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毛概 第五章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内容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编辑于2023-09-15 10:55:01 青海省第五章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个单选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基础。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 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 生产的客观要求。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 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 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 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 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原因: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保证其他所有制经济为社会主 简答 义服务的决定性条件; (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贯彻按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 的根本保证。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2)发展的不平衡性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选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①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②促进经济增长 ③扩大就业 简答 ④活跃市场 ⑤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分配制度)单选
在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实行按劳动分配的原因:(为什么要执行按劳分配?)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 提条件;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重要 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是实行按劳分 配的直接原因。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 (2)是由所有制实现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决定 (3)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 客观必然性: (1)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 (2)多种经营方式也是决定多种分配方式的条件; 简答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4)实行多种分配方式,最根本的原因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生 产力水平还不高。
二、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重视提高效率,又要注重公平; (2)不能片面强调效率而忽视公平; 论述 (3)分配公平不搞平均主义
3、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和实行市场经济体 制,客观上存在着产生两极分化的可能性。防止两极分化,必 须有针对性地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防止收入高低过于悬殊。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途径: 1.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2.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简答 3.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的调节 4.取缔非法收入 5.整顿不合理收入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还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阶段1: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 为辅”的方针; 阶段2:1984年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 了解 概念 阶段3:1992年彻底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是 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市场经济的特征 (1)经济关系市场化; (2)企业决策自主化; (3)宏观调控间接化; 了解 (4)市场竞争自由化; (5) 经济活动法治化; (6)保障制度社会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 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制度。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 读 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 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可 以较资本主义国家强得多。
三、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第四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单选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一对应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背景: 国内方面,传统的人口红利弱化,旧的发展动能不断衰 减,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重要 国际方面,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低成本优势弱化,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
1、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2、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3、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4、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1、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2、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4、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论述 5、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6、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是节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