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动物学—鱼纲
这是一篇关于动物学—鱼纲的思维导图。鱼类属于脊椎动物亚门。根据Nelson(1994年)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所以全球已命名的鱼种应在26887种。
编辑于2021-05-21 15:59:05鱼纲
进步特征
1||| 出现了上下颌
上下颌的出现带动了动物其它器 官系统的发展,使动物的体制结构得到全面提高
2||| 有了成对的附肢,胸鳍和腹鳍
运动器官
3||| 脊柱代替了脊索
4||| 脑和感觉器官更加发达。脑为明显的五部脑,一对鼻孔,内耳有三个半规管。
保护脑的头骨更加完整
5||| 生活于水中环境,具有适应水栖生活的特征
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1. 仅分为头、躯干和尾, 没有颈椎, 头部转动不灵活;
2. 体表多被鳞片。体形多为纺锤形;
3. 鳃呼吸
口的开关,鳃弧的张缩----水的通入与流出
4. 血液单循环,心脏只有一心房一心室;
5. 肾脏可以调节体内的水分;
6. 受精离不开水,受精卵要在水中发育;
7. 身体两侧具有特殊的侧线,侧线内有感觉细胞
感觉水流,利于鱼类的捕食、防敌和洄游等活动
外形
1. 体型
多为纺锤型
2. 身体
分头、躯干和尾,无颈
头与躯干的分界线
软骨鱼类
最后一对鳃裂
硬骨鱼类
鳃盖后缘为界
躯干与尾的分界线
肛门或泄殖孔或臀鳍的起点
3. 口
端位口形
以吃中上层的食物为主
上位口形
下颌长于上颌,以浮游生物为食物
下位口形
上颌长于下颌,以底栖生物/附着在岩石上的藻类为食
4. 鳍
奇鳍
背鳍
臀鳍
尾鳍
偶鳍
腹鳍
胸鳍
鳍条
鳍棘
不分节、不分叉
软鳍条
分节、分叉
软骨鱼:支鳍骨(担鳍骨)+角质鳍条+皮肤
硬骨鱼:支鳍骨(担鳍骨)+骨质(鳞质)鳍条+鳍膜
5. 尾
原尾
上下对称
歪尾
上下不对称,多见软骨鱼类
正尾
上下对称,末端向上翘,多见硬骨鱼类
6. 其他
有些种类的口周围长有触须1-5对,如鲤鱼,1对
口腔底部有舌,但没有肌肉,不能活动。无唾液腺
侧线
鳞式(表示鳞片排列方式)
皮肤及其衍生物
皮肤
表皮
多层上皮组织,外胚层
真皮
3层结缔组织,中胚层
衍生物
鳞片、粘液腺和色素细胞、毒腺、发光器
鱼鳞
盾鳞
软骨鱼
外层:釉质(表皮)
内层:齿质(真皮)
骨鳞
硬骨鱼
硬鳞
圆鳞
栉鳞
骨骼系统
特点:骨块多;没有颈椎;上下颌由舌颌骨悬接
中轴骨骼
脊柱:由脊椎骨构成
只分躯体椎和尾椎
每一椎体前后两面都是凹形,称为双凹形椎体,为鱼类所特有
头骨
脑颅
完整,由许多骨片合成
硬骨鱼脑颅的骨片组成
顶枕部的骨骼
鼻部骨骼
耳部骨骼
腭部骨骼
眼眶部骨骼
咽颅
7对分节的弧形软骨
软骨鱼
颌弓
初生颌:第一对颌弓在软骨鱼中构成上、下颌
次生颌由膜性硬骨:前颌骨,上颌骨,齿骨组成
舌弓
舌颌骨,角舌骨,基舌骨
鳃弓
5对:基鳃骨、上鳃骨、角鳃骨、下鳃骨、咽鳃骨
硬骨鱼
颌弓
舌弓
鳃弓
鳃盖骨
前鳃盖骨、间鳃盖骨、下鳃盖骨、鳃盖条骨
颌弓与脑颅的联接方式
软
双接型,上颌骨以韧带与头骨相连,舌弓 通过舌颌骨以韧带把上、下颌与脑颅相连
硬
舌接型,上颌骨不以韧带与头骨相关连, 仅以舌弓的舌颌骨作悬器将上、下颌连于头骨上
肋骨
背肋
腹肋
多为软骨鱼,硬骨鱼无肋骨
附肢骨骼
带骨
肩带
悬挂胸鳍
硬:与头骨相连,使头部活动受 限,包括肩胛骨、乌喙骨、匙骨(锁 骨)、上匙骨和后匙骨
软:位脑颅后呈半环状,不与头 骨或脊柱关连。包括肩胛骨和乌喙骨
腰带
悬挂腹鳍,一对无名骨,不与脊柱相连
鳍骨
基鳍骨
辐鳍骨
硬骨鱼没有
真皮鳍条骨
奇鳍
背鳍
臀鳍
尾鳍
偶鳍
腹鳍
肌肉系统
分化程度不高原始分节现象
头部肌肉
眼肌
很稳定
鳃节肌
横纹肌,控制上下颌的开关,鳃盖的活动和呼吸运动
躯干肌
大侧肌
被一水平肌隔分为轴上肌与轴下肌
棱肌
支配升降的纵行肌肉,软骨鱼无棱肌
附肢肌
特化的发电器官
其功能单位电细胞是由肌细胞特化而来
消化系统
消化管
4层:浆膜、肌层、黏膜下层、黏膜
软骨鱼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肠、泄殖腔
肠内有螺旋瓣(增加消化吸收面积,延缓移动)
硬骨鱼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肠、肛门
在粘膜层内壁上有褶皱
消化腺
软骨鱼:独立的肝脏和胰脏
硬骨鱼:肝脏和胰脏多为混合体,叫肝胰脏,也有弥散型
上下颌出现
摄食、攻击、防御
促进运动、感觉、神经和其他器官的发展,带动动物体制结构的全面进化
胃的出现
胃的贲门与食道相连,胃的幽门与后面的十二指肠相连
胃膨大,胃的大小与食性有关。多具指状幽门盲囊,胃粘膜层有分泌粘液、胃蛋白酶和盐酸的各种细胞
呼吸系统
鳃
外胚层形成,壁薄、气体交换面积大、毛细血管丰富,水流与血液的流向相反
鳃耙、鳃弓(硬)/鳃间隔(软)、鳃瓣和鳃隔组成
辅助呼吸器官
(1)皮肤呼吸(鳗鲡、鲇鱼、弹涂鱼等) (2)肠管呼吸(泥鳅等) (3)口咽腔的呼吸:黄鳝等。 (4) 鳃腔的鳃上突―褶鳃(攀鲈) (5)鳔呼吸:肺鱼、雀鳝等
鳔
开鳔类(管鳔类),如鲤鱼;鳔内气体通过鳔管直接调节。
闭鳔类(无鳔管),如鲈鱼;,鳔内的气体的调节是依靠红腺和卵圆窗
比较
循环系统
·具有明显的心脏,一心房、一心室和一 个静脉窦。软骨鱼有动脉圆锥,硬骨鱼有动脉球 ·肝门静脉和肾门静脉很发达,个别种类 不形成肾门静脉。 ·单循环;血液红色,圆盘形,有核
排泄系统
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
肾脏由肾单位组成(肾单位又可分为肾小囊和肾小管;典型的肾小管可分为颈区、近段小管、中段和远段小管,以及集合小管和收集管等部分)
渗透压调节
软骨(海水生)
硬骨(淡水生)
生殖系统
硬骨鱼
精巢一对,白色;雌性卵巢一对。生殖腺壁延续成为输精管或输卵管。生殖导管和中肾管无关
软骨鱼
⚫雄性生殖器官:软骨鱼的精巢一对,由系膜连在体腔背壁上,精巢发出许多输出精管,进入肾脏,借助中肾管输精。鲨鱼体内受精,腹鳍内侧鳍条特化为鳍脚,是交配器(P337)。 ⚫雌性生殖系统和排泄系统完全分开。卵巢一对,个别一个。输卵管不与卵巢相连,一对,以共同的喇叭口开口于体腔。
神经系统
中枢
脑
大脑
①大脑两半球尚未能完全分开,各有一个脑室; ②软骨鱼大脑在两侧、底部和顶部均出现了神经物质 硬骨鱼大脑顶部只有上皮组织而没有神经细胞,仅有嗅神经 ③功能:嗅觉并协调运动
间脑
①内有第三脑室,背面有脑上腺 腹面有视神经交叉,交叉后为漏斗和脑下垂体 ②功能:有光感受器;有神经元分泌功能,调节体温、心血管和摄食,调控脑下垂体的分泌作用
中脑
又名视叶,发达,为脊椎动物的视觉中枢
小脑
是身体运动的协调中枢,与内耳和侧线器官紧密相联,也是听觉和侧线感觉中枢
延脑
1)心脏血管控制中枢 2)呼吸控制中枢(又称活命中枢) 3)是听觉、皮肤感觉、侧线感觉中枢
脊髓
⚫分节现象明显。 ⚫前与延脑连接,向后延伸到最后一块尾椎骨。 ⚫围绕脊髓神经管腔四周成蝶形灰质,在内,是神经原本体(神经细胞胞体); 灰质周围是白质,在外,只有神经纤维。 ⚫灰质是鱼体和内脏反射初级中枢,白质是神经通道。
周围
脑神经
10对: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脊神经
由背根和腹根组成、背根为感觉/传入神经、腹根为运动/传出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
是专门支配和调节内脏、血管平滑肌、心脏肌、内分泌腺和血管扩张等活动的神经,与内脏活动、新陈代谢密切相关
植物神经的传出支由脑或脊髓发出,不直接到达所支配的器官---先进入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节,转换神经元后再发出节后神经纤维到达所支配的器官。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分布到各种内脏器官,产生颉颃(xiehang)作用---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感觉器官
视觉
多数鱼类没有活动眼睑,部分鲨鱼、弹涂鱼等有
晶状体圆球形,没有弹性,晶体不能曲缩,曲度不能改变;视力调节,仅靠晶状体后方的镰状突(韧带)来调节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距离,即调整晶状体的位置产生视觉
听觉
➢只有内耳。为一个囊状结构,称听囊,内充满淋巴液。 ➢具有3个互相垂直的半规管、椭圆囊、球囊组成。 每一个囊状结构中有一块耳石和一个感觉斑。耳石悬于内淋巴液中。
功能:椭圆囊、球囊是静态平衡感受器; 半规管是动态平衡感受器,运动时产生抵偿的运动;感受声波震动,产生听觉
平衡觉
➢当身体位置改变或水中波动的影响都会引起半规管内淋巴液对听嵴和听斑(感觉细胞,上有神经末稍分布)的剌激,通过神经传导产生平衡感觉。
鲤形目:韦伯器(与内耳联系,水中声波引起鳔内气体的相同振幅的振动,通过韦伯器传到内耳)
嗅觉
侧线
①是鱼类特有的感觉器官
②以无数小管穿过鳞片与外界相通
③侧线管内有感觉细胞,当外界水流动时,水压的变化通过开管而影响侧线管内液体的流动,剌激感觉细胞,经迷走神经,传递给脑而产生水流感觉,用来测定水波的动态,水流的大小、速度、方向,及周围生物和障碍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