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于外周血血小板免疫性破坏过多及血小板寿命缩短,造成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病因:免疫因素(主要机制)。肝脾因素。感染因素。青春期和绝经期前易得病。临床表现: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青年女性。实验室检查:血象,急性型常低于20×10*9/L,失血多可出现贫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慢性型一般常在(30-80)×10*9/L。骨髓象,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增多。出血时间延长,束臂试验阳性,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最短者仅几小时,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增高。治疗要点: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可以减少抗体生成,抑制血小板和抗体结合,阻滞单核-巨噬细胞破坏血小板,并降低血管壁通透性)。脾切除:减少血小板破坏及抗体,适应症;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者,糖皮质激素有效,但维持量必需大于30mg/d。切脾后约70%-90%可获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