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临床营养干预方法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临床营养干预方法思维导图,包含了营养教育与咨询、医院膳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等。
编辑于2023-12-04 22:23:51临床营养干预方法
第一节 营养教育与咨询
一、临床上营养教育与咨询的现状
(一)营养教育的现状
(二)营养咨询的现状
二、营养教育与咨询的开展
(一)营养教育的开展
1.设计营养教育计划
2.选择教育途径和资料
3.准备营养教育资料和预实验
4.实施营养教育计划
5.营养教育的评价
(二)营养咨询的开展
1.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和病史
2.对病人营养状况进行评估
3.制定食谱
4.规范营养咨询报告及建立信息反馈
三、营养教育与咨询的意义与作用
(一)营养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1.提高营养知识水平,转变营养态度,改变饮食行为。
2.改善营养与健康状况
3.减少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
(二)营养咨询的意义与作用
1.改变饮食行为
2.改善健康状况
第二节 医院膳食
一、医院膳食概述
(一)调整液体膳食
(二)调整能量膳食
(三)调整碳水化合物
(四)调整蛋白质膳食
(五)调整脂肪膳食
(六)调整矿物质膳食
二、基本膳食
(一)普通膳食(供给原则)
1.通常能量为全天2 000~2 500kcal。
2.蛋白质应占总能量的12%~14%,全天70~90g。其中动物性食物与豆类所提供的优质蛋白质应占40%以上。
3.脂肪占总能量的20%~25%,以不超过30%为宜。全天60~70g。包括主食、副食中含有的脂肪以及20g左右的烹调用油。
4.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5%~65%,一般全天主食450g左右
5.应用普食的病人完全可以满足机体对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一般不需特殊补充。
6.水的出入量应保持平衡,每天1200ml左右
7.每天进食300~500g新鲜蔬菜就能满足病人对膳食纤维的需要,大概每天30g。
(二)软食(膳食原则)
1.膳食构成应符合平衡膳食原则。
2.能量和蛋白质略低于普食,全天总能量1 800~2 200kcal,蛋白质为70~80g。因食物要求加工精细,长期应用软食的病人易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必要时可口服相应制剂进行补充。
3.食物烹调和加工要细、软、烂,尽可能保证食物细软、易消化,食物要少辛辣、少油、少糖、少盐,烹调宜采用蒸、拌、炖等方法。
(三)半流质膳食(膳食原则)
1.能量不宜过高,尤其是术后早期或虚弱、高热者,一般为全天1500~1 800kcal,蛋白质50~60g,脂肪40~50g,碳水化合物约250g左右。
2.食物应为细、软、碎、易于咀嚼吞咽、少膳食纤维无刺激性的半固体食物。通常每日5~6餐,满足机体能量与营养素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轻消化道负担。
3.可选用面包、蛋糕、馒头、粥、细面条、馄饨、芝麻糊、蛋花汤等。猪肉、鱼肉、鸡肉应煮烂、切碎,也可制成肉泥。乳类、豆制品均可食用,蔬菜水果需制成蔬果汁
(四)流质膳食(膳食原则)
1.能量为全天800~1 600kcal,蛋白质20~40g,脂肪30g,碳水化合物130g。浓流食能量最高,清流食能量低。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少量易消化的芝麻油、花生油、黄油和奶油等提供脂肪,以增加膳食能量。
2.流食是液体状态或入口即化的食物,具有易吞咽、易消化、少渣、不油腻等特点。一般每餐液量200~250ml,每天6~7次为宜。
3.可选择牛奶、蒸蛋、米汤、土豆泥浓汤、菜汁、果汁、藕粉、肉汤、骨汤、豆浆等。
三、治疗膳食
(一)高能量高蛋白质膳食
1.每日能量应大于2000kcal,蛋白质1.5g/kg,达到全天100~200g,其中优质蛋白质要占50%以上
2.适用于严重营养缺乏或术前、术后的患者
3.在普食的基础上增加谷类、食糖和植物油等高能量食物
4.在食谱设计时应尽量降低胆固醇、饱和脂肪酸及单糖类的含量
(二)低蛋白质膳食
1.蛋白质供给量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必要时应辅助淀粉膳食,限制总量的同时要设法增加蛋、奶、瘦肉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避免负氮平衡。
2.能量供给必须充足,减少蛋白质代谢供能,避免机体组织分解。若进食量难以满足需要时, 可采用肠内或肠外营养补充
3.低蛋白质膳食会影响食欲,烹饪时需注意色香味形
(三)限碳水化合物膳食
1.病人术后初期应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每日不超过120g为宜,此后随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
2.脂肪占总能量的40%,满足能量的需求,减缓胃排空速度。
3.蛋白质占总能量的20%,其中优质蛋白质比例应占50%以上
4.宜用食物包括奶类、蛋类、细软肉类、新鲜软水果、切碎制软蔬菜类、油脂类、精细谷物。忌用各种加糖的甜食、果汁、饮料、酒类、蜂蜜、果酱等。
(四)限脂肪膳食
1.完全不包含脂肪的纯碳水化合物膳食
2.严格限制脂肪膳食:限制膳食的脂肪总量,包括食物所含脂肪及烹调用油,全天不超20g
3.中毒限制脂肪膳食:限制膳食的脂肪总量,不论其来源如何,全天不超过40g
4.轻度限制脂肪膳食:限制膳食的脂肪总量,不论其来源如何,全天不超过50g
(五)限脂肪限胆固醇膳食
1.控制总能量,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避免肥胖。控
2.限制脂肪总量,不论脂肪的来源如何,脂肪提供的能量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5%,全天40g 左右,最多不超过50g。
3.膳食中脂肪酸较为理想的比例应该是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0.7:1.3:1。
4.严格限制动物性食物,同时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植物性食物,充分满足机体优质蛋白质的需要。
5.适当选用粗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以满足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需要。
(六)限钠(盐)膳食
1.分类
(1)低盐膳食:全天钠摄入量2 000mg左右,即全天烹调用食盐3g或酱油15ml,忌用酱菜、大酱、咸鱼、咸肉及肉罐头等含盐高的食物。
(2)无盐膳食:全天钠摄入量1 000mg左右,即全天烹调用食盐1.5g或酱油7.5ml,其他要求同低盐膳食。
(3)低钠膳食:全天钠摄入量500mg以内,即全天烹调忌用食盐和酱油,同时忌用钠含量高的芹菜、茴香等蔬菜以及食用碱发面的馒头、发面饼、包子等
2.限钠膳食原则
(1)限钠程度要随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2)对于60岁以上贮钠能力迟缓的病人、心肌梗死病人、回肠切除手术后病人、黏液性水肿的病人等限钠要采取慎重态度,应根据相关临床指标来判定是否限钠。
(3)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调整食物的含钠量只是设计食谱的参考数据,具体应用时还要考虑患者的食量以及食物的烹调方法。
(4)采用番茄汁、芝麻油、糖等低钠调料改善口味,或采用原汁蒸、煮、炖等方法保持食物本身的鲜美味道,都可以在限盐时增加膳食的适口性
(七)高钙膳食
1.选择含钙丰富的食物,满足钙的摄入
2.保证食物中维生素D的充足,促进钙的吸收
3.少喝咖啡、啤酒等,减少对钙吸收的影响
4.必要时可口服钙片进行补充
(八)高钾膳食
1.食物中的钾多集中于谷皮、果皮和肌肉中,所以细粮的钾含量低于粗粮,去皮水果的钾含量低于带皮的,肥肉的钾含量低于瘦肉的。
2.宜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瘦肉、鱼、虾和豆类食物,粗粮,新鲜水果蔬菜,用含钾丰富土豆代替部分主食,浓肉汤、菜汤,鲜果汁饮料等
(九)高纤维膳食和低纤维膳食(少渣膳食)
1.高纤维膳食
(1)在普通膳食的基础上,多选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①玉米、玉米面、玉米渣、小米等粗粮、糙米、各种杂豆等;
②芹菜、韭菜、豆芽、油菜、小白菜、大白菜等粗纤维多的叶菜及笋类、芥蓝、萝卜等
③水果除了纤维素、半纤维素外,还富含果胶及有机酸,均有利于通便,鲜果、干果均可
(2)多饮水,尤其是晨起空腹饮1杯温开水,可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
2.低纤维膳食
(1)少用粗粮、坚果、蔬菜水果等含纤维多的食物,减少对肠道的刺激,减少粪便量
(2)食物应细软易于消化,少量多餐,避免单次进食太多,根据病情给予少渣半流质膳食或少渣软化
(3)腹泻病人对脂肪的吸收能力减弱,膳食中脂肪含量不宜过多,避免脂肪泻
(4)食物应切碎煮烂,做成泥状,忌用油炸、油煎的烹调方法,禁用刺激性调味品。
(5)限制水果蔬菜易引起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必要时可补充相应制剂。
(6)低纤维膳食宜用食物包括精细米面所制粥类、烂饭、发面蒸食、面包、软面条、面片等;蛋类除高温油煎蛋以外,其他做法均可用;
(7)忌用食物包括粗杂粮,整粒豆子,榛子、核桃、花生等坚果,生的水果蔬菜,尤其是芹菜、韭菜、豆芽等多纤维的蔬菜和葱头、生萝卜等易产气的蔬菜,油炸、油腻的食品,咖喱、辣椒、胡椒等具有强烈刺激性的调味品。
(十)限酪胺、多巴胺膳食
1.碱或酵母制作的发面制品,啤酒、果酒、米酒及酒酿制品
2.发酵法制作的酱油,豆酱,豆豉及豆腐乳、臭豆腐等。
3.腌制、熏制的各种肉类食品,肉罐头,海米、虾皮、鱼干等
(十一)低铜膳食
1.蛋白质和能量必须充足供应,奶类的铜含量甚低,可适当多用。尽量选用新鲜的水果蔬菜以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必要时可口服相应制剂
2.避免选用铜含量多的食物,如豌豆、蚕豆、玉米、坚果类、草类;软体动物中的乌贼、牡蛎、贝螺类;甲壳类的虾、蟹以及动物的肝脏、血制品等。肉、鱼、离、蛋类含量中等,可少量选用
3.禁用铜制器皿烹调食物、烧水
4.由于铜普遍存在于自然食物中,要保证能量和蛋白质的充足供给,很难做到每天铜的摄入量低于2mg,可在进餐的同时服用一些抑制铜吸收的药物,减少铜的吸收。
(十二)中链甘油三酯膳食
四、实验膳食
(一)肌酐实验膳食
(二)葡萄糖耐量实验膳食
(三)钙、磷代谢实验膳食
(四)吸碘代谢实验膳食
第三节 肠内营养
一、概述
二、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一)适应症
1.摄入能量不足
2.消化系统疾病
3.围手术期
4.其他可引起营养风险或常伴营养不良的疾病
(二)禁忌症
1.以下情况不宜应用肠内营养治疗
(1)年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不能耐受。
(2)完全性肠梗阻及胃肠蠕动严重减慢者
(3)小肠广泛切除4~6周以内。
(4)严重应激状态、重症胰腺炎急性期、上消化道活动性大出血、严重腹泻或腹膜炎等
(5)因疾病特点所致的部分禁忌,如糖尿病患者不宜用高糖要素膳。
2.下列情况应慎用肠内营养治疗
(1)严重代谢紊乱的病人
(2)切除手术后小肠缺乏足够吸收面积的肠瘘病人
(3)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及长期少食衰弱的病人
三、肠内营养制剂
(一)要素型
(二)非要素型
(三)组件型制剂
(四)疾病专用型制剂
四、肠内营养的给予方式
(一)给予途径
1.口服
2.置管
3.造口
(二)输注方式
1.一次性投给
2.间歇性重力输注
3.连续经泵输注
五、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及防治
(一)胃肠道方面得并发症
(二)代谢方面的并发症
(三)感染方面的并发症
(四)机械性并发症
六、肠内营养的监测
七、规范化应用肠内营养
(一)选择肠内营养物质得影响因素
(二)营养教育
(三)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总结(12345核心内容)
1.一个原则,即个体化原则
2.了解两个不耐受,胃不耐受及肠不耐受
3.观察上、中、下三个部位
4.特别重视四个问题
5.注意五个度
第四节 肠外营养
一、概述
二、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
(一)适应症
1.消化系统疾病
(1)临床上最常应用于肠梗阻、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重症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 者,尤其对于需要禁食超过1周的,需要胃肠得到充分休息的情况。
(2)胃肠消化吸收障碍时,比如短肠综合征、炎症性肠病、顽固性恶心呕吐的患者。
(3)消化道瘘,特别是高位小肠瘘的患者,为防止水和电解质紊乱、感染及脓肿等情况发生, 需要启动肠外营养。
2.高代谢或应激状态,如大手术的围手术期、大面积的烧伤、多发性创伤等。
3.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如严重的肝、肾衰竭患者因水肿、营养不良等无法经肠道摄取充足营养。
4.严重营养不良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放疗患者。
5.其他,如妊娠剧吐,神经性厌食也是肠外营养的适应证。
(二)禁忌症
1.生命体征不稳定时,如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严重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2.胃肠道功能正常或有一定的胃肠道功能,且经肠道摄入的营养能够满足目标量90%以上者。
3.患者一般状况较好,预估需要肠外营养时间少于5d者
4.需急诊手术者
5.营养支持治疗对疾病转归无明显益处的情况,如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
6.预估发生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危险性极大者。
(三)停用指征
1.当肠道功能逐渐恢复时,肠内营养可提供大于60%能量及蛋白质目标需要量时,可逐渐停止肠外营养。
三、肠外营养制剂
(一)主要营养成分
1.氨基酸
2.脂肪
3.糖类
4.水和电解质
5.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二)营养液配制
四、肠外营养的给予方式
(一)给予方式
1.注射途径主要有中心静脉和周围静脉途径
(二)输注方式
1.重力滴注
2.泵输注
(三)注意事项
①导管皮肤入口处的伤口每天换药1次,检查有无红肿热或渗出等炎症情况
②检查留置的导管体外段的长度,有无导管脱出情况;
③周围静脉应选用较粗血管,每天更换使用不同的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④输入营养液的中心静脉导管不应做抽血、输血、临时给药及测量中心静脉压等其他用途;
⑤营养输液管道每天更换,更换时要夹闭静脉导管,防止空气进入管内。
五、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及防治
(一)静脉血管相关并发症
(二)代谢并发症
(三)脏器功能损伤
1.肝脏损伤
2.肠道并发症
六、肠外营养的监测
(一)临床观察内容
(二)导管护理情况
(三)实验室监测
1.常规监测指标 血糖、血清电解质包括血清钾、钠、氯、钙、镁、磷浓度
2.特殊监测指标
(1)对于危重患者,如有明显钠、钾代谢紊乱时,需每天测定1次24h尿钠和尿钾的排出总量
(2)怀疑患者有血液高渗情况时,应及时测血清渗透压,也可按下列公式估算。血清渗透压(mmol/L)=2[血清钠(mmol/L)+ 血清钾(mmol/L)]+血糖(mmol/L)+血清尿素氮(mmol/L)。
(3)对于肠外营养治疗超过2周的患者,可以每1~2周行B超探测胆囊容积、胆汁稠度等情况,结合肝功能评估肝胆系统是否受损或有无淤胆情况。
3.营养监测指标
(1)每周测量1~2次体重,可直接反映成人的营养状况
(2)测量上臂围即上臂中点周径,可反映全身骨骼肌蛋白含量的变化;每周1次测量三头肌皮褶厚度,可反映全身脂肪储量变化。
(3)可每2周测定1次肌酐/身高指数:测定24h尿液中肌酐排出量,除以理想肌酐值。如小于0.8提示营养不良
七、规范化应用肠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