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本图内容有三块,儿童心理由什么构成?——研究对象与内容体系;如何走进儿童心里世界?——基本原则与研究方法;儿童心理研究怎样转变?——思想萌芽与学科发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儿童发展与 教育心理学概述
儿童心理由什么构成? ——研究对象与内容体系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基础: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
(二)研究重点:儿童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
(三)研究旨归:将儿童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育实践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学习的主体,教育教学的对象
2.教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教学内容: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如课程、教程和教学大纲
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
物质环境:如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社会环境:课堂纪律、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社会文化背景等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如学习的实质、机制、动机、策略、迁移等
2.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体系的过程
3.评价与反思: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定和反思的过程
如何走进儿童心里世界? ——基本原则与研究方法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歪曲事实或主观臆测
(二)系统性原则:要坚持整体、系统的观点,多层次、多侧面地进行研究,不能片面看待问题
(三)教育性原则:研究者开展的研究必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损害儿童身心健康
(四)实践性原则: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与教育实践密切联系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通过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记录儿童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
(二)调查法
1.问卷法:将研究者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以书面形式发给儿童,以获得儿童心理和行为表现资料的方法
2.访谈法:与儿童或者相关人员口头交谈
(三)个案法:对某一个体或群组织在较长时间内收集其全面资料的方法
(四)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程序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五)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情境下,系统的操控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影响的方法
儿童心理研究怎样转变? ——思想萌芽与学科发展
古代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思想脉络
(一)西方古代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
1.柏拉图:主张教学方法应重视个别差异,教育目的在于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2.亚里士多德:顺应本性,培养习惯,启发心智的教育原则
3.裴斯泰洛齐:以爱为教育的中心,教师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儿童的心智情意行动三方面均衡发展
4.赫尔巴特:重视儿童兴趣的培养以及教学的程序
5.福禄贝尔:自由和创造是人的天性,父母的爱是子女人格发展的动力,要重视儿童游戏的社会化教育功能,以及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6.莫依曼:主张研究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及个体差异,儿童学习过程与疲劳实践教材法,心理学化,教育活动个性化,学习经济化
(二)中国古代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
1.孔子:认为教育具有使人改变习性的功能,主张实行德育和因材施教
2.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肯定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
3.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近代以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教育科学取向:希望与挫折
1.1903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走向了科学化
2.以杜威思想为中心的进步教育运动 ,采取教育科学取向以改革学校教育,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二)心理科学取向:偏离正轨
20世纪30年代以后,研究者不再关注儿童在教育情境中的发展
(三)认知与教育心理学取向:研究对象窄化
20世纪60年代以后,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转向认知发展与教学心理取向,仅仅强调儿童认知领域发展的相关研究
(四)全人发展取向:关注社会心理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后,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开始关注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人的学习过程和人格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