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宪法学(课程学习 期末考试 考研)
参考书目:刘茂林《中国宪法导论》第二版、张文显《法理学》第五版,吴汉东《法学通论》第七版、其他 适用领域:2024考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业课一)法考、期末考试、
编辑于2020-11-08 09:06:162021考研宪法
第一章 基础理论
中南145
一、宪法的概念、特征、分类
中南145导论9
(一)概念
中南145法通77
(二)特征
中南145法通77
1、宪法是根本法
(1)内容上规定了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根本问题
(2)效力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3)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最为严格
2、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3、宪法集中表现了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4、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三)分类
中南147法通81
1、以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
10年宪法与行政法:辨析: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10年名词解释:不成文宪法14年名词解释:不成文宪法19年名词解释:成文宪法与刚性宪法
(1)成文宪法
(2)不成文宪法
2、根据宪法的效力和制定修改的程序
11年名词解释:柔性宪法
(1)刚性宪法
(2)柔性宪法
3、根据制定机关
12年名词解释:民定宪法
(1)钦定宪法
(2)民定宪法
(3)协定宪法
4、根据宪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
(1)资产阶级国家宪法
(2)无产阶级宪法
5、根据表现形式和存在的方式
(1)现实宪法
(2)观念宪法
(3)成文宪法
二、宪法的本质
中南150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规定的内容和调整的社会关系
内容、关系、方式
效力
宪法为依据、不得抵触、最高行为准则
制定和修改程序
原因、表现(机关、程序)情形
特别说明
(二)几种关于宪法本质的学说
1、神的意志论
神或上帝的意志、有的国家明确规定、有的国家明确规定
2、全民意志论
全体人民的意志、社会契约论、卢梭认为(主权在民)
3、阶级意志论
宪法的核心价值在于宪法的阶级本质
刘书14中南151
1、宪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和总结
结果、总结
2、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整体意志、内部意志集中反映
3、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是宪法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
质的变化:不同类型的宪法、内部阶级结构变化:同一类型宪法、加强或减弱:修改宪法
三、宪法的结构
中南152刘书22
内部结构
(一)宪法规范
中南152刘书24
1、含义
定义
根本性法律规范、根本行为准则
特征
重复适用、设定权利义务、普遍约束力国家强制力、确定的形式
2、种类
17年名词解释:确认性宪法规范 确定性宪法规范
划分的意义
特点、结构、技术帮助
(1)对宪法主体行为的引导
1)授权性宪法规范
含义分类:授予国家机关职权的、授予公民权利的、授予社会团体权利
2)义务性~
含义:积极作为履行义务典型:公民基本义务
3)禁止性~
含义分类①禁止国家、禁止公民、禁止社会团体②一般禁止性、特别禁止性
4)确认性~
确认(事物/制度/宪法主体身份)性质,从而对宪法主体行为进行宏观引导
(2)宪法规范的确定性程度
15年名词解释:非确定性宪法规范
1)确定性~
明确规定,无需援引
2)非确定性~
大多是确定性,不确定性很少。宪法规定根本问题必须明确,但如果条件不具备采取非确定性
3、宪法性规范的结构的特点
(1)权利——义务性宪法规范
规定公民权利义务、规定国家机关职权
(2)确认性~和禁止性~结合使用
先以前者明确于前,后以后者禁止于后
(3)弱制裁性
缺乏司法适用性、违宪行为政治途径解决
(4)纲领性
行为模式的指引、目标的指引
(5)稳定性
02年简答:如何认识宪法规范的相对稳定性
成文宪法有严格的制定修改程序、不成文宪法一般不会破坏惯例
宪法原则
四、宪法的基本原则
中南156
定义
特点
中南156法通83
1、普遍性
2、自有性
3、最高性
4、抽象性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资本主义宪法的主要原则)
中南157法通83
1、人民主权原则
来源
布丹主权观念,卢梭人民主权学说,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人民可以解散政府,主权属于人民)
定义
绝大多数人,核心
表现形态
明确规定,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人民主权的形式包括:间接,直接,创制权复决权规定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4、基本人权原则
人权,资产阶级斗争,人民享有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安全,不可转让不可剥夺,政府保障,宪法本源
2、权力制约原则
资本主义权力制约权力,社会主义权利制约权力
3、法治原则
法治:结构,价值,目标,前提
资本主义国家法治的内容:最高,平等,程序,职权法定,司法独立
社会主义国家:目的,根本法,最高,立法权
(二)宪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所采取的基本立场和准则(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中南159刘书29
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政治关系)
(1)vs西方主权在民思想
马克思主义→科学“民”的定义:是统治阶级及其同盟者,不是全体公民实现途径: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VS代议制分权制
(2)实现途径具体表现
19年宪法与行政法简答:宪法上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表现
人民民主专政,经济制度,武装力量,人大,其他,基本权利及保障
2、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经济关系)
(1)含义
(2)现行宪法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规定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原则(文化关系)
体现:序言,总纲,科教文卫
4、宪法至上原则(法制关系)
04、13年论述: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宪法至上原则18年论述:结合当下立法实践,论述“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意义
含义:最高,不得抵触,宪法调整
地位:法律原则,政治原则
依据:序言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表现:最高法律效力,最高行动准则
宪法精神(指导思想)
七、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及其内容的特殊性
中南165刘书33
(一)含义
(二)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
(三)显性宪法指导思想与党在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关系
外部结构
(二)宪法典
中南154刘书37
1、序言
(1)内容
(2)效力
12年简答:关于宪法序言效力的几种认识
2、正文
3、宪法修正案
(三)宪法性法律
04年简答:宪法性法律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有什么特点?13年名词解释:宪法性法律 中南155刘书39
1、含义
广义宪法:内容√ 形式×
2、特点
机关、内容、效力、程序
3、作用与地位
成文宪法结构中:宪法典的补充、不成文宪法结构中:重要,载体
(四)宪法惯例
02年、14年名词解释:宪法惯例 中南155刘书40
1、含义
长期形成,根本问题,基本关系,普遍承认,一定约束力
2、不成文宪法渊源,成文宪法国家也越来越认识到其作用
3、我国目前宪法惯例
两会同时举行重大问题的决策: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协商,再权力机关决定
(五)宪法判例
12年法学基础真题名词解释:宪法判例 中南156刘书41
含义
宪法约束力,审理依据/主体遵循
原因
隐含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遵从先例的司法传统
普通法系
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最高效力,解释法律,司法审查
五、宪法的产生
中南161
(一)宪法的词源
中南161刘书10
1、古希腊
2、古罗马
3、中世纪
4、我国古代
(二)近代宪法的产生
中南161
1、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2、近代宪法产生条件
商品经济,民主政治,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行政 司法 政党 权利 监督
15年简答: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中南161刘书114
1、政府行政权力受限:立法,行政诉讼,司法监督
2、以人民法院审判权为核心的司法权将得到扩大和加强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进一步加强和发展
4、公民基本权利将重大发展:财产所有权,迁徙自由,政治权利
5、宪法监督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宪法委员会,宪法诉讼制度
(四)世界宪法的发展趋势:权力 权利 监督 国际化 形式
中南162刘书92
1、宪法在国家权力方面的发展呈现出两方面的趋势
政治:加强行政权力,中央集权经济文化:规定越来越多
2、越来越重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
3、加强宪法保障,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成为一种潮流
4、宪法发展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扩大
国际法,主权,人权,国际化,新的国际化
5、宪法形式上的发展趋势
渊源多样,修改频繁,程序简化
(五)宪法基本原则与宪法指导思想
中南163
六、宪法的作用
中南164刘书42
(一)含义
(二)特点
是宪法价值的体现,弱制裁性,历史性
(三)宪法作用的条件
1、宪法自身完善
2、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
3、依赖于宪法的切实实施
(四)宪法作用
1、对国家政权
(1)巩固国家政权
(2)调节阶级内部的各种利益矛盾
(3)规范国家权力的有效运行
2、对法制
(1)对法制的统一作用
是(法律,法规,民族法规,特别行政区法律)的依据
(2)对法制的健全作用
最高行为规范,最后救济手段
3、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
(1)确定了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关系
(2)为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3)宪法是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最后救济路径
4、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1)保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
(2)促进经济的发展
八、宪法与民主、法治、人权的关系
中南166
(一)宪法与法治
1、宪法是法治的前提条件和法律基础
(1)宪法的产生是近代法治确立的标志
(2)宪法的内容是实现法治的直接法律根据
(3)宪法至上是法律至上的核心
2、法治为宪法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环境条件
(1)法治思想为宪法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2)良好的法治秩序促进宪法的顺利实施
3、宪法是民主与法治的链接和统一
(二)宪法与民主
1、民主是宪法的前提
宪法的产生与民主的发展密切相关
宪法的运行和发展同样离不开民主
2、宪法是民主的保障
(1)宪法彰显了民主的核心内容,并随着民主的发展而发展
(2)宪法是民主的规范形态
(3)宪法是民主的制度保障
(三)宪法和人权
1、宪法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书
2、保障人权是宪法产生的重要原因和重要内容
第二章 宪法的运行实施
一、宪法制定
中南169
(一)宪法制定
定义
制宪主体:人民
制宪权/宪法制定权
法理上讲
特点
1、崇高性
2、政治正当性
3、法律上的权威性
4、排他的统一性或唯一性
宪法制定与其他创制宪法活动的关系
联系
区别
1、最直接,最典型,最本质
2、最完整,最健全
3、独立
(二)制宪机关
夺取政权的革命胜利后
摆脱殖民地统治后
国家政治转型中
(三)制宪程序
1、组织制宪机关,设立起草机构
2、提出/公布草案
3、讨论、审议、完善法案
4、通过/批准
5、颁布
(四)我国宪法的制定
就制定过程而言
全国人大是制定机关,宪法起草委员会是工作机构,过渡时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也有宪法起草工作机关的属性
就制定程序而言
组织起草委员会,通过草案,通过宪法等环节
二、宪法的修改
中南171刘书47
(一)内涵
1、含义
2、特点
(1)修改机关:立法机关、修宪机关
(2)修改程序
(3)修改对象
3、必要性
(1)使宪法规定适应社会实际的变化发展
(2)弥补宪法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漏洞
(二)限制
1、内容限制
(1)宪法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精神
(2)国家的领土范围和政体等
(3)特殊条款
2、时间限制
(1)消极限制
1)宪法颁布/修改后若干年内不得修改宪法
2)特定时间/时期内不得修改宪法
(2)积极限制
3、形式限制
(三)程序
1、提案
2、先决投票、公布修宪草案
3、修正案通过
4、修正案公布
(四)我国宪法的修改
1、我国的宪法修改制度
机关
提案主体
通过程序
2、我国宪法修改的实践
三次全面修改
75-78-82
七次部分修改
79-80-88-93-99-04-18
3、我国宪法修改面临的问题
合理性,修改技术,宪法稳定,建议是否惯例
三、宪法解释
2004、2006、2015名词解释:宪法解释2016年名词解释:宪法修改与宪法解释 中南175刘书68
(一)含义
(二)分类
1、根据宪法解释的主体性质和后果
(1)正式解释
概念
特点
主体特定,法律效力,同宪政体制相联系
目的
保障准确适用,维护法制统一,弥补不足
(2)非正式解释
概念
目的
宪法评价,反映认识,参考借鉴
2、根据宪法解释的体制和方法
(1)立法机关解释宪法的体制
定义
理解:主体,程序,形式,普遍约束力
(2)司法机关解释宪法的体制
定义
理解:主体,程序,形式,特殊约束力
(3)专门机关解释宪法的体制
定义
专门性,权威性
(三)方法
1、重要性
2、种类:文义,历史,论理,体系,目的论
3、意义
(四)我国的宪法解释体制(大题/论述)
2012年论述:如何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体制2012年简答:简述我国的宪法解释体制
1、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
2、原因:优越性
使我国宪法解释具有立法性质,有普遍约束力
使宪法解释具有连续性
更符合宪法的要求
论述:如何完善
真题97
1、宪法解释的含义、分类、目的
2、我国宪法解释体制/现状
3、存在的问题
4、建议
(1)设立专门宪法监督机构,协助全国人大和常委会对宪法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解释
(2)规范宪法解释的形式
(3)确立宪法解释的原则
(4)遵循宪法解释的程序
(5)明确宪法解释的效力
四、宪法实施
中南177
(一)概念
定义
宪法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落实,宪法制定颁布后的运行状态,宪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基本形式
独特性:广泛性综合性,最高性原则性,直接性间接性
包括
1、遵守
2、适用
3、保障
(二)宪法的遵守
(1)宪法的执行
(2)狭义的宪法遵守
(三)宪法的适用
刘书65 宪法的司法适用问题
(1)宪法解释
(2)宪法监督
(三)宪法实施的保障
(1)政治保障
党的遵守
(2)社会保障
社会心理和制度环境
(3)法律保障
宪法自身规定的维护宪法尊严、保护宪法实施的理念宣示和制度程序
五、宪法监督(合宪性审查)
2011/2018年名词解释:宪法监督2019年名词解释:宪法解释和宪法监督2010年简答:简述宪法监督的内容 中南178刘书69法通91
(一)含义、意义
中南178法通91
(二)对象和范围/内容
中南179法通91
1、法律法规、其他法律文件
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
3、党政、团体、公司行为
(三)模式
中南179法通92
1、普通法院的审查模式/司法审查
2、代表机关的审查模式/权力机关审查
3、专门机关的审查模式
(四)我国
1、我国现行宪法监督制度
中南179刘书70
(1)从监督机关看
代表机关监督体制,中央集中监督和地方分级保证相结合
(2)从审查方式看
事前审与事后审相结合
2010年名词解释:事前审查
(3)从违宪制裁措施上看
撤销违宪法律
2013年简答:简述我国宪法监督的违宪制裁措施
全国人大,全人常,地方人大,地方人常
不批准违宪法法案
省委批准市州县,全常批准自治区
罢免违宪责任者职务
国家领导人违宪
(4)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
2、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
2011年简答:如何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中南181
刘茂林《导论》√
刘书72
(1)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不足
1)专门宪法监督机关相关实践尚不充足
2)监督方式单一,有较大的局限性
3)违宪制裁措施的制裁性/惩罚性不足
(2)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
1)建立健全一元多轨的宪法监督体制
2)建立宪法诉讼制度
3)加强对违宪责任者的制裁措施
4)加强对政治团体和其他社会团体活动的合宪性审查
吴汉东《法通》
法通93
(1)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不足
1)宪法监督的法律化、程序化问题
2)宪法救济制度与宪法监督制度融合的问题
(2)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
1)宪法监督的制度化、法律化
2)建立宪法诉讼制度
第三章 公民理论
一、相关概念
2014年简答:简述公民、人民、国民的关系 中南183法通103刘书263
(一)公民与国籍
1、公民概念
2、国籍概念
3、公民取得国籍的两种方式
(1)原始取得
(2)继受取得
(二)公民与人民
1、人民概念
2、比较
(1)范畴不同
法律概念vs政治概念
(2)范围不同
公民范围大于人民
(3)公民范围比较固定,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往往不同
(4)个人vs集合概念
(三)公民与国民
1、国民概念
2、内涵和外延相同
3、公民更加普遍、通用
(1)除少数几个国家外,世界各国和联合国的立法均使用公民概念
(2)国民概念只适用于国家这种共同体内此种法律主体
(3)公民概念适用于一切共同体内此种法律主体
二、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理论
(一)概念
中南184刘书266
1、权利
2、义务
3、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公民基本权利=宪法权利
(1)概念
不可缺少
(2)特点
1)不可或缺性
2)不可取代性
3)不可转让性
4)普遍性
5)法定性
5、公民基本义务=宪法义务
必须履行
(二)宪法确定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客观必然性
中南185法通103
1、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相对于国家和公民个人来说事必不可少的
2、明确了国家与公民的关系
3、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构成了一般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基础
(三)权利和权力的关系(大纲删除)
同法理学权力制约理论 2012年名词解释:权力制约原则2006年简答:如何理解权力制约原则 中南185
权力制约理论
1、权力需要制约的原因
2、权利与权力的矛盾关系
3、如何制约权力
权力制约原则
以权力制约权力
以权利制约权力
(六)我国的基本权利义务的关系(大纲删除)
中南187刘书294
1、平等性
(1)权利义务是对等的
(2)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2、一致性
(1)公民享有权利,同时也应履行义务
(2)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
(3)某些权利具有权利义务双重性
(4)权利和义务在运作过程中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四)人权
中南186刘书267 2015简答:我国对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
1、概念
(1)人权
(2)公民权
(3)联系
2、我国对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
(1)我国承认人权、发展人权、保障人权
(2)生存权是我国的首要人权
(3)我国重视发展权
(4)我国强调人权的社会性
(5)在人权和主权的问题上,人权问题是一国内政
(6)宪法明确“尊重和保障人权”
(五)权利、基本权利、人权的关系
中南186
1、权利是个体的人依据法律享有的权利 基本权利是个体的人依据宪法享有的权利 人权作为一个人享有的权利,标志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状态
2、基本权利属于权利,但高于一般权利
3、人权是权利的基础,权利是人权的法律化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中南187法通104刘书271
(一)内容
中南187法通104
1、平等权
2010论述:如何理解宪法对于我国公民平等权的规定 中南188刘书271
概念
五个要求
权利,义务,适用,无特权,弱者特别保护
四个注意
不包括立法,不是权利义务的对等,还包括民族平等男女平等,需要国家不断创造条件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含义
2)意义
(2)对弱者特别保护
1)对妇女
2)对老人儿童
3)对华侨、归侨、侨眷
4)对残疾人
2、政治权利和自由
中南188刘书274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选举权
2)被选举权
3)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一项重要权利,体现了政治性
4)还包括罢免权
(2)公民的政治自由
1)言论、出版
概念
限制
2)结社
2002、2010、2014年名词解释:结社自由
①概念
②特点
a.持久性稳定性
b.程序性
c.固定的组织机构和成员
d.与一定的利益相关
③限制
合法,不损害,不营利,审查登记
3)集会、游行、示威
①概念
②特点
a.公民组织和参与
b.露天公共场所
c.目的是表达某种政治意愿和诉求
③保障
a.审批时限
b.具体措施
④限制
(3)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国家赔偿权
1)批评权
2)建议权
3)申诉权
4)控告权
5)检举权
6)取得国家赔偿权
2005、2011、2012名词解释(简答):取得国家赔偿权
概念
意义
3、人身权利和宗教信仰自由
(1)人身不受伤害,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
(3)住宅不受侵犯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5)宗教信仰自由
4、公民的社会、经济、教育、文化方面的权利
(1)财产权
财产所有权,继承权,获得国家财产补偿的权利(vs获得国家赔偿权
(2)劳动权
(3)劳动者休息权
一起背
(4)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
(5)物质帮助权
2009/2013年名词解释:物质帮助权
概念
表现
老人,患疾病,其他(残疾人)
(6)受教育的权利
(7)进行科研、文艺创作 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二)公民基本权利的演进
2002/2011年简答:现行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规定与前几部宪法相比有什么不同?注意:刘书是2009年版,现在已经是2018版宪法了,对于这个问题得重新总结!!! 中南192刘书270
1、形式结构发生变化
2、内容更充实具体、符合实际
3、强调了权利义务一致性
4、注重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
(四)基本权利限制的界限
中南194
1、限制基本权利的概念、依据
(1)基本权利主体:剥夺一部分主体的基本权利
(2)基本权利:停止形式某种基本权利
(3)活动形式:对基本权利特殊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
2、界限
情形,制度化,要求,步骤
(1)对限制目的
(2)对限制手段
(3)依据比例原则
(五)公民宪法权利受到侵害时的宪法救济制度
中南194
1、英美法系
普通法院、直接适用宪法规范、普通诉讼程序
具体做法
当宪法权利被具体化为法律时,合宪性审查
当宪法权利没有被具体化为法律时,直接判决
2、大陆法系
专门机关(宪法法院)、特别程序
具体做法
当宪法权利被具体化为法律时,普通法院法律诉讼,当事人若认为适用法律违宪,可向普通法院提出,普通法院若也认为违宪,则诉讼中止,向宪法法院提违宪审查请求
在普通法律诉讼中,若当事人认为判决违宪,可向宪法法院提出控诉,宪法法院合宪性审查👉重新判决/驳回
当宪法权利没有被具体化为法律时,宪法法院法律控诉
(六)我国现有的宪法救济制度
中南195
人大 常委各自权限
宪法62、67,立法法77:改撤
常委 专委的审查
立法法100:审查意见立法法101:反馈,公开
法规、条例、规章法律适用与备案,间接承认审查权
宪法第三章、立法法第五章:法律适用与备案
多大规定的罢免,原则承认宪法救济
宪法、代表法、选举法、立法法、组织法:国家领导人、人大代表罢免制度
四、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法通108
(一)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利益
(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依法纳税
五、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特点
中南197刘书293
(一)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1、主体是多数人
2、内容丰富
(二)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1、充分考虑国情
(1)应该由宪法予以确定的就坚决确定
(2)能做到什么权利就规定什么权利,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规定到什么程度
(3)不宜规定的就坚决取消
2、宪法上的权利自由通过普通法律具体化、专门化
(三)公民权利义务的平等性
1、权利义务是对等的
2、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四)公民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1、公民享有权利,同时应履行义务
2、权利和义务是互相依存的
3、某些权利具有权利义务双重性
4、权利义务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第四章 国家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中南200刘书130
(一)概念
1、工人阶级领导的
2、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4、对人民民主 对敌人专政
5、统一战线是重要特色
(二)人民民主专政真实反映了我国政权的性质
1、人民民主专政反映了我国阶级状况的变化
2、人民民主专政反映了我国阶级关系的变化
3、人民民主专政准确反映了我国政权民主和专政两方面的内容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1、为什么
(1)两者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2)两者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3)两者的国家职能是一致的,有相同的对内对外职能
(4)两者的历史使命
2、人民民主专政替代无产阶级的意义
(四)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1、建立上,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相联系
2、发展阶段上,跨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两个历史时期
3、在我国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存在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
4、和平改造、赎买
5、对敌对势力的专政
(1)对象:极少数敌对分子
(2)方式:惩罚管理思想改造相结合,劳动生产和政治教育相结合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南202刘书139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1、宪法修正案第4条的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地位
(2)含义
(3)内容
1)政治原则的领导
2)政治方向的领导
3)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3、我国的民主党派
4、多党合作
(1)含义
(2)“新”
(3)内容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二)政治协商制度
2015年名词解释:政治协商 中南204刘书148
1、含义
2、中国特色
3、政治协商的组织
4、作用
(三)爱国统一战线
中南205
1、含义
2、组织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
三、基本经济制度
中南205刘书228
(一)概念
1、概念
2、特点
(二)经济制度与宪法的关系
1、宪法是经济制度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
2、宪法是经济制度的基本形式
3、经济制度是宪法的重要内容
(三)现阶段我国经济制度的特点
1、宪法通过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目的
2、生产资料料所有制:现行宪法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3、从分配制度上: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和分配政策并存的分配制度
4、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制度的重要任务
(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概念
2、建立途径
3、国有经济
(1)概念
(2)特点
(3)地位
4、集体经济
(1)概念
(2)特点
5、按劳分配
(1)概念
(2)必要性
(五)非公有制经济
1、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必然性
1)生产力水平不高,不能简称发达的社会主义为其他经济的存在留有余地
2)经济布局存在不合理,需要以其他经济形式“拾遗补漏”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
2、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1)劳动者个体经济
2)私营企业
3)中外合资企业
4)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5)外商独资企业
(六)我国的经济体制和基本经济政策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的经济体制
(1)概念
(2)基本内容
2、我国的基本经济政策
四、基本文化制度
中南207刘书249
(一)国家基本文化制度概述
1、概念
2、特点
3、文化制度与宪法的关系
(1)宪法是文化制度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
(2)文化制度是宪法的主要内容,宪法是文化制度化的基本形式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精神文明概述
(1)物质文明指的是
(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3)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关系
(4)精神文明的范围
(5)精神文明和宪法的关系
2、我国宪法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定
3、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1)指导思想
(2)主要目标
4、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文化教育建设
五、基本社会制度
中南209
(一)社会制度的概念
(二)社会制度的特征
1、社会制度以维护平等为基础
2、社会制度以保障公平为核心
(1)以相应的价值体系与规则体系引领与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之形成
(2)以其弱势群体扶助制度体系的建构促进社会实质公平的形成
(3)社会制度通过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促进相对分配公平
(三)我国宪法关于基本社会制度的规定
六、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中南210刘书158
(一)概念
2011名词解释:政权组织形式
1、政权组织形式
2、政体
3、二者的区别
(二)分类
1、共和制政体的政权组织形式
2013年名词解释:共和政体
(1)总统制
2018年总统制
1)以美国为经典的总统制
2)以法国为典型的半总统制
(2)议会内阁制
(3)委员会制
(4)人民代表会议制
2、立法君主制政体的政权组织形式
(1)议会君主制
(2)二元君主制
七、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07,2010年名词解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02简答: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基本形式?2017年论述题: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结合辽宁贿选案谈谈你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中南211
(一)含义
中南211刘书163
(二)特点
2003/2004简答: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征
1、体现主权在民原则
2、突出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机关地位
3、代表机关采取一院制的组织形式
(三)地位: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基本(根本)政治制度
中南212法通99刘书164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反映了我国的阶级本质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国家政治生活的全貌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实现国家权力的形式
(四)制度优越性
中南212法通99
1、便于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2、便于少数民族参与国家管理
3、便于中央的集中领导和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 积极性
(五)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15年论述: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南213刘书170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民主集中制与议行合一的组织原则
3、坚持一院制的组织形式
(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南213刘书171
1、理顺党和人大的关系
2、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宪法体制
(1)强化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对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行政规章的合宪性、合法性的审查
(2)赋予人民检察院对同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立法进行监督的职权
(3)完善行政诉讼的公诉制度
3、进一步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
(1)要提高人大代表和各级人大常委会委员的素质
(2)进一步健全各级人大的组织机构
(3)切实行使宪法和有关法律赋予人大的各项职权,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
八、我国的选举制度
中南215法通100
(一)概念
2002年名词解释:选举制度
1、定义
2、我国选举制度的特点
(1)民主集中制原则
(2)地域代表制和职业代表制相结合原则
(3)重视对选举的物质保障
(二)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2007,2008简答:我国选举制度有哪些原则?2013年名词解释:间接选举2008,2014名词解释:无记名投票 中南215
1、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反映了统治阶级的价值取向
2、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选举的普遍性原则
(2)选举的平等性原则
1)含义
2)表现
(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4)无记名投票原则
1)含义
2)形式
(5)重视选举权的保障
1)物质保障
2)法律保障
(三)我国选举的基本程序
2003年论述:如何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2014年简答:简述我国人大代表的罢免程序2010年简答:简述我国人大代表直接选举过程中的代表候选人的产生程序 中南216法通101
1、意义
2、我国选举的基本程序的体现
(1)设立选举机构
(2)划分选区,选民登记
(3)提出代表候选人
(4)投票选举,当选机票
(5)对代表的罢免和补选
3、选举制度的完善
(1)实行有较大竞争性的选举机制,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选举制度
1)在竞争候选人阶段
2)在竞争当选阶段
(2)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使选举制度更加民主、合理
(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选举纠纷的解决机制
九、国家结构形式制度(国家权力分配制度)
2016年名词解释: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中南218法通102
(一)含义
(二)分类
2010年比较题: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国家结构形式的区别
1、单一制
含义
特点
(1)法律制度上:只有一部宪法
(2)政权组织形式上:一般只有一套政府体制
(3)权力配置上:国家权力的重心在中央
(4)国际关系上:只有一个国际法主体
(5)公民有统一的国籍
(6)地方作为地方行政单位不具有独立性
2、复合制
(1)邦联制
(2)联邦制
1)有多部宪法
2)多套政府体制
3)联邦权力来源于成员国的让与
4)公民有双重国籍
5)国际关系中:多个国际法主体
6)成员国有脱离联邦的权力
(三)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
1、原因
(1)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
(2)民族关系的历史发展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国防建设需要
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3年名词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南220刘书214
(一)概念和特点
1、概念
2、特点
(1)是区域自治和民族自治结合的产物
(2)以民族自治机关为自治的机关和组织形式
(3)自治权是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二)必要性和优越性
1、必要性
(1)集中统一的传统
(2)少数民族居住和分布状态
(3)民族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优越性
(1)保证聚居区内各少数民族充分行使区域自治权利
(2)促进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3)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统一和独立
(4)促进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组织机关和自治权
1、自治机关
2、自治权
十一、特别行政区制度
中南221刘书219
(一)特别行政区的含义
2014名词解释:特别行政区
1、概念
2、“特殊法律地位”表现在
(1)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2)享有高度自治权
(3)区内的各种制度,由全国人大以专门制定的基本法确定,这种基本法具有特别法的性质
3、设立的意义
(1)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化
(2)有利于祖国统一
(3)丰富宪法的内容
(二)特别行政区的特点
2002年简答: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有什么特点
1、政治制度不同于普通行政地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2、经济制度不同于...
3、适用法律不同于...
(三)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
2003年简答:比较特别行政区地方与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的自治权的异同2012年简答: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的权力
1、范围上
(1)全国人大授权...
(2)中央人民政府授权...
(3)中央授予的其他权利
2、程度上
(1)立法上
(2)司法上
(3)行政上
(4)外交关系上
(四)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特点
中南222
1、高度自治
2、行政长官领导、行政机关主导
3、司法权独立性
十二、我国中央地方的权力划分
论述 中南223刘书207
(一)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的含义
1、含义
2、划分
(1)彻底的地方分权
(2)中央与地方均衡制
(3)相对的地方分权
(二)我国中央与地方划分的原则
(三)我国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的特点
1、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
2、赋予不同种类的国家机关以不同的职权
3、层层分权
第五章 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的内涵和特征
中南225刘书307
(一)内涵
1、概念
2、分类
(1)依据所产生的的阶级基础和所表现的阶级本质
1)资本主义类型的国家机构
2)社会主义类型的国家机构
(2)依据行使权力的属性
1)国家权力机关
2)国家元首
3)国家行政机关
4)国家军事机关
5)国家审判机关
6)国家检察机关
7)国家监察机关
(3)依据权力行使的范围
1)中央国家机关
2)地方国际机关
(二)特征
1、阶级性
2、历史性
3、强制性
4、组织性
二、我国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
中南226刘书310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
1、概念
2、体现
(1)在国家机构和人民的关系上:国家权力来自人民
(2)在国家机构中:国家权力机构处于核心
(3)在中央地方机构的关系上: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
1、概念
2、要求
(1)思想上: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
(2)工作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广泛吸收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并接受监督
(三)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1、基本要求
(1)有法可依
(2)有法必依
(3)执法必严
(4)违法必究
2、国家机构做到
(1)国家机构的设立要依法
(2)国家立法机关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
(3)行使职权内容应依法
(4)行使职权程序应依法
(5)国家权力机关要加强法律监督
(四)责任制原则
2012年简答:我国国家机关责任制类型及其特点2015年名词解释:责任制原则
1、概念
2、集体负责制
3、个人负责制
(五)精简和效率原则
1、概念
2、要求
三、国家权力机关
2014年简答:简述我国人大代表罢免程序2017年简答:我国设区的市在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权限以及相关程序2016年简答:我国县级市辖区人大的工作方式 中南227刘书312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和地位
2、组成、***
3、职权
(1)修改宪法、监督宪法实施
(2)制定、修改基本法律
(3)最高国家机关领导人的任免权
(4)国家重大问题决定权
(5)最高监督权
(6)其他
4、会议制度
5、工作程序
(1)议案的提出
(2)议案的审议
(3)议案的表决
(4)议案的公布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
1、性质地位
2、组成
3、***
4、职权
(1)解释宪法和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
(2)立法权
(3)重大事项决定权
(4)人事任免权
(5)监督权
(6)1全国人大授权的其他职权
5、会议制度
(1)委员长会议
(2)委员会议
6、工作程序
(1)议案的提出
(2)议案的审议
(3)议案的表决
(4)议案的公布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
1、性质、地位
2、组成、***
3、工作任务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性质
2、权利
2011年简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2012年名词解释:言论免责权
(1)出席会议,参与讨论决定国家重大事项
(2)提出议案、质询案、询问、提出建议、批评、意见
(3)人身受特别保护权
(4)言论免责权
(5)物质便利权
1)老年人
2)患疾病公民
3)其他丧失劳动能力的
3、义务
(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地位
2、组成、***
3、职权
(1)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权
(2)地方重大事项决定权
(3)监督权
(4)人事任免权
(5)其他
4、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
(1)议案通过的程序
(2)选举国家机关负责人的程序
(3)罢免程序
5、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
(1)性质、地位、组成、***
(2)职权
(3)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的专门委员会 调查委员会
(1)专门委员会
(2)调查委员会
7、乡镇人大主席
(1)性质
(2)职责
四、国家行政机关
中南234刘书328
(一)国务院
1、性质、地位
2、组成、***
3、职权
(1)行政立法权
(2)行政管理权
(3)行政监督权
(4)提出议案权
(5)其他
4、会议制度
(1)常务会议
(2)全体会议
5、领导体制
2002年名词解释:总理负责制2014年简答:国务院责任制度的特点2009年简答:总理负责制的概念和特点
首长负责制(总理负责制)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性质、地位、组成、***
2、职权
3、地方各级政府的派出机构
五、国家监察机关
2019年论述:(1)设立监察委的必要性和意义(2)其性质和职权(3)上下级监察委的关系和理由(4)影响监察委与人大的关系和理由(5)设立监察委及其职权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影响 中南235
(一)概述
1、性质
2、地位
(二)职责检查范围管辖
1、职责
2、监察范围和管辖
3、行使监察权的基本原则
(三)监察委员会与公检法的关系
1、监察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
2、相互配合
3、相互制约
六、国家司法机关
中南238刘书335
(一)国家审判机关
1、性质、任务
2、组成、***
3、组织系统、审级制度
4、审判原则
2013年简答:如何理解我国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原则
(二)国家检察机关
1、性质、任务
2、组成、***
3、组织系统、审级制度
4、职权
5、工作原则
七、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 政府、人大、法检
中南239
(一)各机关的地位
(二)关系
八、中央、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
中南240
九、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关系 人大对政府、法检
中南240
(一)人大对政府
1、法律监督
2、工作监督
3、人事监督
(二)人大对法检
1、人大司法监督vs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
2、人大司法监督的内容
3、人大司法监督的方式
十、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相互制约关系 政府,法检
中南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