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与预测思维导图
财管第二章笔记,财务报表分析与预测,自用。在财务分析框架中结合了会计、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内容,目的是从财务报表主要使用者的角度来介绍财务报表分析。
编辑于2021-06-17 11:29:41第二章 财务报表分析与预测
分析
因素分析法
定量确定各驱动因素对财务指标影响程度
从参照标准到自己
参照: a0 x b0 x c0 = R0
1⃣️
第一次替代:a1 x b0 x c0 = R1
2⃣️
第二次替代:a1 x b1 x c0 = R2
3⃣️
实际数: a1 x b1 x c1 = R3
4⃣️
a的影响=2⃣️-1⃣️,b的影响=3⃣️-2⃣️,c的影响=4⃣️-3⃣️
传统报表
五类财务比率
1、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总结
解题技巧:分子分母同时增加,结果更趋近于1;同时减少,更偏离1。
解题计较:代数最好用60,好用
营运资本
公式
公式1⃣️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营运资本是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的部分
公式2⃣️
营运资本=长期资本-长期资产
营运资本是长期资本超过长期资产的部分
公式3⃣️
营运资本配置比率=营运资本/流动资产⭐️
营运资本是长期资本用于流动负债的部分
解读
1⃣️营运资本是正向指标:
其他条件相同,营运资本数额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2⃣️营运资本是绝对数:
绝对数的可比性差,所以营运资本的合理性主要通过短期债务的存量比率评价
⚠️营运资本也有可能是负数,虽然概率很低
营运资本配置比率和流动比率
公式
1⃣️营运资本配置比率=营运资本/流动资产
⚠️营运资本是长期资本用于长期资产的部分,不需要在1年内偿还,所以能成为流动负债的安全边际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换算关系
两者等效,只其一可求其次
1⃣️1/流动比率+营运资本配置比率=1
2⃣️流动比率=1/(1-营运资本配置率)
指标解读
1⃣️都是正向指标:
比率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2⃣️都是相对数:
排除了规模的影响,可比性强
3⃣️流动比率基准:
生产企业最低流动比率=2,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金额约占一半,剩下的一半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才能保证短期偿债能力
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的计算方法
加法:速动资产=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款项
⚠️应收款项: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
减法:速动资产=
流动资产-(存货+预付款项+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
简易算法:题假设非速动全部为存货,速动资产=
流动资产-存货
解读
1⃣️速动比率是正向指标:
速动比率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2⃣️速动比率假设:
可偿债资产为速动资产。相对于流动比率,更为严格的反映短期偿债能力,又叫酸性测试比率(酸性速动)
3⃣️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
应收帐款的变现能力
不一定都能变现(实际坏账可能比计提的多)
报表金额不能反映平均水平(季节因素影响)
4⃣️速动比率基准:
默认=1。但不同行业差别很大,应收帐款少的正常低于1,应收帐款多的可能要大于1
现金比率
现金比例=货币资金/流动负债
解读
1⃣️现金比率是正向指标:
现金比率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2⃣️现金比率假设:
可偿债资产为现金资产。相比于流动、速动比率,现金比率更严格的反映短期偿债能力
现金流量比率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该比率中的流动负债采用期末数而非期初数。因为实际需要偿还的是期末金额,而非平均金额。
解读
假设可偿债资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使用现金而不是非现金流量,更加可靠。实际偿还债务的通常是现金, 不是其他可偿债资产。
2⃣️使用流量而不是可偿债资产存量,更加可靠。克服了可偿债资产未考虑未来变化及变现能力
表外因素
提高
1⃣️可动用的银行授信额度
2⃣️可快速变现但未列入“年内到期非流动资产”的长期资产
3⃣️偿债能力的声誉
降低
1⃣️或有负债 之 担保事项(不包含预计负债)
2、长期偿债能力比率⭐️⭐️
总结
存量比率(还本能力、反向指标)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
解读
1⃣️体现偿债能力,也体现举债能力。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举债能力越强。
2⃣️资产负债率基准值:50%
产权比率与权益乘数
产权比率=负债/权益
权益乘数=资产/权益
解读
1⃣️与偿债能力有关,财务杠杆比率代表负债的比例
2⃣️与盈利能力有关,影响资产净利率和权益净利率之间的关系(放大收益),影响权益净利率的风险(放大风险)
长期资本负债率
长期资本负债率=长期负债/长期资本
= 长期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
解读
1⃣️体现长期资本构成,用于资本结构管理
2⃣️剔除流动负债影响,相对比较稳定
流量比率(付息能力、正向指标)
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支出
⚠️分母的利息支出为全部利息,分子的利息费用仅指费用化的
理解一:息税前利润=给债权人的利息+给政府交的税+给股东的净利润
理解二:息税后利润=净利润,息税前=息税后+息+税
解读
1⃣️利息保障倍数越大,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2⃣️如果企业保持按时付息的信誉,则长期负债可以延续,举借新债也比较容易
3⃣️利息保障倍数的基准:1
小于1,表明自身产生的经营收益不能支持现有的债务规模; 等于1,也很危险,因为息税前利润受经营风险的影响,是不稳定的,而利息支付却是固定的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利息支出
⚠️分母也是全部利息
解读
实际用以支付利息的是现金,而不是收益,所以该比率更可靠
现金流量债务比(还本付息能力、正向指标)
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总额
⚠️分母上的债务总额为期末数,因实际需要偿还的是期末金额,而非平均数
解读
1⃣️该比率表明用经营现金净流量偿付全部债务的能力
2⃣️正向指标,比率越高,偿还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
表外因素
或有负债 之 担保事项
或有负债 之 未决诉讼
3、营运能力比率
概述
营运能力衡量企业利用资产(创造收入)的效率
周转次数=收入/资产
销售百分比=资产/收入
周转天数=365/周转次数
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周转天数=365/周转次数
总资产与收入比=总资产/营业收入
应收账款周转率
4个计算问题⭐️⭐️
1、余额取值(也适用于存货周转率)
应收帐款是特定时点的存量,容易受季节性、偶然性、人为因素影响。最好使用多个时点的平均数(如各月平均额)
2、赊销情况
应收帐款是赊销引起的,正常应用赊销金额,但实践中往往采用全部营业收入计算:
原因
1⃣️外部人无法取得赊销额
2⃣️相当于假设现销是收现时间等于零的应收帐款
后果
1⃣️高估了应收帐款周转速度(分子值变高了)
2⃣️可能影响应收帐款周转速度的可比性
3、坏账准备
应使用为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帐款原值计算周转率,尤其是坏账准备数额较大的情况下
4、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应当计入应收帐款周转率的计算
存货周转率
计算问题⭐️⭐️
收入口径
营业收入/存货平均余额
判断短期偿债能力
成本口径
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评估存货管理业绩
4、盈利能力比率⭐️
总结
营业净利率
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营业净利率可以概括企业的全部经营成果
营业净利润的变动,是利润表各个项目金额变动引起的,可通过结构百分比利润表更好的体现
总资产净利率
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
总资产利润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
提高权益净利率的基本动力是总资产利润率
权益净利率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又名净资产净利率,要点1⃣️股东立场、2⃣️综合性
5、市价比率⭐️⭐️
总结
每股价值指标
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的净利润/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不含库存股、优先股,不应取期末数
加权平均股份数的计算
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期末数)
每股营业收入
每股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加权平均)
要点
1⃣️分子是流量,分母取加权平均数;分子是存量,分母取期末数
2⃣️每股价值指标都是在普通股股东的角度来定义的
市价比率
传统杜邦分析⭐️⭐️⭐️
总结
杜邦分析公式
传统杜邦分析体系的缺陷
1、计算总资产净利率的总资产和净利润不匹配
1⃣️总资产是属于全部资金提供者(债权人+股东)享有的
2⃣️净利润是属于股东享有的
2、没有区分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
管理用报表⭐️⭐️⭐️
三张管理报表
管理用资产负债表
资产和负债的划分
⚠️借款都属于金融负债
特殊划分
1、货币资金
方式1⃣️:将全部货币资金列为经营资产
方式2⃣️:将全部货币资金列为金融资产
方式3⃣️
经营所需部分列为经营资产,多余部分列为金融资产
根据行业或公司历史平均的货币资金销售百分比和本期销售额,推算经营活动需要的货币资金额
经营资产部分=本期销售额x货币资金销售百分比
2、股权投资
无论何种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都属于经营性资产
3、其他应收/应付
应收利息、应收股利计入其他应收款
应付利息、应付股利计入其他应付款
4、应收股利
笼统划分为经营资产
两个区分
1、区分经营资产和金融负债
1⃣️名字里带“投资”的,除了“长期股权投资”属于经营资产以外,其他的均为金融资产
2⃣️与利息相关的为金融,例如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
3⃣️名字里带“金融”的为金融
2、区分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
1⃣️有息负债都是金融负债(如借款、应付债券等)
需特别记忆的金融负债
1⃣️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2⃣️其他应付款中的应付股利、应付利息
3⃣️租赁引起的租赁负债
4⃣️优先股(股、普通股都是)
逻辑关系⭐️⭐️⭐️
资产负债表的细化⭐️⭐️
净经营长期资产
经营性长期资产-经营性长期负债
净经营长期资产原值-累计折旧摊销
管理用利润表⭐️⭐️⭐️
金融损益⭐️
金融损益(税前)=金融负债利息-金融资产收益
净金融损益(税后)
STEP1: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广义利息费用
⚠️在财务费用的基础上,调整三项损益,来计算广义的利息费用。金融要调,经营不调,损失调增,收益调减
STEP2:广义利息费用x(1-所得税税率)=-金融损益
总结:金融损益=-税后利息费用=-广义利息费用x(1-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分摊⭐️
税率已知:25%
税率未知
分别适用不同税率
基本数量关系⭐️⭐️⭐️
纵向关系
税前经营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
经营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抵税=所得税费用
基本公式
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净利润
或:经营损益+金融损益=净利润
管理用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正负号
经营现金流:站在公司的角度
金融现金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
公式
经营现金流=融资现金流
实体现金流=债务现金流+股权现金流
经营现金流计算
三步法⭐️⭐️⭐️
毛净实体
0⃣️税后经营净利润
+折旧摊销
⚠️折旧摊销为非付现成本,计算净利润时被减除了,所以计算现金流时要补加回来
1⃣️=营业现金毛流量
-经营营运资本增加
⚠️经营营运资本增加(买存货)和资本支出(买设备),是生产性资产的投资,是支出,所以计算时要减掉
2⃣️=营业现金净流量
-资本支出
3⃣️=实体现金流量
加减项的计算
折旧摊销
当年新计提的
折旧摊销=累计折旧摊销年末数-年初数
经营营运资本增加
经营营运资本=经营流动资产-经营流动负债
经营营运资本增加=经营流动资产增加-经营流动负债增加
资本支出⭐️⭐️
资本支出=净经营长期资产(净值)增加+折旧摊销
一步法
净经营资产总投资=资本支出+经营营运资本增加
净经营长期资产增加=资本支出-折旧摊销
净经营资产净投资=净经营长期资产增加+经营营运资本增加
⭐️净经营资产净投资=资本支出-折旧摊销+经营营运资本增加
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净投资
融资现金流
总结
债务现金流计算⭐️⭐️
债务现金流=税后利息费用(付息部分)+净负债减少(还本部分)
股权现金流计算⭐️⭐️⭐️
股权现金流
=实体现金流-债务现金流
=现金股利+股份回购
=现金股利-股份发行
=净利润-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改进杜邦分析⭐️⭐️⭐️
预测
融资需求
融资总需求
计算公式
总量法
融资总需求=净经营资产的增加⭐️⭐️⭐️
⚠️企业融资是为了投入到经营生产中去
融资总需求=预计净经营资产-基期净经营资产
=(预计经营资产-预计经营负债)-(基期经营资产-基期经营负债)
增量法
融资总需求=营业收入增长额x净经营资产销售%
同比增长法
融资总需求=营业收入增长率x净经营资产基期
外部融资需求
销售百分比法
前提假设
相关资产负债(经营的,金融没关系)与营业收入之间保持稳定的百分比
净经营资产=净负债+所有者权益
公式
外部融资额
=融资总需求-内部融资(包含可动用金融资产、留存收益)
=融资总需求-可动用的金融资产-留存收益增加
=增加的营业收入x(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可动用的金融资产-预计营业收入x计划营业净利率x(1-股利支付率)
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
=外部融资额/△营业收入
=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1+销售增长率)/销售增长率x预计营业净利率x(1-预计股利支付率)
若存在通货膨胀
基期营业收入=单价x销量
预计营业收入=单价x(1+通货膨胀率)x销量x(1+销售增长率)-单价x销量
销量增长率=(1+通货膨胀率)(1+销量增长率)-1
增长方式
内含增长率
只靠留存收益
=(预计营业净利率x净经营资产周转率x预计留存利润比率)/(1-预计营业净利率x净经营资产周转率x预计留存利润比率)
=(预计净利润/预计净经营资产x预计利润留存率)/(1-预计净利润/预计净经营资产x预计利润留存率)
可持续增长率
含义
不发行新股、不改变经营效率(不改变营业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政策(不改变 负债/权益 比和利润留存率),销量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计算方法
1⃣️根据期初股东权益计算
可持续增长率=营业净利率x期末总资产周转率x期末总资产期初权益乘数x本期利润留存率
=期初权益本期净利率x利润留存率
2⃣️根据期末股东权益计算
可持续增长率=满足一定条件下的销售增长率
条件
1、资产周转率不变:
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
2、资本结构不变:
总资产增长率=所有者权益增长率
3、不增发新股:
所有者权益增长率=留存收益本期增加/期初股东权益
可持续增长率=期末权益净利率x本期利润留存率/(1-期末权益净利率x本期利润留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