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学》呼吸知识点
呼吸/生理学/临床医学/考研/核心知识点。
干燥综合征/内科学/临床医学/考研/核心知识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内科学/临床医学/考研/核心知识点。
类风湿性关节炎/内科学/临床医学/考研/核心知识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呼吸
肺通气
肺内气体与外界的交换过程
肺通气的动力
呼吸运动(原动力)
胸膜腔内负压是原动力转换成直接动力的直接因素
胸膜腔内负压=肺内压-肺回缩压
有利于胸腔内的静脉血、淋巴液的回流,可降低中心静脉压,降低气道阻力
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直接动力)
肺通气的阻力
非弹性阻力
惯性阻力,气道阻力(主要作用),粘滞阻力
弹性阻力(肺通气的主要阻力)
肺的弹性阻力,胸廓的弹性阻力,肺泡表面张力(主)
对抗肺泡表面张力的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二棕榈酰卵磷脂
来源于肺泡II型细胞
密度随着肺泡的扩大而减小,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降低气道阻力,防止肺不张,减少肺泡组织液生成
胎儿6-7月才生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故早产儿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胸廓的弹性阻力:肺容量为非总量的67%时,为胸廓的自然位置,肺容量大/小都会产生阻力。
肺通气的评价
肺通气量的评价:TV潮气量、IRV补吸气量、ERV补呼气量、RV残气量、IC深吸气量、VC肺活量、FRC功能残气量、FVC用力肺活量、TLC肺的最大气体量
肺通气量
潮气量×呼吸频率
肺泡通气量
(潮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
150ml无效腔
肺换气
肺换气的影响因素
气体的分压差
气体的分子量
通气膜的面积和厚度
温度和气体溶解度
肺换气的正常气血关系
通气血流比值V/Q=0.84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化学结合
O2
HbO2,可逆,迅速、氧和,不需要酶催化
血液中取样血红蛋白超过50%,发生紫绀
CO2
物理溶解
氧解离曲线
PO2在60-100mmHg,氧饱和度在90%以上。PO2在40-60mmHg表现的是机体安静状态下的供氧情况。PO2在15-40mmHg表现的是机体的O2储备
温度、CO2、H、2,3-二磷酸甘油酸↑→氧解离曲线右移→耗氧增加→解离容易
何尔登效应
O2与Hb结合可促进CO2与Hb的解离,O2与Hb的解离可促进CO2与Hb结合
呼吸的调节
外周化学感受器
位于颈动脉体、主动脉体
Po2↓、PCO2↑、H↑→外周化学感受器→窦神经、迷走神经→延髓孤束核→引起呼吸及循环系统变化
颈动脉体主要调节呼吸、主动脉体主要调节循环
中枢化学感受器
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的腹外侧,受H离子刺激(由H浓度,间接感受CO2浓度)
黑波反射
低氧可以兴奋外周,而抑制中枢,但是对外周的兴奋高于对中枢的抑制。
II型呼衰时,由于长期的PCO2↑,使中枢对PCO2的反应性降低,此时主要依靠O2↓刺激外周感受器兴奋呼吸,若给予高流量吸氧,则解除低氧对外周的兴奋,造成呼吸抑制
CO2既可以兴奋中枢,又可以兴奋外周,突然CO2增高时,外周的反应速度更快,但中枢对此更敏感。(中枢对CO2更容易适应)。
一定量的PCO2对呼吸的维持是有必要的(CO2潴留时,过度通气会导致呼吸抑制)
当CO2积聚过多时,会抑制呼吸中枢(CO2麻醉)
扩散系数
气体的溶解度/分子量
因为CO2的溶解度比O2大,故CO2的扩散系数大,所以缺O2比CO2潴留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