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输血
考研西医综合,外科,外科总论,输血。输血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病人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思维导图对输血的适应症、不良反应、字体输血、血液成分制品等知识进行了梳理,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赞哦!
编辑于2021-05-26 08:37:38输血
血浆
指征
凝血因子缺乏
手术创面渗血不止
白蛋白低,<35g/L;当白蛋白<30g/L同时伴有腹水时,需要输入人血白蛋白
制品
新鲜冰冻血浆(FFP)
4℃解冻后
可溶解者:普通冰冻血浆
不可溶解者:冷沉淀(富含VIII因子)(VIII因子不稳定)
红细胞
指征
血红蛋白低,<70或80g/L
60-90g/L为中度贫血
失血量
<500ml(10%):无失血表现,机体可代偿
500-800ml或1000ml(10%-20%):补充晶体(盐)+胶体(血浆)
>20%
判断:心率>100次/分,收缩压<90mmHg,神志尚可
补充:先:晶体+胶体;再:CRBC(浓缩红细胞)
>30%:先:晶体+胶体;再:1/2 CRBC + 1/2 全血
>50%:先:晶体+胶体;再:CRBC+全血+凝血因子+血小板+白蛋白
备注:全身血容量=体重*7.5%,约5000ml
制品
悬浮红细胞(首选)(最常用)或浓缩红细胞
应急:急性失血(脾破裂)或贫血+心衰
去白红细胞或滤白红细胞
再障等需要反复长期输血者,可避免因白细胞的抗体产生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洗涤红细胞
洗去大部分的:衰老红细胞、污物、血浆蛋白(包含球蛋白)、白细胞等
洗去衰老红细胞:可避免出现高血钾
洗去污物:适用于肝衰竭、肾衰竭等患者
洗去血浆蛋白:可避免过敏反应,是最主要的洗涤目的
洗去血浆免疫球蛋白:可避免溶血性贫血
洗去白细胞:可避免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冰冻红细胞
适用症同洗涤红
在含甘油媒介中可保存三年,利于稀有血型自身红细胞的保存
一般血制品可在含枸橼酸抗凝剂中保存三周
关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首选祛白红细胞,次之滤白红细胞,再次之洗涤红细胞,
输血后的不良反应
I. 过敏反应
既往史:反复多次输血
预防:在输入血浆(含蛋白)之前,先给以激素(地塞米松)或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推或入壶
表现
轻症:荨麻疹、皮肤瘙痒
不必停止输血,只需减慢输血速度和给抗组胺药(苯海拉明)
重症: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源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停止输血+给肾上腺素
II.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最常见
既往史:反复多次输血
病因:白细胞+白细胞抗体所致
表现:发热,但是血压和尿色均正常
III. 溶血反应
急性血管内溶血
机制:ABO血型溶血,产生短期抗体IgM(24h内发病)
轻症
输注少量(50ml)异型血时出现发热
血管病变表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因携带O2能力差所致)
肾小管病变表现:腰背部疼痛,酱油色的血红蛋白尿(因大量Hb溢出到肾小管所致)
重症
表现
血管:休克、血压低
补液:扩充血管+冲刷肾小管
腰背部痛、酱油色的血红蛋白尿
输注5%碳酸氢钠腱划尿液(可促进蛋白结晶的溶解)
肾小管:肾衰竭,少尿无尿,但循环稳定者
间断血液透析即可
循环不稳定者,不能使用甘露醇或高深糖水或速尿
麻醉中表现
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
手术野渗血
Hb尿呈褐色
迟发性血管外溶血
机制:Rh血型不符,产生IgG长期抗体,抗原抗体在血管中结合,在脾脏中溶血
表现:输血7-14天后,出现发热、溶血性贫血(苍白、乏力)、溶血性黄疸
治疗:观察,多数会死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
IV. 输血先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病因:移植物内存在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
表现
多系统受攻击
骨:骨髓抑制(三系减少),感染、发热
肝:ALT或AST升高,>40
肠:腹泻
皮肤:皮疹
预防:骨髓或肾脏等移植,使用γ-射线辐照红细胞
骨髓移植患者红细胞的选择
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辐照红细胞
首选且最佳
血细胞(红、白、板)需要辐照
血浆(FFP、FP、冷沉淀)不需要辐照
去白红细胞
次选
洗涤红细胞
最后实在没得选,才选这个
V. 输血相关疾病
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输血后+呼吸困难+血压不高
循环超负荷:快速大量输血后+呼吸困难+血压高
VI. 污染反应
病毒污染:污染源为白细胞
毒白
细菌污染:污染源为血小板
细小
预防:一次输血不超过4h
轻症:发热;治疗给以杜冷丁(哌替啶)+非那根(异丙嗪)
重症
G-杆菌,释放内毒素,导致冷休克:重度休克,休克抑制期
心率>120次/分,收缩压<70mmHg,神志不清
治疗:停止输血,留取血袋内血行涂片染色和血培养;抗休克(补盐)+抗感染(碳青霉烯类: 泰能:亚胺培南或 美平: 美罗培南)
VII. 免疫抑制
引发肿瘤复发
预防:少于等于3U RBC,尽量避免输全血
备注:输2U 400mlRBC可提高 Hb 10g/L或1g血色素
1U=100ml
大量输血的不良反应
大量输血
1天内血液被置换或短时间内失血超过4000ml
记忆
低温、凝血、剪(碱)指甲(K)盖(Ca)
表现
1. 低体温:短时间内输注大量冷藏血导致。(一般速度下输入1-2L冷藏血是不会出现,不需预热)
2. 凝血异常:凝血因子被稀释
3. 碱中毒:枸橼酸钠在肝脏中被转换成碳酸氢钠
干扰项:高钾血症,酸中毒。
电解质的影响不如枸橼酸钠影响大
4. 高血钾:输入大量衰老的红细胞
5. 低血钙:结缘酸钠络合IV因子(钙离子)达到抗凝的作用
自体输血
优点
不会发生输血反应:过敏,发热,溶血等不会出现
不会传播疾病
病毒:肝炎(乙肝,丙肝)、HIV、HLTV(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EBV、巨细胞病毒
细菌:布氏杆菌
疟原虫、钩端螺旋体
禁忌症
污染
化学污染、肿瘤、细菌
胸、腹腔开放性损伤>4h
肝或肾功能不全者:血浆中毒素不能清除
自身
严重贫血,RBC缺乏
方式
预存式自体输血
术前:储存血
适应症:患者血红蛋白量达标:Hb≥110g/L
术前1个月开始采血:3-4天一次,每次300-400ml,到术前3天为止
稀释性自体输血
麻醉前:一边输液,一遍抽血
先抽的血含红细胞和凝血因子多,最后输,后采的血先输
回收式自体输血
术中或术后:回收自体血制成浓缩红回输
适用症
术中:宫外孕(胎儿视作母亲自身)(胎儿还小)或脾脏破裂出血
术后:(6h内),膝关节置换术,引流管所引流出的血液可自体回输
禁忌症
剖宫产(胎儿长大了,视为母亲的异体)
输血前准备
传染病筛查
乙肝(DNA病毒)
输血前八项
乙肝表面抗原
肝炎、梅毒、艾滋
血型
ABO和Rh血型
交叉配血实验
主侧:受者血清——供着红细胞
次侧:受者红细胞——供着血清
要求:ABO及Rh血型相符,主侧次侧均无凝集,方可输血
全血保存损害
原因
全血保存主要是为红细胞设计的
其他血细胞均不适合
血小板、粒细胞
血浆中:5、8因子不稳定,最不适合
输注血小板禁忌症
DIC早期(高凝期)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
<800ml,上级医师核准签发
800-1600ml,科室主任核准签发
≥1600报医务部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