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肝炎病毒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肝炎病毒思维导图,医学微生物,包含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等。
角膜病重点内容,对角膜病的不同类型、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有助于对角膜病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理解。
艾滋病重点内容,全面且系统地梳理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狂犬病重点内容,整理了定义、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鉴别诊断以及预防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肝炎病毒
概述
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相关疾病
HBV无症状携带者
爆发性肝炎
急性肝炎
慢性乙肝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全球性流行,我国为高流行区
生物学性状
结构类别
Dane颗粒/大球形颗粒
特点
是具有感染性的完整HBV病毒颗粒,有双层衣壳
外层—包膜
脂质双层
包膜蛋白
S蛋白—HBV表面抗原—HBsAg
M蛋白—HBsAg+PreS2
L蛋白—HBsAg+PreS2+PreS1
内层—核衣壳
核心蛋白—HBV核心抗原—HBcAg
dsDNA,DNA多聚酶
小球形颗粒
中空颗粒
HBsAg
由HBVA在肝细胞内复制时产生过剩的HBsAg装配而成
无感染性
管型颗粒
小球形颗粒聚集而成
基因组和编码蛋白
dsDNA(不完全双链环状DNA)
含有4个可读框(ORF)—S区、C区、P区、X区(高度重叠)
S区
基因组成
S基因,preS2基因,preS1基因
基因编码
作用
有四个不同亚型(对应HBV四个不同的血清型),有共同的a抗原
在血液中大量存在
最先出现的血清型指标,转位慢性/无症状携带者可长期阳性
可诱导保护性抗体(不同亚型之间可交叉保护)
可诱导细胞免疫
PreS2、PreS1
存在于急性期患者血液中,与病毒的复制成正比
与肝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介导HBV吸附于肝细胞表面
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但一般不用于检测
C区
PreC基因+C基因
PreC基因+C基因→PreC蛋白→HBeAg
非结构蛋白
游离在血液中
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是病毒复制的指标
C基因→HBcAg
不游离于血液循环
衣壳蛋白,被包膜覆盖,在血清中不易检出
抗原性强,可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产生IgM和IgG
抗HBc没有免疫保护作用,但是是重要指标
低浓度抗体—过去感染的标志
高浓度—病毒有活动性复制
P区
DNA聚合酶
功能
同时有逆转录酶和DNA聚聚酶的活性
包括
末端蛋白区(TP)
逆录区(RT)
RNase H区(RH)
间隔区
X区
HBxAg
可反式激活广泛的启动子,诱发肝癌
复制
病毒DNA可整合于肝细胞染色体中
X基因整合—致癌
S基因整合—HBsAg持续阳性
微生物学检查法
HBV抗原、抗体检测(两对半)
HBsAg,抗HBs
抗原
出现代表感染
疫苗接种成功的标志
抗体
见于恢复期/既往感染/接种过疫苗
HBeAg,抗HBe
代表病毒正在复制,有很强的感染性
见于恢复期/既往感染
抗HBc(无免疫保护作用)
IgG
感染/既往感染
IgM
病毒复制的指标
未检出可排除急性肝炎
血清HBV-DNA检测,DNA定量检测
是HBV存在最直接的依据,在体内复制和具有传染性的标志
是决定是否用抗病毒药的重要依据,疗效的最敏感指标
血清DNA聚合酶检测
动物模型与细胞培养
自然情况下只能感染人和灵长类动物
动物模型
黑猩猩是对HBV最敏感的动物
鸭(Duck HBV)被广泛用于研究
细胞模型
肝癌细胞系培养,培养困难
抵抗力
强,耐低温、干燥、紫外线、70%乙醇
100℃加热10min灭活
常用消毒剂
0.5%过氧乙酸
5%次氯酸钠
环氧乙烷
传染源
病人,无症状携带者(机体感染后,免疫系统与病毒形成平衡状态,HBsAg抗原持续半年以上都是阳性,而肝功能指标正常)
传播途径(潜伏期30~160天)
血液
母婴,围产期传播为主
性接触
致病机制
免疫病理反应是主要因素
细胞免疫杀伤肝细胞(CTL,Th1)
体液免疫,III型超敏反应(肝坏死,肾小球肾炎,关节炎)
免疫耐受与慢性肝炎
机体既不能有效清除病毒,也不造成靶细胞损伤
免疫功能
过强—爆发性肝炎(重症肝炎)
正常—隐性/急性肝炎
弱/免疫耐受—慢性肝炎
免疫逃逸与慢性肝炎
HBV和原发性肝癌
X基因整合到宿主染色体
防治
预防
乙肝疫苗—HBsAg基因工程疫苗(出生24h,一月和六月)
HBsAg免疫球蛋白(HBIG)
联合免疫是重要而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
治疗
丙型肝炎病毒
世界性分布
易发展为慢性感染,肝硬化,肝癌
球形,有包膜
培养特性
人类是天然宿主,黑猩猩,人源化小鼠
体外培养困难
抵抗力不强
基因结构
(+)ssRNA
核心蛋白基因,编码病毒衣壳蛋白
E1、E2区
编码包膜蛋白,呈高度变异性
没有疫苗
免疫逃逸导致感染慢性化
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或携带者
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率低)
致病
机制
病毒直接致病
HCV-RNA含量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含量成正比
细胞免疫介导免疫病理反应
CTL,NK,细胞因子
症状
抗病毒治疗可以根治
丁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