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的绪论篇
这是一篇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的绪论篇的思维导图,记录了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学科性质、学科特点、学科定位与争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现状、特点等内容。
编辑于2021-07-06 12:39:57绪论篇
第一章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音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
第一语言
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
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2.母语和外语
按照国家的界限来划分
母语
本国的、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
外国的语言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本族语
本民族的语言 »母语
非本族语
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eg:我国的蒙语
4.目的语
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 (正式)
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针对国内教国外
局限性
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2.汉语教学
为避免国内视角的简化称呼,语境清楚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TCSL(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能精确地指称学科的内涵和性质
在中国进行的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也指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我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
三者的关系:在中国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部分,而且由于得“汉语教学”的天时地利,自然成为其中心部分,但不包括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对其本国人进行汉语教学及国内对少数民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则涵盖国内外“汉语教学”特定情况下,专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4.应用语言学
使用最早、最普遍
19世纪末 波兰 博社恩·德·库尔特内 提出
意义
广义
与理论语言学相对
狭义
专指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5.外语教学法
国外广泛使用
只强调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未能表示理论层次和所包含的全部内容
6.外语教育学
与”教育语言学“两者引出对归属教育学还是语言学的思考
7.第二语言教学
不足之处——反映不出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层次
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
各名称的共同问题:如何正确体现“教学”和“教育”的关系
教学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学的研究通常是以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对象
教育
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学校的活动。除了教学过程规律还要研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全过程和规律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研究核心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
内部因素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目的语
学习与教学活动本身——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
外部因素
语言、心理、教育学
语言环境
国家政策社会资源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
1.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语言教育体系模式
国外
美国 斯波尔斯 1980 “教育语言学理论模式”
加拿大 斯特恩 1983 “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模式”
实践也具理论性,划分并不完美
国内
吕必松
明确提出学科体系模式
2.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理论基础
七个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哲学
学科理论
基础理论 4
对外汉语语言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与母语研究有何不同? 5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3.研究侧重点
4.研究角度
5.研究方法
汉语习得理论
学习者;心理学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核心)
学科研究方法
应用研究 6
1.总体设计研究 2,教材编写3.课堂教学 4.测试评估 5.教学管理 6.师资培训研究
教育实践
主要是教学实践,它是学科理论服务的对象,也是学科理论产生的土壤。
包括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也包括对未来的对外汉语师资的教育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语音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性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6
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
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
5.与文化音素紧密结合
6.集中、强化的教学
中文对交技能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
1.对外汉语教育是专门的学科
2.对外汉语教育是综合的学科
3.对外汉语教育是应用的学科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
一、“小儿科”论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
三、“应用语言学学科”论
四、学科定位——语言教育学科
第二章
第一节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
对外汉语教学真正成为事业一门学科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
以1978年为分界线
一、开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1.初创阶段(1950~1961年)
1950年7月成立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 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于1951年正式开课
1953年本学科最早的一篇论文《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1958年我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非洲留学生办公室”
2.巩固阶段(1962~1966年)
1962年6月 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我国第一所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校。北京语言学院前身!
标志,里程碑
1965,北京语言学院为22所院校举行培训班,我国第一次举办全国性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钟梫《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提到了“精讲多练”和“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性原则
3.恢复阶段(1972~1977年)
1972年10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恢复北京语言学院
二、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
1.建构学科理论框架阶段(80年代)
特点(了解)
逐步形成了科学研究之风
逐步建构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框架
以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机构北京语言学院研究所和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为基地,开展了本学科首批重大课题的研究
在教学法的研究方面,提出“结构与功能相结合”
2.深化学科理论研究决定(90年代)
语言习得的研究得到高度重视
教学理论的研究逐渐改变了纯语言学研究的路子
第二节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1987成立“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
二、学科地位
1983年6月正式提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字
王力:“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
朱德熙:学问
林焘:理论性的学问
1984年6月北京语言学院成立“语言教学研究所”---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研究机构
三、学科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
非学历教育
以汉语言专业为代表,三大类主要课程
语言技能课
语言知识课
中国文化知识课
四、学科理论体系
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1985年夏第一套试卷测试成功,目前最权威、影响最大的汉语水平考试
五、教师队伍建设
1983年北京语言学院首先开设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目标的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
1997年,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教学论”(后面的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专业开始招生
第三节 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
一、新世纪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1.语言教育的重要作用
5个C
Communicate(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Cultures(体认多元文化)
Connections(贯连其他学科)
Comparisons(通过比较了解语言文化的特征)
Communities(应用于国内和国外的多元社区)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二、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
1.对外汉语教学与世界汉语教学的关系
对外汉语针对国内来说,即是在使用汉字的环境里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而世界汉语教学则是在全世界各地的
2.世界汉语教学的现状与特点 3个
学习汉语人数迅速增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世界大部分地区仍属“非普遍教授语言”
现代汉语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很大程度上汉语教学仍附属于汉学,未能成为独立的学科
中文的专业教育、学历教育有所发展,汉语教学出现向中小学发展的趋势。但总的来说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仍比较低,多数地区尚不能培养高级汉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