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概述,思考:什么是课程?如何才能对课程下准确的定义? 课程是所有经验的总和,是一种教育性经验。教学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的特殊交往活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研究发展历史
古代中西方的课程
中国
西周 德育为重 德智体美均衡发展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孔子(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秦朝 法家
汉唐 儒学为主 由六艺转向四书五经 受西方影响,专科课程逐步出现
宋元 程朱理学 课程具体化,细化 实用主义课程(经学课程为主) 格物致知 八股取士 分斋教学法(经义和治事两斋)——世界上最早的必修与选修课程
清初至鸦片战争前 经学课程 科举沦为统治工具 以书教代言教
西方
公元前五世纪 三艺——四艺 ——七艺(德智体美均衡)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
柏拉图 《理想国》 哲学王
中世纪 《圣经》 经院哲学——神学教程 人生来有罪 服从神权 学校教育教学成为教会统治及垄断的工具
启蒙运动兴起 现实主义课程:世俗化,科学化,职业化
相同点: ①以功利主义教育思想为基础; ②以学科为中心设计课程; ③注重和谐发展; ④以德为首。 不同点: ①中国思想没有得到变革; ②教学内容变化小。
近代中西方课程与教学
中方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蔡元培 五育并举 提出“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晏阳初 平民教育 认为存在“愚,弱,病,私”的问题,定县调查
西方 人文主义教育和世俗教育;德智体美四育逐渐形成;强调兴趣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文艺复兴(拉特克、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 杜威 实用主义思想 活动增长经验 从做中学 但实验同样使得整体人才质量下滑
①出现学制 ②课程内容注重自然科学 ③课程体系丰富多元 ④课程体系规范化
现代
博比特 1918《课程》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独立 教育为成人生活做准备
拉尔夫·泰勒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①相关又不同; ②相互交叉和相互依赖; ③可以分别单独研究, 但不能单独起作用。
模式
先进性
局限性
二元独立模式
教育公平 规范化 基本教育质量
隔断联系
相互交叉模式
强调教学实践 强调人的主体地位
忽略了两者相互 影响发展的联系
同心包含模式
扩大各自内涵 理论联系实际
夸大内涵,窄化范围 轻视复杂联系
循环联系模式
循环联系 看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割裂,间接,相互独立
含义的发展
课程
思考:什么是课程?如何才能对课程下准确的定义? 课程是所有经验的总和,是一种教育性经验。
体现了整体性,开放性,操作性
南北朝 考核进度
唐朝 教育教学的计划
宋朝 功课(学习的内容)
近代 学科
课程专门化,制度化
教学
教学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的特殊交往活动
开放性和整体性
教人学
教学重点由教师转向学生,由重视方法到重视人
引导
如何学
体现教学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特殊交往活动
特殊有三点 ①交往双方社会地位不同; ②教学活动是以文化知识传承与创新为目的的活动; ③面对的群体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