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分子化学-自由基聚合
一篇关于高分子化学-自由基聚合思维导图,包含聚合动力学(微观)、 聚合热力学、自由基聚合机理等。
编辑于2023-11-27 17:26:24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机理
烯类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
诱导效应
吸电子基团使双键π电子云密度降低,有利于阴离子进攻,有利于阴离子聚合
供电子基团使双键π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进攻,有利于阳离子聚合
共轭效应
电子流动性较大,易诱导极化
位阻效应
结构上更不对称,极化程度增加,反而更易聚合
1,2双取代烯类单体由于位阻效应,有些还存在结构对称,一般难均聚,或只能形成二聚体
三四取代乙烯一般不能聚合,特例氟代乙烯,因为氟原子半径小,位阻效应可以忽略
链引发
概念: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
过程:第一步引发剂I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R• (吸热反应活化能高,反应速率小,速控步) I—>2R• 第二步自由基与单体加成,形成单体自由基(放热反应活化能低,反应速率大,与链增长反应相当,链引发必须有这步) R•+单体—>R单体•
引发剂种类
偶氮化合物
偶氮二异丁腈AIBN(分子量等于164)形成氮气和两个一种氰基丙基自由基,无诱导分解活性低易发生笼蔽效应
偶氮二异庚腈(ABVN)活性比它高,中活性。
过氧化物(无机和有机)
无机:过硫酸盐用于乳液和水溶液聚合与亚铁离子形成氧化还原体系,可在室温引发
有机:烷基过氧化氢,二烷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酰(低活性)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分子量242 特点:两步分解,形成两种自由基活性低 易诱导分解,使引发剂效率低,但不易发生笼蔽效应
氧化还原体系
活化能低,引发速率快,引发剂效率低 BPO+NN二甲基苯胺
光引发剂
前两类可经过光照分解产生自由基,除此之外还有二硫化物,安息香,二苯基乙二酮也是光引发剂
选择性强,光可控性,温和反应性
引发剂热分解动力学
引发剂分解速率
引发剂残留分率
半衰期t1/2
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所需时间
引发剂效率f:引发剂分解生成的初级自由基中实际参与链引发反应的分率 等于已经分解的(起始-最后-分解引发剂)除以分解总量(起始-最后)一般0.5-0.8
诱导分解
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产生新自由基,数目不变,但是消耗引发剂,使效率降低
引发剂的选择
对反应速率,时间,分子量有作用
一看聚合方法,本体聚合(油相)悬浮,溶液应选油溶性引发剂比如偶氮类过氧类 乳液水溶液在水相,选择过硫酸盐或氧化还原体系
二看聚合温度 温度高选低活性,温度低选高活性,想要匀速聚合需要高低(中活性)
三看其他因素
链增长
概念:单体自由基与单体加成生成新的自由基,如此反复生成增长链自由基的过程.
特点:强放热反应,聚合热55-95KJ/mol 活化能低,约20-34,速率常数大,增长很快
单体的加成方式
单体单元的连接方式
首尾加成:占集98-99%。 由侧基的共轭效应和空间位阻决定 取代基对链自由基的共振作用,共振稳定,首首没有 首尾键接位阻小,首首位阻大
首首结构:取代基共振效应或空间位阻较小的单体聚合时,首首含量增加 聚合温度提高,活化能提高,首首结构含量会增加
立体定向性
自由基聚合的链自由基为平面型sp²杂化,不存在定向因素
单体与链自由基加成时,可随机由平面的上、下方加成,链自由基反应后由sp²杂化转变为sp3杂化,取代基对空间构型无选择性,是随机的,得到无规立构高分子。因此自由基聚合很难实现定向聚合
自动加速现象(凝胶效应)
双基终止受扩散控制受阻,终止速率降低
相对分子质量和分散度都增大
链终止
概念:自由基活性高,有相互反应失活的倾向。链自由基失活形成稳定聚合物的反应称为链终止反应.
特点:主要为双分子(双基终止),活化能低,速率常数高,双基终止受扩散控制
双基终止
偶合终止——二变一
两个链自由基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
引发剂引发且无链转移时,大分子两端均为引发剂残基
共轭效应越强越易发生
歧化终止——二变二
某链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氢原子或其他原子的终止反应
位阻效应大更易发生
升温导致歧化终止增加
选择
单取代乙烯基单体,丙烯腈,苯乙烯,都是偶合终止多 特例是醋酸乙烯酯完全歧化终止
11双取代乙烯基 ,MMA歧化终止
单基终止
链自由基与单体等发生链转移而终止
链转移
增长链自由基从体系中其他分子夺取原子,失去活性生成聚合物,夺取原子的分子生成新的自由基反应
属于单基终止
阻聚:若转移后生成的新自由基无活性,则无法引发单体聚合,或停止聚合反应
自由基聚合机理特征
反应动力学特征是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有转移
聚合度变化小,延长聚合时间目的是提高单体转化率
达到一定转化率粘度变大,使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同时增加(自动加速),扩散控制引起宏观动力学现象
聚合热力学
基本概念
聚合自由能差△G的正负是单体能否聚合的判据 △G=△H-T△S小于0能聚合否则解聚 熵减反应,因此聚合热必须小于0 -△H越大聚合倾向越大
聚合热
直接量热法,燃烧热法,热力学平衡法来实测,也可以由标准生成热来计算
影响因素
位阻效应
使聚合热降低(一个甲基取代基使聚合热降低9kJ/mol)
共轭效应
使聚合热降低,烯类单体中存在π-π,p-π及σ-π共轭作用,使电子云平均化,热力学能降低 共轭作用,使电子云平均化, 单体热力学能降低。
取代基电负性
使聚合热升高,强电负性原子团取代的键能显著提高
氢键
使聚合热降低,氢键使内能降低,丙烯酸比聚丙烯酸分子间作用强,因此聚合热低,甲基丙烯酸因为位阻和氢键作用降低更多
溶剂化作用
使聚合热降低
聚合上限温度
聚合和解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此时温度称(聚合)上限温度Tc=△H标准/△S标准
平衡单体浓度
压力对聚合-解聚平衡的影响
体系体积收缩,加压将缩短分子间的距离,有利于聚合,可使聚合上限温度增加
聚合动力学(微观)
反应速率
转化率C 已参与反应的单体占起始单体含量百分比M=M0(1-C)M是单体
C-t图1.诱导期 阻聚杂质使初级自由基终止,无聚合物生成 2.初期 匀速阶段 3中期 加速阶段(自动加速) 4.后期减速阶段
三个假定
长链假定 假定聚合度很大,聚合总速率等于链增长速率
等活性假定 链增长各步速率常数相等
稳态假定 自由基生成与消亡处于平衡状态,自由基浓度不变,稳态状态Rt=Ri链引发等于链终止速率
一个前提
聚合初期,无解聚,双基终止,链转移无影响
聚合速率影响因素
单体结构
共轭效应 取代基共轭效应越弱,单体活性越弱,自由基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大
极性越强 反应速率越大
位阻效应 取代基体积越大,kp越小
平均动力学链长
定义——链式聚合中,每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到终止(包括链转移 反应的延续)平均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歧化终止Xn=v 偶合终止Xn=2v
温度对数均聚合度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