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修与法基
2021年考研政治徐涛核心考案思修部分。
编辑于2020-09-14 10:44:13思修与法基
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法律为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思想
人生观
人生目的
“为什么活着”,是人生观的核心
作用: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选择
最先进的人生追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原因:能清楚把握人的生命历程和奋斗目标 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 能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
人生态度
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价值
内涵:人的生命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层次:自我价值(对物质和精神的满足程度),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对立统一
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个体自我完善发展的保障
人生价值的评价
根本尺度: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历史进步;是否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方法:坚持能力有大小,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和贡献社会相统一
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从个体自身出发 不断增强能力本领
社会实践是根本途径
世界观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重要作用
个人和社会的对立统一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社会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离开人就没有社会,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 人是社会的人,离开社会人无法生活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 1.社会xx是个人xx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xx的反映 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xx和社会xx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3.社会xx离不开个人xx,个人xx也离不开社会xx,社会xx不是个人xx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xx的有机统一 4.当个人xx和社会xx发生冲突时,个人xx需服从社会xx
个人xx和社会xx的答题模板
理想信念
理想
内涵:在实践中形成,有实现的可能,是向往和追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分类: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按主体分);近期和远期;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政治理想(按内容分);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按层次分)
特征:超越性(源于现实、超越现实),实践性(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实现),时代性
实现理想具有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
信念
内涵:在一定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身体力行
特征:执着性、多样性
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
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社会意识
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所指对象,信念是理想实现的保障 离开理想,信念无从产生;离开信念,理想无法实现
理想信念的作用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昭示奋斗目标 提供前进动力 提高精神境界
理想和现实的对立统一
“应然和实然”的矛盾 理想受现实制约,现实包含理想,理想包含现实
中国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精神的表现
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关系的独到理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任 兼相爱,交相利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对理想人格推崇(君子、圣人、真人、至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重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内涵: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爱国主义
基本内涵:个人对祖国(不是对国家)的依存关系,是道德要求、政治原则、法律规范
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统一)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人民群众)——检验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爱自己的国家(心系国家前途和命运)
特点:历史的,具体的,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国家的发展而发展,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
新时代的要求: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对大陆公民而言)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坚持立足民族,维护国家发展主体性。 1.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用一种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去统一世界根本是行不通的。 2.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必须面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2.对内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对外主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国际交往原则 3.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
改革创新的意义(作用)
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潜能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对立统一
一切民族精神都是曾经的时代精神,一切时代精神都将融入民族精神 二者共同构成了当今时代的中国精神,民族精神赋给民族特征,时代精神赋给时代内涵
中国精神的意义(作用)
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意义
与中特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 确立了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自信和价值自觉
内容
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爱岗敬业诚信友善
历史底蕴
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道义力量
先进性、人民性、真实性
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特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系:价值观是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体现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都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坚持和发展中特的价值遵循;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如何践行
大学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道德
基本问题
纵向三德(不同时代)
横向四德(不同领域)
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