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思维导图,人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发展(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和心理发展(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和人的心理倾向或意识的发展);生理发展,特别是大脑或神经系统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及其教育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人性包括了自然性和社会性;在家庭、学校、社会影响下,经过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发展(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和心理发展(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和人的心理倾向或意识的发展);生理发展,特别是大脑或神经系统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论
内发论: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其实质是人的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人的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万物皆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正气“、柏拉图”观念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论“、格赛尔”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缺:强调人的内在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忽略了外在因素,也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优:引导人们去认识人的内在力量,去研究人的内部需要和内在的发展机制
外说论: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荀子、洛克、华生;缺:否认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作用,否认心理反应的能动性,而走向了机械发展观的极端;优: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身心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的特性;皮亚杰“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教育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由质变引起的阶段性特性;人的一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人身心发展的前后两各阶段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一是发展的大方面在各阶段都是相同的、二是前一阶段的发展水平队后一阶段的发展有直接影响;教育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
不均衡性:个体发展具有非等速、非直线的特性:第一,在同一方面的发展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不均衡、第二,同一个体在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教育要:一,紧紧的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二,不要错过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第一,机体某一方面的功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偿;第二,身体机能与心里机能的互补;第三,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存在的互补;教育:一是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二是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个别差异性:个体发展之间的差别性,是由先天因素、后天因素和主题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可分为内部差异和外部差异;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一不同儿童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二不同儿童的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不同;三不同儿童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
几种主要的人的发展观念
遗传决定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中就被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因素的自然展开。过程:遗传素质成熟、自我发展、自我暴露与展现;1869高尔顿《遗传的天才》、美国霍尔’复演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孟子——人性本善、荀子——人性本恶、董仲舒’性三品说‘——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环境决定论(养育论):儿童的身心发展完全是受外界影响的结果;洛克’白板说‘、华生’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完全无视有机体的内在条件,将人作为被动的客体来对待,难免有失偏颇、关注了儿童生长的环境条件,后天教养内容和教育方法;墨子的素丝说与荀子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均夸大了环境的作用,导致走线机械唯物论
二因素论: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德国斯太伦《早期儿童心理学》合并原则、美国吴伟士——相乘说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
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
环境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水平、速度与个别差异
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学校教育对影响学生发展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学校教育可以抓住学生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辩证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不是万能的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受教育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的自身状况,包括学校教育的物质条件,教师的素质,管理水平和相关的精神条件
家庭环境的效应,包括家庭经济条件,父母的文化水平和家庭氛围等
社会发展状况,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进步程度,整体的社会环境,民族心态,文化传统,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部动力
自学成才就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