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目的
教育学原理 第四章 教育的目的 思维导图,能够全面展示该课程的思维导图内容,欢迎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含义
广义:所有团体和个人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的期望,即使受教育者成为什么样的人,受教育者身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指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的总体期待,即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需求。
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我国培养人才的社会性质,全面发展的内容体现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国家的教育目的
国家
普遍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学校
特殊
课程目标
学科
课程目标(名词解释) 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抽象与具体
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师
教学目标:(名词解释)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微观
抽象到具体,不断细化,层层落实
教育目的的社会基础
受社会交往范围的制约
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
社会文化传统的制约
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制定者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我国教育目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内容)
①人的全面发展
②旧时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③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④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内涵:适应大工业的劳动变换,职能更替、工人全面流动所要求的人的劳动能力或才能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
一、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
二、国民教育过程中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实质:对学校的儿童青少年和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科学教育,劳动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体脑并用的能适应现代生产过程中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从而推动生产和社会的高速发展。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5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015年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向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①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根本性质)
②坚持全面发展(目的)
③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④培养独立个性
⑤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本目的与重要使命。)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坚持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性质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突出强调某些方面的素质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
含义
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包括
三观,品德,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感
智育
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能的教育
根本任务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
基本知识
基础技能
体育
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
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美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学校美育
艺术美育,自然美育,社会美育,教育美育
学校开展美育的途径
课堂教学的美育
课外活动的美育
学校环境的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
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形成劳动的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
五育之间的关系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高了方向性的保证。
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提供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体育提供物质基础。
美育动力作用
劳动技术可以综合德智体美的作用。
素质教育
基本内涵
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目的
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如何理解创新教育
①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②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
③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型学习能力
定义
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根本目的
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
基本任务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
特征
全体性,基础性,全面性,发展性,主体性,未来性
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呼唤
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