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货币政策思维导图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 总论的思维导图,主要从成本内涵、成本作用、成本会计的对象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概述。需要请收藏。
通货膨胀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通货紧缩指:市场上流通的纸币量少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状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十六章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中央银行在追求可维持的实际产出增长、高就业和物价稳定时所采取的用以影响货币和其他金融环境的措施。
基本内容
政策目标
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
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目标
单目标
明确突出一个目标
多目标
明确追求几个目标
我国: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多国类似)
“双支柱”调控框架
旨在通过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相互支持配合,兼顾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双重目标。
通货膨胀目标制:将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或唯一目标。
有利于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通过向公众阐释实现其最关切的通货膨胀目标所需的代价和手段,也提高了货币政策的可信度。
是一种高度前瞻的货币政策框架,同时也是一种长期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态势影响货币政策的途径:

相机抉择与规则
“逆风向”调节: 经济趋热, 相应紧缩;经济趋冷, 相应扩张。→“反周期货币政策”→“相机抉择”
泰勒规则→美联储基金利率确定:①当前的通货膨胀率;②均衡实际利率;③现实的通货膨胀率与目标通货膨胀率之差;④现实的GDP产出与潜在GDP产出之差。
二、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准备金率
再贴现
消费者信用控制
公开市场操作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央行控制信用的行政性手段
限制信用规模的最高数量
道义劝告
窗口指导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根据经济金融等客观环境相机选择合适的政策工具
社会融资规模:在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中国首创)
传导机制
凯恩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通过货币供给 M 的增减影响利率r, 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 而投资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 用符号可表示为:M→r→I→E→Y
货币学派论证的传导机制
不起重要作用,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M→E→I→Y
中介指标的选择
标准
可控性
可测性
相关性
抗干扰性
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
⭐
利率
超额准备金
基础货币
货币供给量
汇率
利率走廊
是中央银行为了控制短期利率波动而设置的操作框架
基本机制:中央银行针对商业银行创设相应的贷款便利工具和存款便利工具,以便将货币市场利率控制在目标利率附近
利率格局:围绕中央银行的目标利率,在贷款便利工具利率与存款便利工具利率之间形成一条“走廊”
三、货币政策效应
货币政策的时滞
內部时滞
外部时滞
微观主体预期的对冲作用——微观主体迅速应对货币政策,极少有时滞
透明度和取信于公众问题:必要的透明度,取得公众信任
由此诱导公众的预期, 使得公众的推测常常符合货币当局决策的意向
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配合是理想的。
货币学派:保持货币供给按规则增长。
供给学派:主张通过降税等措施刺激投资和产出。
理性预期学派: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相机抉择的政策主张。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四、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相互联系的历史演变
在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中财政曾长期占主导地位
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与国家财政联系的特点
在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中, 变动基础货币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办法之一。
通常的情况是, 财政部发行债券, 中央银行直接收购。
现代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一方面已完全排除了国家财政对货币供给的直接操作; 另一方面, 国家财政对货币供给的状况依然有巨大的作用, 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财政与信贷不可分割
各级财政均在银行开户
财政收支差额的解决,需要借助于信贷的货币形成机制。
五、国债与货币供给
国债是平衡财政收支离不开的项目
普遍且可靠
国家财政的或有债务
常见的
应由财政弥补的国有经济的亏损累积
未列入财政收支的公共部门的债务
社会保障基金的欠账
粮棉收购和流通中的亏损累积
从改革开放起, 地方财政发债、集资尚未清理部分
确定应由财政兜底而尚未拨款的部分等等
国际通常采用的国债发行警戒线
发债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直接承销国债
实施公开市场操作
调控货币供给
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组合
七、汇率政策
八、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和政策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