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原理绪论
《教育学》这本师范教材是考综合素质必修的一本教育学书籍,里面讲述了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颇值得一读,学好了就是入门的敲门砖。
新传考研要考内容之多,实在是令人头秃,不仅要学新闻学、传播学、中外新闻史,还有消息写作、评论策划、热点事件、网络传播······关于消息改写和评论写作,你了解多少呢?这张思维导图整理了教材中消息写作的相关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
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抹杀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作用
法国的勒图尔诺、英国的沛西·能
心理起源论: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夸大了模仿在教育中的作用,从根本上抹杀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否认了人的社会性
美国的孟禄
劳动起源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的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教育的发展历程
原始
古代
现代
★教育实施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资本主义社会在初期所实行的义务教育是通过是定法律来推进和保障的
早期实行义务教育并非免费,发达国家经验证明实行免费制是普及教育的保障
现代教育最显著的发展特征表现为教育的民主化
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普及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德国
当今教育发展趋势
教育全民化
教育现代化
教育国际化
教育终身化
2.教育的基本内涵
教育的概念
广义
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一切活动。
狭义
学校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与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育的本质
学术界有关教育本质的讨论
上层建筑说
生产力说
双重属性说
多质说
特殊范畴说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培养人明确了教育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
培养人确证了教育的存在特性
培养人是教育的主题活动
3.教育的要素与标志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教育活动中教的主体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支撑性因素
学习者——教育活动中学的主体
学习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驱动性因素
教育者和学习者是影响教育活动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教与学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
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
教育内容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课程标准和教材
教育手段——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分为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
教育的主要形态
教育活动的规范程度
正式教育
正规教育(官方认可)
学前教育
各级各类学历教育
非正规教育
成人、青年扫盲等
非正式教育
不具有结构性和组织性的自主、偶发性学习活动(家人的交谈、阅读、娱乐活动)
教育现象在时空中存在的状态
实体教育
虚拟教育
教育活动的存在范围
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
特点
1.家庭中自然形成的生活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影响深刻而持久
2.社会学角度看,教育者和学习者都具有双重角色
3.家庭教育的效果无法得到普遍的保证
4.没有统一固定的培养目标
5.教育内容不确定,由家长决定
6.过程途径方法上,具有非规范化和非程序化的特点
7.组织上,教育实施非制度化
学校教育
1.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
2.较强的可控性
3.较强的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