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 心理咨询概论(一)
心理咨询师备考资料,第六章 心理咨询概论知识,心理咨询师咨询中,心理问题具体内涵指的是(认知、行为、情绪、个性等方面的内容)【没有道德方面】,感谢大家支持,多多关注哦~
编辑于2023-10-18 10:30:20第六章 心理咨询概论 (一)
第一节 概述
心理咨询产生的背景条件
高尔顿用测量的方法对心理活动个别差异的研究和“自由联想”方法的建立(1882)
卡特尔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的论文(1890)
韦特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办儿童行为矫正诊所(1896),属于咨询心理学产生前的开创性工作
比内与西蒙为帮助弱智儿童编制智力测量(1904)
大卫为防止学生的行为出现问题,进行行为指导(1907)
帕森斯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1908)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
2001年8月职业化 2005年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用版)
心理咨询作为一种职业的全部内容
必须掌握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心理咨询临床操作的相关知识
使用的方法,只能是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没有处方权
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
咨询关系是“求”和“帮”的关系 【心理咨询师的原则:不求不助、来者不拒、去者不追】
只能是解决心理问题或者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或者躯体症状
咨询中,心理问题具体内涵指的是(认知、行为、情绪、个性等方面的内容 )【没有道德方面】
“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
罗杰斯: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威廉森:A、B 两个人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受过心理咨询专业训练的 A,向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祈求解决的问题的 B 提供援助的过程。这里的 A 是咨询师,B 是求助者
陈仲庚:心理咨询应明确三个问题:待解决问题的性质;咨询师的技术;所要达到的目标【前期、中期、后期】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只能协助,不能代替))
狭义的心理咨询:主要是指具备心理学理论指导和技术应用的临床干预措施
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唯物主义观点:咨询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普遍联系的观点
心身一体的观点:心理和生理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
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观点:一因多果,一果多因,互为因果,错综复杂
整体性观点:认知、情绪情感、动机、行为永远是互相联系的
限制性观点
咨询师的职责限制:咨询师的职业责任不是无限的
时间上的限制:一周一次、每次 50~60 分钟;咨询结束,咨询关系也就终止
感情限制:不能与求助者建立除咨访以外的其他关系;沟通必须限制在工作范围内
咨询目标限制:只能锁定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对咨询效果的预期,不能过分保守和冒进
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发展观:关注个人史;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求助者
中立性态度
对求助者的困惑与处境表示理解,同时不予以评价,不掺杂个人的情绪与观点
中立性的态度意义:可以保证咨询师不把个人情绪带入咨询之中
咨询师的中立性态度可以增强求助对自己的信任感,便于建立正常的咨询关系
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
品格:做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
自我修复和觉察的能力:咨询师的自我成长和完善是至关重要的
善于容纳他人:只有善于容纳他人,才能营造和谐的咨询关系和安全、自由的咨询气氛
有强烈的责任心:不能使来访者感觉雪上加霜、不能夸大心理咨询的作用、不能提供帮助时,应说明并转诊【不是强烈的助人动机】
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的能力限度
第二节 历史上的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阿帕波特】(精分创始人)认为,精神分析学说大致可以概括为 5 个观点
分区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分为潜意识和意识两大层次,两者之间有前意识为中介 由于弗洛伊德十分强调深层的潜意识对人类心理的作用,所以,人们又把它的理论称作“深层心理学”
结构观点
本我是人格的基本结构,是人格中的一个永存的成分
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动力学观点
力比多(libido)是人的性本能,但不是人心理发展的唯一动力 生本能:性本能、营养本能(自我保存的本能)
心理发展动力,是性本能和营养本能的复合体
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两种本能同时促进心理发展
发展观点
弗洛伊德理论的发展观点是动力观点的延伸,即对心理动力的动态描述 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期(0-1-3-5-12-12岁以后)
适应观点
当自我把焦虑当成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时,它就会做出反应,形成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指自我在承受本我的欲望压力时,同时又顾及现实要求的压力,为了应付焦虑,渐渐形成一种功能
钟友彬提出“中国的精神分析”和“认知—领悟疗法”(即中国的精神分析疗法)
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研究对象:可观察、测量的行为
行为主义先驱:巴甫洛夫、桑代克
【桑代克】“尝试-错误”定律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尝试错误的过程
刺激-反应模式 R=f(S) 不考虑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间过程。
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的,他不认为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
主张心理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必须摒弃一切主观内省,不能将知觉或意识作为研究对象,而代之以行为
新行为主义,【托尔曼】提出中间变量的观点:公式:B=f(S、P、H、T、A)S 环境刺激、P 生理内驱、H 遗传、T 训练方式、A 年龄
新行为主义,【斯金纳】提出操作条件反射(工具条件反射):公式:B=f(S、A)A 第三变量,是研究中要控制的实验变量
新行为主义,【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又称“模仿学习理论”
“替代学习”或“观察学习”;“自我奖赏或批评”
我们可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外界左右
【沃尔普】定义行为治疗: 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
行为治疗一般包括七个步骤:靶行为→可量化可观察的行为
行为治疗技术的 6 个特点
注重形成靶行为的现实的原因、而不是它的历史原因
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标准,这种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
依据实验研究,从中引申出假设和治疗技术
用尽量客观的、操作的术语描述治疗程序,以便使治疗过程能够被重复
精心发现靶行为,并认真选择测量行为改变的方法
对于每个求助者,咨询师根据其问题和本人的有关情况,采用适当的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模仿学习或其他行为治疗技术
认知心理学观点
认知指一个人对某一件事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理解,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
行为主义认为外部刺激进入大脑以后的内部加工过程是不重要的,是不可探索的“黑箱”
认知心理学不是一个学派,是一种研究趋势。认知心理学:恰恰是“黑箱”中信息加工过程是最重要的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咨询心理学中的理论观点
人本主义泛指一种思想体系,它主要强调人的利益、价值,个人的尊严与自由
相信求助者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强调和谐的治疗关系; 对求助者无条件积极关注;对求助者共情的理解
“自我及自我概念”的理论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非常重要
人性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理论观点
人性:人作为一个类,其自身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
人的三种基本属性
生物属性:被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制约
精神属性:以生物属性为前提、社会属性为内容
社会属性:以生物属性为基础、以精神属性为表现形式
人性心理学,是从人性出发,在三种基本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