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妈妈知道怎么办》:人的塑造
人的塑造:如何给孩子坚实的人生基座?该书帮助父母有效解决50个生活中常见的育儿问题,帮助父母确立养育过程中父母应该遵守的边界,明确双方的规则与自由,有效构建和孩子之间融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角色觉醒:如何成为孩子最强大的支持系统。《妈妈知道怎么办》一书作者结合自己的育儿经历写给妈妈们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育儿手册,可以帮助父母有效解决50个生活中常见的育儿问题,帮助父母确立养育过程中父母应该遵守的边界,明确双方的规则与自由,有效构建和孩子之间融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走出原生家庭创伤
本图为你解决给孩子买东西的钱该怎么花!
家庭教育思维导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婴儿抚触
和善又分明的亲子关系
《不吼不叫》读书笔记
190816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正面管教
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
<妈妈知道怎么办> 04.人的塑造 如何给孩子坚实的人生基座
塑:朔,每月农历初一,代表新起点;土,给万物滋养(孩子成长)提供坚实土壤
真话的代价 孩子撒谎怎么办
10岁之前,儿童撒谎多是因为认知能力有限导致无意识或者混淆的行为,与道德水平关联不大
撒谎如何形成?
父母“撒谎示范”
万一你爸问就说没有,这是咱两小秘密
打针不疼
说真话成本太高
趋利避害,不能被训、罚、打
被打后遗症
恐惧驱使
不知道父母怎么想的,过度保护自己
对策
先问what-平静耐心的了解事件
只有态度温和才能还原事件真相
批评行为,不能批评人品
探寻why-了解撒谎原因,发现真正需求
父母忽略孩子需求
排查家庭环境中的撒谎助推器
告知how-明确告知说真话不会挨训,撒谎不被允许
成长型思维 应对畏难情绪
克服畏难
降难度
给孩子垫垫脚够得着的难度
拆模块
把大人物拆成小模块,一个个递完成
上夸奖
夸具体的过程和行为(坐姿优雅,行动利索,认真专注),让孩子直观看到自己的优点,并且保持
忌夸:天分、才智、结果(你真聪明,你真棒)
对失败的总结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是他成长的资源
思维模式
固化型思维
认为智力与天分与生俱来,无法改变,对挑战挫败趋于逃避放弃
成长型思维
为了进步、不易放弃、有韧性、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
决策放权 学会独立思考
为什么孩子没主见、没主意
父母替孩子做决定,问意见走过场,无视反馈“这都是为孩子好”
父母越俎代庖,穿衣服没选择权,上兴趣班没选择权
选择权常年丧失,缺少自我表达、参与讨论决策的训练,没有试错经验的积累,最终导致选择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退化
孩子不懂事选的不对,也要听他的吗?
成人不应该低估孩子的选择能力
为孩子独立思考输送资源
平时有意识的输送决策依据
已经没主见,丧失选择意愿和选择能力怎么办
把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交还给孩子
倾听和支持孩子合理的思考结果
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
父母尽职扮演好多重角色
玩伴:一起蹲着看蜗牛
朋友:同辈伙伴
顾问:只给建议,不做决策执行
父母当好提问者
你觉得这件事该怎么做啊?
你觉得他说的对吗?
你是什么看法呀?
教育的核心是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温和抗挫 什么才是人生核心竞争力
做旁观者:有耐心,把战胜挫折的时间留给孩子
“轻推者”:孩子需要帮助,父母可以给一些指导和协助,但是千万不要代劳
两面派悖论 检验家庭成员做法的一致性
老人疼孩子,爸爸妈妈不敢顶撞老人
孩子和父母相处是一个状态,和爷爷奶奶相处时另一状态
跟妈妈一起说一套话,被爸爸带又换一个行为方式
两面派:对规则标准没有认识,难分对错,跟谁在一起就以谁的个人价值取向作为行动指南
长大一点,在学校听话守规则,在家变“魔王”(孩子听老师的,我说话不管用)(学校和家庭的要求标准不同)
进入社会:仰人鼻息,看人下菜碟;遇到严厉地位高的人就讨好,遇到好脾气,地位低的疼就得寸进尺
避免小两面派
先统一,再行动
达成共识,制定清晰的养育准则
比如全家人都同意妈妈管,就按妈妈的教育模式,如果过程中觉得妈妈不对,不要当着孩子面指出,可以单独和妈妈沟通,让妈妈做出调整
所有家庭成员单独和孩子在一起时,也要执行已经商量好的那套规则
勇敢的能力 孩子胆小怎么办
别故意吓唬孩子
再不听话,坏人就来抓你了;小心被捡垃圾的捡走
孩子无法判断爸爸妈妈是不是认真的
对于未知的事情孩子会平添一份恐惧,认为外面世界危机重重,产生防御逃避心理
不把自己的“恐惧”传递给孩子
父母看到昆虫后尖叫
停止对孩子过度保护
不干净,有细菌
探索机会一次次被剥夺导致不想尝试
不给孩子贴“胆小”标签
当着别人面告诉别人,孩子胆小
听到父母形容自己,慢慢深度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