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马克思主义学习资料,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复习笔记,仅供参考。
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习笔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仅供参考。
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习笔记,仅供学习与交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
三个阶段:
16-17世纪的早起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局限性:
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
不会发现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科学社会主义
形成:
社会需要和客观条件
生产社会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普遍确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更加激烈,无产阶级队伍强大
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应运而生
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国际精神的产儿,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国际社会主义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诞生。
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作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日载入史册
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从根本上推翻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成为许多国家赢得民族独立、解放和发展的重要选择
极大地推动了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欺凌压迫国家人民的觉醒,促进了民族解放力量的崛起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国产主义时期
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发展商品经济)
苏联模式
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苏联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示,主要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发展到多国家
社会主义在中国换发强大生机活力
1921.7 中国共产党成立,并成为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导力量
1949.10.1 新中国成立
毛泽东提出要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借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78.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生产的根本目的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要呵护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四,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五,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第六,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的过渡
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第二,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第三,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第一,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第二,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性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第一,各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出发
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社会主义在时间探索中开拓前进
在实践中开拓前进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其次,社会主义实践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再次,实践探索中出现某种曲折并不改变社会主义的前进趋势
最后,推动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必须有开拓奋进的精神状态
以自信担当、开拓奋进的姿态走向社会主义光明未来
首先,正确认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形势
其次,充分估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事件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
最后,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开拓奋进的姿态走向社会主义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