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阶段
教育综合333考研必备,可能会有个别错别字但不会影响阅读,划重点。主要讲解了教育学的产生于发展的研究对象、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的内容。对你有用的可以收藏学习起来!
编辑于2021-04-15 12:44:33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都寓于他们的哲学和伦理学,政治学著作中
【掌握四本书】 ①论语,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言论; ②理想国,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寓于他的这本政治学著作中; ③学记,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是世界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④论演说家的培养也叫雄辩术原理,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政协的是西方最早的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
【教育学萌芽阶段的特点】 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总结和概括了不少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 所有教育方面的著作,多数论文的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有明显的阶级烙印,具有阶级局限性。
教育学名词出现在近代,当教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后,才出现教育学,所以不能说学记是讨论教育学问题的一本书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随着近代生产和科学的发展,资产阶段在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资产阶段教育家为了阐明他们的教育主张,总结教育方面的经验,写了一些教育著作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代表人物】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卢梭爱弥尔系统的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个时期的特点】 教育学以具有独立的形态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已从经验总结过渡到理论的说明,中式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天性,开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论述教育问题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什么会考选择题?同时,普通教育学会考名词解释详细答案,在外国教育史赫尔巴特那一节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随着各国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来自教育学内部的批判,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派别和重要的教育学著作
多样化阶段,重点掌握六种教育思想观点,多以名词解释形式来考察每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记清楚
实证教育学
【代表人物及著作】 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她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主要观点】 斯宾塞提出,教育任务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他把人类生活分为: ①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 ②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自我保全的活动 ③目的在于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 ④与维持正常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⑤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评价】 ①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认为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最有价值,其次是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其他的知识价值次第下降 ②正式使用科学教育的思想,反映了19世纪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对教育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及著作】 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基本观点】 ①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 ②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 ③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方法的依据
【基本评价】 优点:主要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提倡定量的研究方法,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不足: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唯一有效方法时就走上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受到来自文化教育学的批判
实验教育学非常重要,很多学校考过考名词解释时的回答模式,采用从代表人物到基本观点,到基本评价
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及著作】 美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基本观点】 ①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和生活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教育要与当前的生活紧密相连 ②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教育的目的只是促进人本身的生长,除此之外,教育再无其他目的 ③学校及社会,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④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 ⑥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评价】 优点: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也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文化精神的反映,对以后尔巴赫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民族主义与教育2016年杭州师大考过名词解释详细答案,在外国教育史笔记中
德国赫尔巴特倡导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提出教师书本课堂的传统教育学三中心,美国杜威则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提出儿童活动经验的新三中心论
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 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尔迪尔
【基本观点】 一当代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 二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 三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教育环境进行承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 四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因此教育理论研究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基本评价】 一批判教育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基本观点和方法 二有利于更深刻的认识资本主义的教育 三具有很强的战斗性,批判性和解放力量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及著作】 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专著,凯洛夫的教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基本观点】 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二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四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五教育方面,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和文化 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基本评价】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运用中,往往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过度政治化
注意第一部分容易考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与第五章教育目的中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类似,可以结合起来记忆或者结合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来理解
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文化教育学的主张】 伊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二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三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及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 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培养完整的人格 五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要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基本评价】 一文化教育学深刻影响了德国乃至全世界20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等问题上,给人以很大启发 而不足在于思辨气息太浓,哲学色彩太重,这决定了他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给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限制了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一味地夸大了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客观规律的存在,使这一理论缺乏彻底性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智力的开发和运用成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发展经济的主要因素,引起了世界性的新的教育改革,促进了教育学的发展,近几十年来,各国的教育学在不同的思想体系指导下,都有了新的发展
1、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2、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着作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对编选教材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它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主张儿童提早学习科学的基本原理则不易推行 3、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教学与发展赞科夫的教学理论,对苏联的学制和教育改革1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4、1972年起,苏联联系出版了,八班司机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几本系列著作,巴班斯基将现代系统化的方法引进教学论的研究,是对教学论科学化的新探索
最近几十年,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过程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认真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借鉴了外国有益的教育理论,提高了教育学的科学水平,在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是2018年南师大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