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一类含氮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物质结构 无机及分析化学,包含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蛋白质结构 与功能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一类含氮的生物大分子。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主要C、H、O、N、S
特点: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公式:样品中蛋白质含量=样品中氮含量×6.25
除以16%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
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主要有20种,且均属 L-α-氨基酸(甘氨酸除外)
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
据R基的解离程度
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
极性中性氨基酸
芳香族氨基酸
酸性氨基酸
碱性氨基酸
按营养学上分类
必需氨基酸
(假设来借一两本书): 人体有8种:甲硫/蛋(Met)、色( Trp )、赖(Lys)、缬(Val)、异亮(Ile)、亮(Leu)、苯丙(Phe)、苏(Thr)
非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两性解离
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其解离方式及带电状态取决于其所处溶液的酸碱度。
等电点
当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数量相等,分子呈电中性时溶液的pH
芳香族氨基酸紫外吸收 ——测定蛋白溶液280nm光吸收值可快速简便分析蛋白含量
茚三酮反应
原理:氨基酸与茚三酮水合物共热,可生成蓝紫色化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570nm处
应用:此法可以对氨基酸进行定量分析(吸收峰值与氨基酸的含量存在正比关系)。
氨基酸的连接方式——肽键
肽键: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分子的α-氨基, 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CO-NH-) 肽单元:此同一平面上的6个原子(Cα1、C、O、N、H、Cα2)构成了所谓的肽单元
肽:两分子氨基酸缩合形成二肽 寡肽由十个以内氨基酸相连而成的肽 多肽由十个以上氨基酸相连形成的肽。
多肽链的特点
N 末端:多肽链中有自由氨基的一端 C 末端:多肽链中有自由羧基的一端
方向性:N末端→ C末端
生物活性肽:由几个至几十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一级结构 (基本结构)
定义: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到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决定蛋白质空间构象的基础。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则是实现其生物学功能的基础。
主要化学键: 肽键,个别还有二硫键
二级结构(高级结构或空间构象)
定义:多肽主链原子局部空间结构
形成基础:肽键平面又称肽单元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
α-螺旋
螺旋以氢键保持稳固。 各氨基酸残基的R基团均伸向螺旋外侧。
β-折叠
锯齿状,R基团位于锯齿状结构上下方; 肽链羰基上的O与亚氨基上的H形成氢键, 氢键的方向与长轴垂直; 稳定性:反平行>顺平行
β-转角
发夹形状。一个氨基酸的羰基氧以氢键结合到第四个氨基酸的氨基氢上; β-转角经常出现在连接反平行β-折叠片的端头
无规卷曲:没有确定规律性的那部分肽链结构
主要化学键:氢键
三级结构(高级结构或空间构象)
定义: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
主要的化学键:疏水键、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二硫键等
结构域:形成三级结构时,肽链中某些局部的二级结构汇集在一起,形成能发挥生物学功能的特定区域
四级结构 (高级结构或空间构象)
定义: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之间特定的三维空间排布 (单独亚基,多无生物学功能)
主要的化学键:亚基之间的结合主要是氢键和离子键
第三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级结构是高级结构的基础,也是蛋白质行使功能的基础
一级结构相似,功能也相似;一级结构不同,功能也不同
一级结构关键氨基酸改变,功能或活性改变 镰刀型红细胞贫血
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肌红蛋白(Mb)和血红蛋白(Hb)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均为球状水溶性蛋白质
血红蛋白的亚基与肌红蛋白结构相似
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含有血红素辅基
肌红蛋白
均可结合氧
血红蛋白亚基构象变化可影响亚基与氧结合
Hb与O2的亲和能力较低 正协同效应-促进第四亚基与氧气结合
协同效应:一个寡聚体蛋白质的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个亚基与配体结合能力的现象(促进作用为正协同效应,抑制作用则为负协同效应)
别构效应:寡聚蛋白与配基结合改变蛋白质的构象,导致蛋白质生物活性改变的现象 别构效应剂:小分子eg.O2 别构蛋白:eg.Hb
Hb与Mb
蛋白质构象改变与疾病
一级结构不变,但蛋白质的构象发生改变
蛋白质构象病的机制:蛋白质错误折叠后相互聚集→→→形成抗蛋白水解酶的淀粉样纤维沉淀→→→毒性,(表现为蛋白质淀粉样纤维沉淀的病理改变) →→→致病。eg.人纹状体脊髓变性病、老年痴呆症、亨廷顿舞蹈病、疯牛病等
疯牛病: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蛋白质的两性解离 (含有很多可进行酸碱解离的基团)
蛋白质的等电点(pI) 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 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
电泳:带电的颗粒在电场中泳动而达到分离各种蛋白质的技术, 称为电泳
蛋白质的高分子性质
蛋白质胶体的特性: 颗粒表面电荷,水化膜
不能透过半透膜 应用:透析——利用半透膜把大分子蛋白质与小分子物质分离的方法
蛋白质的变性、复性与凝固
变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复性:当蛋白质变性程度较轻,消除变性因素使蛋白质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有的 构象和功能
蛋白质沉淀 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疏水侧链暴露在外,肽链融汇相互缠绕继而聚集,因而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变性的蛋白质易于沉淀,有时蛋白质发生沉淀,但并不变性。
蛋白质的凝固作用 蛋白质变性后的絮状物加热可变成比较坚固的凝块,此凝块不易再溶于强酸和强碱中。
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性质
280nm
色(Trp)>酪(Tyr)>苯丙(Phe)
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酚试剂反应:碱性条件与酚试剂(磷钼酸,磷钨酸)生成蓝色化合物(钼蓝)
茚三酮反应:pH5-10 α-氨基与茚三酮生成蓝紫色化合物
双缩脲反应
第五节 蛋白质的分类
1.根据蛋白质分子的组成特点 单纯蛋白质(只含氨基酸) 结合蛋白质= 蛋白质部分 + 非蛋白质部分
2.根据分子形状的不同 球状蛋白和纤维状蛋白
3.根据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功能活性蛋白质(如酶蛋白、转运蛋白、运动蛋白、保护和防御蛋白、受体蛋白…...) 和结构蛋白质(如硬蛋白、角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