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的思维导图,分享了中国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开始出现)、中国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萌芽)、中国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秦(始)→清(灭))的内容要点。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的思维导图,在社会发展的这一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机构的建立,以及文字的出现,学校开始产生。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于此相对应的学前教育也开始出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
中国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开始出现)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及意义
产生的条件
文字的产生、学校的出现与学校教育的产生是直接联系的
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机构的形成是学校产生的基础
社会分工不断完善是学校教育产生的客观条件
文化大发展的需要
产生的意义
社会意义
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
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作用
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
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个体意义
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社会化的内容
学会认同身份与在每一当下自己所处的角色,自觉按照角色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办事(规范指在法律及道德上的)
形成社会性的发展目标
学习生活技能
内化社会文化
途径
学校教育(从思想意识、行为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并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个体的社会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社会化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场所
学校
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生命的独特性为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提供了潜在的基础
人的社会性和个性的统一,决定了教育在促进二者统一的基础上平衡二者关系的重要性
早期胎教的实施(最早)
胎教就是在母亲怀孕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我和外部的措施,用以对胎儿施加特定的影响,这是一种重要的的早期教育措施
早期胎教虽然大多数是针对君主而言的,但也有普遍的意义
宫廷学前教育
“备三母”制
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宫廷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政治
君主本人的素质如何,是决定国计民生的首要因素
教育
以德治国
保傅制度
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官、保官、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三少(少师、少傅、少保)
保(保其身体) 傅(傅之德义) 师(道之教训)
奴隶社会学前教育概况(学前教育系统性增强)
西周“学在官府”官师合一,教师并未成为专门的职业,说明其教育发展的程度还较低,未达到专业化的水平
商朝文字的成熟化,使正规的、专业化的学校教育成为可能
春秋时期学术下移、教育下移,使私学的产生成为可能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
学前教育系统性增强,制订了专门的学前教育计划。学前教育由原始社会的公育 转变为各亲其子
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制订了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
西周就能够按照婴幼儿年龄大小来制订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学前教育计划
家庭承担了儿童学前教育的任务(家庭教育)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在官府)
礼不下庶人
官师不分
政教合一
在社会发展的这一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机构的建立,以及文字的出现,学校开始产生。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于此相对应的学前教育也开始出现。
中国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萌芽)
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教育无社会性和阶级性(人人平等)
原始社会是没有阶级压迫与阶级剥削的社会(无阶级性)
用平等的教育精神教育青年一代,即教育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的精神
教育为生产劳动服务(二者融为一体)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决定了原始社会的教育只能为生产劳动服务,围绕生产劳动进行。
教育手段是言传身教(最主要)
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结合实际的示范和模仿来进行的
教育活动没有专职教育者和专门场所(长者为师)
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产生
对儿童实施公育成为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即公养公教
内容
生活和劳动教育
原始手工业(捻麻线以制衣和造土、调土以制陶器)
采集及农作物栽培的经验
简单劳动工具的制造
取火的技术
渔猎的经验
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
尊敬长辈
宗教教育
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
鬼魂崇拜
祖先崇拜
巫术占卜
审美意识教育
学到简单的歌词、曲调、舞蹈动作
还是形象化的体育训练
军事教育
军事训练
弓箭、木枪
骑马、遛马
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庠”由家畜饲养场所变成粮食仓库,之后演变为养育孩子的场所
中国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 (秦(始)→清(灭))
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文化知识教育
学书
握笔→描红→临摹名家碑帖→脱离字帖独立写字
学习诗赋
《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神童诗》
识字
秦时 李斯《仓颉篇》 赵高《爱历篇》 汉时 司马相如《凡将篇》 史游《急就篇》 南朝 周兴嗣《千字文》 宋代 王应麟《三字经》 无名氏《百家姓》
身体保健教育
食勿过饱,穿勿过暖
注意扶持,避免惊吓
生活常规教育
礼仪常规的训练
养成卫生习惯
思想品德教育
立志
孝悌
崇俭
诚信
为善
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
陪养统治者
邸第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的萌芽(是封建宗法家族制度下的产物)
齐家治国
光耀门楣
封建社会的胎教
封建社会胎教的特点
注重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部分胎教理论科学性不足
封建社会胎教的具体方法
监督法
小劳法
瘦身法
封建社会胎教概述
子主题
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学前教育平民化(学在民间)
学前教育内容全面,难度增加
学前教育功利性强,重教轻养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