社会行动的困境。表述了无政府状态下国家间合作困难、缺乏信任
追求幸福是人类活动的唯一动力,因而他能区分两种情况
1.稀有情况,即由于共同利益,可以指望同类的帮助
2.更稀有的情况,即由于彼此竞争,不能信任同类。人类始终处于无法脱离社会,但又无法相信他人的困境。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关系亦如此。国家组成国际体系,但行为体无法确定其他行为体的意图和动机,无法建立信任,导致国际合作的困难
(三)均势
卢梭认为国家通过制衡确保生存与安全,但与其他现实主义者对制衡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势力均衡并不会自动产生,而是需要具有特定的社会条件。主权者要具有共同的文明、广泛的经济联系以及其他跨国联系,才更容易形成均势。强调欧洲大国被宗教认同、道德标准和国际法统一为一个整体,这些大国通过文字、商业往来和均势得以保全自身,其中,势力均衡则是各种广泛联系的产物
现实主义思想传统
麦克•多伊尔将现实主义思想传统分为4种
1.修昔底德复杂现实主义
其观点模糊地隐藏于历史记述和阐释中,主要有3个假设
①无政府状态
②相互独立的国家是主要行为体
③因为缺少对行为体合法制约的国际行为体,利益、声望或价值之间的冲突无法消除或者有效管控
重视人性、国内社会与国际体系特征,综合考虑三个层次的要素
2.马基雅维利基础主义现实主义
社会互动根植于人类心理和物质的需要,根本的需要是争取权力
国家的行为同样是利益导向的,扩张权力的
强调国内政治的和国际政治的差异
强调人性的作用
3.霍布斯结构现实主义
接受无政府状态和国家主要行为体的假设,但强调国家是相同的单元,只存在能力上的差别。关注体系层次的原因
关注体系层次的原因
4.卢梭宪政自由主义
讨论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差异的影响
重视国内制度及国家间互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