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资:第八、九章 教学(下)
这是一篇关于第八、九章 教学(下)的思维导图。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章节整理之教学,教学是教授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体育,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发展学生的美育,提高思想品德水平,培养良好的个性。
编辑于2021-05-28 21:02:11第八、九章 教学
一、教学概述
概念
意义
任务
二、教学过程
本质(性质)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教学模式)
传授-接受教学
问题-探究教学
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进行教育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发展能力)
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
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动性
三、教学环节
备课
上课
课后教导工作
教学评价
四、教学原则与方法
教学原则
含义
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选择(依据)
种类
直观性
含义
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正确理解
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育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
启发性
含义
对学生启发,调动学生主动性,促进思考,自觉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或是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注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获得知识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发扬教学民主
系统性(循序渐进原则)
含义
依据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学生能力水平和掌握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
要求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巩固性
含义
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迅速地再现,有效地运用
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把握巩固的度
量力性(发展性)
含义
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一定难度,学生能接受
要求
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含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教授科学知识,进行品德和核心价值观教育
要求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尽心品德教育
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和录像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含义
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理论与实际上理解知识,学以致用
要求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
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逐步培养并使学生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面向生活现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材施教原则
含义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育
要求
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采用灵活多样的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方法
含义
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种类
讲授法
含义
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促进智能和品德发展
讲读、讲授、讲解、讲演
要求
精炼讲授内容
注意讲授的策略与方式
注意启发性
讲究语言艺术
谈话法
含义
师生间问答、对话
要求
准备好谈话计划
善于提问
善于启发诱导
做好归纳与小结
讨论法
含义
学生为解决特定问题进行讨论
要求
准备好讨论的计划
讨论的问题有吸引力
在讨论中善于启发诱导
做好讨论小结
实验法
含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仪器设备进行独立的实验作业
要求
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做法
在学生实验中进行指导
做好实验小结
实习作业法
含义
学科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专业操作能力
要求
做好实习作业的准备、动员、实习中的指导、总结
演示法
含义
教师展示直观教具、实物或让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试验或观看幻灯片、电影等
要求
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让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和要求
讲究演示的方法
练习法
含义
运用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要求
提高练习的自觉性
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严格要求
研究法
含义
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科研能力
要求
正确选定研究课题
提供必要的条件
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问题教学法
含义
将材料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要求
提出疑问,启发思考
边读边议,讨论交流
解决疑难
五、教学组织形式
含义
是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常见
个别教学制
含义
面对个别或少数学生进行
优点
针对性,发展学生的潜能、特长和个性
缺点
规模难以扩大,办事速度慢,效率低
班级授课制
含义
依据年龄和掌握程度进行编排,时间、教室固定。
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发展
昆体良-新教教育-夸美纽斯-赫尔巴特-苏联教学论为代表
京师同文馆-1903癸卯学制
特征
学生、内容、时间、教师、场所固定
评价
积极
消极
改革趋势
内部改革
外部改革
开发其他教学组织形式
分组教学制
定义
以班级授课制为前提
按照能力或成绩进行教学
分类
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
内部分组和外部分组
评价
补充
小组合作制
学生小组,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
异质分组,“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
强调学生合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分层教学法
又称能力分组,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
走班制
含义
又称跑班制,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依据能力水平和兴趣选择班级
意义
以个别差异为出发点
慕课
含义
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
特点
大规模,开放课程,网络课程
翻转课堂
含义
学生课前通过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答疑
特点
视频短小精悍
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复习检测方面快捷
泛在学习
含义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任何地方,随时利用科技工具进行学习活动的学习
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进行学习,是一种每时每刻的沟通、无所不在的学习
特点
泛在性、便捷性、情境性、持续性
个性化、技术化、综合化、多元化
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辅助组织形式
作业、参观、讲座、辅导
六、教育评价
概述
概念
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包含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师教育质量评价、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依据一定标准,对课程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意义
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水平
对学校、教师、学生、学校领导、家长、教学活动来说
种类
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布鲁姆)
诊断性评价
含义:实施前期
方法:摸底考试、问卷调查、小组座谈、个别访谈
形成性评价
含义:过程中
方法:形成性测验、随堂测试与提问、观察等,侧重质的评价方式
终结性评价
含义:课程结束时
方法:期中测验、期末测验等量的评价方式
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
相对性(常模参照)评价
成绩序列、位置
绝对性(目标参照)评价
学分
评价主体
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
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指导性、计划性
方法
观察法
测验法
调查法
自我评价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含义
学生是否达到或任何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意义
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作用
方式
考查与考试
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意义: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分析和评价
要求
教学水平
记忆水平、理解水平、探索水平
评教方法
分析法、积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