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 管理学基础-管理学概述
这是一篇关于1. 管理学基础-管理学概述的思维导图。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 并注意用最好属经济的方法去干。
编辑于2023-11-28 13:04:41第一篇 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 管理学概述
一、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一)管理的概念:不同学者对管理概念的不同理解
弗雷德里克 泰勒
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亨利 法约尔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赫伯特 西蒙
管理就是决策
彼得 德鲁克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本书对管理概念的理解
管理就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段创新的过程。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1. 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2. 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方法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
3. 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4. 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三)管理的本质
1. 管理是对人或对人的行为的管理
2. 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
3.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4.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二、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管理的基本原理
人本原理
以人为中心的人本原理要求对组织活动的管理者既是“依靠人的管理”,也是“为了人的管理”
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已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
“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刘伯承
效益原理
效益原理要求既要用“正确的方法做事”又要“做正确的事”
适度原理
适度原理要求在相对立的选择中要把握好度的问题
(二)管理的基本方法
管理对象不同
与人有关的管理方法
与物有关的管理方法
与资金有关的管理方法
与组织活动有关的管理方法
活动选择与组织实施的阶段不同
方案的制定方法
方案的比较方法
方案的组织实施方法
实施过程中的控制方法
(四)管理的工作内容
决策: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在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组织: 组织是为实现既定目标,设计合适的组织结构,进行分工协作,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过程
领导: 领导是利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力和自身的能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管理活动过程
控制:控制是指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矫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的过程
创新: 运用组织成员体力或脑力创造的物质或精神产品的过程
管理的层次不同
宏观的管理方法
中观的管理方法
微观的管理方法
属性不同
法律方法
行政方法
经济方法
教育方法
抽象角度分析管理方法
理性分析的方法
直觉判断的方法
(三)管理的具体工具
与权力有关的工具
运用权利直接规范被管理者在组织中必须表现的行为,并对其进行追踪和控制
与组织文化有关的工具
借助组织文化引导组织成员在参与组织活动过程中不同时空的行为选择
三、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顺道无为思想
辨道顺道,才能“无为而治”。无为不是消极放任,而是让客观规律自行发挥作用
重人求和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儒家思想一贯强调人是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核心的管理,要求重视人的需要,讲求用人之道,实现人的和谐
预谋慎战思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强调任何活动的组织展开都要事先谋划,尤其军事活动更是如此,因为军事活动往往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依法治理思想
依法治理,需要依赖“明法”“一法”以及“常法”的原则
(二)西方工厂制度早期的管理思想
罗伯特 欧文
英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亚当 斯密
“经济人”的提出者,其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是他的劳动分工观点
查尔斯 巴贝奇
继续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四、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一)古典管理理论
1. 科学管理研究
提出者
泰勒
著作
《科学管理原理》
核心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
主要观点
(1)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
1. 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功效,合理利用时间
2. 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
3. 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
(2)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3)进行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1. 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2. 实行只能工长制
3. 进行例外管理
2. 一般管理研究
提出者
法约尔
著作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主要观点
1. 企业的六大活动: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活动
2. 管理的要素: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
3. 十四项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员工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3. 科层组织研究
提出者
马克思 韦伯
“组织理论之父”
主要观点
1.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存在明确的分工,经过正式考试或培训获得的技术资格选拔员工,非人格化
2. 权力的类型: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
(二)行为管理理论
1. 梅奥与霍桑实验
提出者
梅奥
称谓
“人际关系理论之父”
实验
霍桑实验
实验结论
1. 社会人假设: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际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
2. 员工之间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 霍桑效应: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时,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言语表达
4. 新型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2. 道格拉斯 麦格雷戈与XY理论
提出者
道格拉斯 麦格雷戈
理论贡献
XY理论
内容
1. X理论:人天生都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地避免工作
2. Y理论:人们天生都是勤奋的,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工作,并且能够自我指导和控制
(三)现代管理流派
1. 管理思维的系统与权变研究
(1)管理思维的系统观
提出者
巴纳德
称谓
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
著作
《经理人员的职能》
主要观点
1. 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2. 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的沟通
3. 经理人员的职能:建立和维持信息系统;从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
(2)管理思维的权变观
主要观点
组织管理要根据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技术和方法
代表理论
1. 莫尔斯和洛什的“超Y理论”
2. 费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
2. 管理本质的决策和协调研究
(1)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
主要代表人
西蒙
主要观点
1.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
2. 决策是一个过程,其包括: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
3. 决策的准则是“令人满意”
4. 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2)管理本质的协调研究
主要代表人
亨利 明茨伯格
代表作
《组织的结构》《“五”字组织结构》《明茨伯格论管理》
主要观点
1. 组织的协调机制
a. 互相调适 b.直接监督 c.工作程序标准化 d. 成果标准化或产出标准化 e. 技术(技能)以及知识标准化 f. 规范标准化
2. 组织的基本构成部分
a. 工作核心层 b. 战略高层 c. 直线中层 d. 技术官僚 e. 支援幕僚 f. 意识形态或文华
3.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
a. 创业型组织(简单结构)b.机械型组织 c. 多角化组织(分部式结构)d. 专业型组织 e. 创新型组织(特别小组)f. 使命型组织 g. 政治型组织
3. 管理分析的技术与方法研究
代表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主要观点
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即通过对企业的生产、采购、人事、财务、库存等职能间相互关系的分析,然后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
(四)当代管理理论
1. 制度视角的研究:新制度学派的组织趋同理论
(1)组织趋同的现象观察
代表人物
赛尔茨尼克、梅耶和罗恩、迪马吉奥、鲍威尔
主要观点
根据新制度理论,组织行为的选择受到组织外部环境特点的影响,这个环境不仅指技术环境,而且包括制度环境。因为组织受到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制约,导致组织的结构形式和行为特征表现出很高程度的相近性或相似性,即呈现出组织形式和行为特征的趋同性
(2)组织趋同的原因分析:“合法性”释义
合法性机制的内涵
指制度环境诱使或迫使组织采纳被外部认同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的作用机制
玛丽 道格拉斯的观点
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决定俗称的规范,主要用来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行为
迪马吉奥和鲍威尔的观点
组织或个人之所以选择了某些社会认可的行为不是因为其固有的思维模式,而是因为受到可以更方便地获得稀缺资源等利益的诱惑
2. 技术视角的研究:企业再造理论
提出者
哈默与钱皮
业务流程再造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也被称为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经营过程再造,是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地重新设计,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方面取得显著的进展
流程再造的原则
(1)围绕结果而不是任务进行组织
(2)让使用流程最终产品的人参与流程的进行
(3)将信息加工工作合并到真正产生信息的工作中去
(4)对于地理上分散的资源,按照集中在一起的情况来看待和处理
(5)将并行的活动联系起来而不是讲任务集成
(6)在工作被完成的地方进行决策,将控制融入流程中
(7)在信息源及时掌握信息
业务流程再造过程
(1)观念再造
(2)流程再造
(3)组织再造
(4)试点和切换
(5)实现愿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