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_一,实践与认识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_一,实践与认识,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
马原第二章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守正创新,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价值的形成和实现是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必然是具有价值的。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一,实践与认识
科学的实践观及其意义
科学实践观的创立和发展
科学实践观的意义(略)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
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目的性是能动性的主要表现)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主体
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有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人类主体三种基本形态
实践客体
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可以划分为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从物质性和精神性相区分角度看,可划分为物质性客体和精神性客体
实践中介
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为最根本的关系
主体客体化为实践关系,客体主体化为认识关系
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物质生产实践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构成了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社会政治实践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科学文化实践
一种活动能否被称为实践活动,关键看它是否超出了纯粹的意识活动,是否改变了除实践主体的意识之外的其他存在物的状态
虚拟实践
具有交互性,开放性,间接性等特点。
虚拟实践是实践活动的派生形式,同时又对现实的实践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一是二三基础,二三对一有反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任何知识都不能离开间接经验,一个人的多数知识还是来自间接经验,是从书本和传授中得来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从实践到认识
在实践基础上认识活动由感性认识能动的飞跃到理性认识,是认识到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是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感性认识:直接性,具体性
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突出特点,感性认识具有不深刻的局限性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和间接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相互包含
如果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要么走向唯理论-教条主义错误,要么走向经验论-实践中的经验主义错误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投身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经过思考的作用,运用理论思维和科学抽象,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加工,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主要有指导作用,解释作用和遇见作用
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
广义上还包括认识能力中具有不自觉,非逻辑性等特点的认识形式,如联想,想象,猜测,直觉,顿悟,心灵等
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活动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从认识到实践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实现认识到第二次能动飞跃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既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又是理论实现自身的过程
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如果没这个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就没完成
方法: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理
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认识的辩证总特点:反复性,既受主体条件限制,又受客观条件限制-客观事物本质有一个逐步显露的过程 无限性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的过程
这一认识运动过程和基本规律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认识辩证过程要求: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