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化学-物质结构
物质结构 无机及分析化学,包含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等内容。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一类含氮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物质结构
I.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1. 电子云:得加起来的图像就像在院子和外笼罩着一团由电子形成的云雾(表示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各区域出现的概率大小,视电子在核外空间分布的具体图像)
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
1. 主电子数n--电子层(描述电子所属电子层)影响能量的主要因素
2. 角量子数l--电子亚层和电子云形状(描述电子云形状的参数)影响能量次要因素
3. 磁量子数m--电子云伸展方向(描述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的参数)
4. 自旋量子数ms--电子的自旋(自选方向的参数)
基态原子中电子分布原则
1.泡利不相容原理: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2个电子同时存在
2.能量最低原理:中心越低越稳定,自然界里的一切物质总是尽可能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3.洪特原则:在同一电子层的同一亚层的各个轨道上,电子排布总是尽先占据不同的轨道,而且自旋方向。
全充满,半充满,全空时具额外的稳定性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
1. 鲍林的近似能级图规则:1.s,p不变,d升1,f升2; 2.有d轨道时———ns(n-1)dnp; 有f轨道时———ns(n-2)f(n-1)dnp.
2. E1s<E2s<E3s...
3. E2s<E2p
II. 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元素周期系与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1.周期
一个能级组即构成一个周期,都是以ns^1开始,到ns^2np^6电子结构结束
某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序号)就是最后以电子填充的能级组序号,也等于该元素的电子层数
2.族
A族:内层具有全满的特点,最后一个电子填入ns或np轨道
B族:最后一个电子填入次外层(n-1)d或(n-2)f的元素为B族或Ⅷ族
ⅢB--ⅦB族元素,价电子总数等于族数 eg: 25Mn [Ar]3p^5 4s^2 ⅦB族
ⅠB,ⅡB由于(n-1)d亚层已满,所以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其族数 eg: 29Cu[Ar]3d^10 4s^1 ⅠB族
Ⅷ元素(n-1)d+ns电子数等于8,9,10 eg: 26Fe 27Co 28Ni
0族:最外层具有8电子构型
3.区
元素性质的周期
原子半径:大→小 ↓ 大
电负性:大 ↓ 小→大 (过渡元素除外)
III.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分子的极性
非极性分子: 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重合
偶极矩为零的分子非极性分子
化学键是非极性键:H2,N2等
化学键是极性键,分子的空间结构对称:CO2(直线型)CH4(正四面体型)
极性分子: 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重合
键有极性+分子非对称
分子的作用力
取向力:极性分子之间通过取向产生的分子间作用力
诱导力: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与非极性分子所产生的诱导偶极之间的作用力
色散力:分子间由瞬间偶极所产生的作用力
非极——色散 极与非极——诱导,色散 极与极——取向,诱导,色散
氢键
形成--氢原子与另一个原子产生静电吸引作用形成
特点--有方向性,饱和性;键能比化学键弱比范德华力强
分类--分子间氢键(异分子间),分子内氢键(同分子间)
对物质某性质的影响
熔沸点(生煎,地雷)
生成分子间氢键--熔沸点升高
生成分子内氢键--熔沸点降低
物质溶解度
利于物质溶解
IV. 共价键理论
共价键理论
1. 现代价键理论(自选相反的单电子相互接近时,轨道彼此重叠,使核间电子云密度 较大,体系能量低,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2. 共价键特征
具方向性
具饱和性
3. 共价键类型
σ 键
那能量越大,稳定性越高
原子轨道重叠部分沿键轴呈圆柱对称,可任意旋转
π 键
稳定性: σ键 >π键
重叠部分呈镜面对称,不能绕轴旋转
4. 共价键的参数
键能(越大越稳定)
键长(越短越稳定)
键角(表分子几何构性的参数)
键的极性(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越大,键的极性越大)
杂化轨道理论
sp^3 杂化,109°28′ ,eg:CH4
sp^2 杂化,120°,eg:BF3
sp 杂化,180°,eg:Be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