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九版组织学与胚胎学 软骨和骨
第九版组织学与胚胎学 软骨和骨的思维导图。对软骨、骨和关节三个点对其作了具体的概括,是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考试点。
脂质代谢 生物化学,其脂质特点: ①不由基因编码独立于从基因到蛋白质的遗传信息系统之外 ②不易溶于水。
糖代谢 生物化学,分享了糖化学、无氧氧化/乳酸发酵(胞质)、有氧氧化(胞质+线粒体)、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分解、糖异生、血糖及其调节的知识。
生物化学 生物氧化,是指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过程。 特点: ①酶催化 ②分阶段逐步完成 ③线粒体→CO2+H2O+ATP;微粒体内质网→对底物进行氧化修饰转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软骨和骨
骨
功能
支持运动保护,钙磷贮存库
构成
骨组织
骨基质(骨质)
骨组织中钙化的细胞外基质
成分
有机成分
大量胶原纤维(I形胶原蛋白)+少量无定形基质(凝胶状,主要是蛋白多糖与复合物,粘合纤维)
无机成分
称骨盐(羟基磷灰石结晶:细针状, 钙、磷酸根和羟基结合而成.)
类骨质
未钙化的细胞外基质→钙化矿化(钙盐沉积)→骨质
结构改变
编织骨→板层骨(骨板-同一纤维平行不同垂直)——密质骨+松质骨(骨小梁)
骨组织的细胞
骨祖细胞
干细胞→成骨,成软骨C
位于软骨膜和骨膜内层
胞体小梭形;核小色深;胞质少弱嗜碱性
成骨细胞
分布于骨组织表面
结构
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分泌产物为类骨质
释放基质小泡(钙盐结晶)→形成羟基磷灰石结晶
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骨组织的形成和吸收、促进骨组织的钙化
成骨功能相对静止时→骨被覆细胞
骨细胞
位于骨组织内部分散于骨板之间或骨板内
形态结构
有细长突起
骨陷窝(胞体)、骨小管(突起)→相邻突起缝隙连接传递信息;窝管相通构成物质运输通道
作用
一定的溶骨作用,参与调节钙磷平衡
破骨细胞
数量少,位于骨组织边缘;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多核巨细胞
LM
体积大多核,胞质嗜酸性,在贴近骨组织的一侧有皱褶缘
EM
长短粗细不一的突起(褶皱缘);亮区(封闭区);吸收陷窝(释放多种水解酶和有机酸,溶解吸收骨)
溶骨作用
骨膜
骨髓
长骨的结构
密质骨
环骨板
外环骨板厚;内环骨板薄
骨单位(哈弗斯系统)
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
哈弗斯骨板+中央管
中央管内有小血管和神经纤维
一个骨单位里的骨小管相通,不同骨单位的骨小管不相通,最内层的骨小管均与中央管相通
间骨板
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
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较早期的骨单位和环骨板的残留部分
穿通管(福尔科曼管)
于长骨骨干内横向穿行
外表面的开口→滋养孔
与中央管相通
黏合线
骨盐多胶原纤维少→折光形强的轮廓线
松质骨
由大量针状或小片状骨小梁构成→孔隙网状结构+网眼中填充骨髓
关节软骨
骨外膜
致密结缔组织: 胶原纤维粗大交织成网,穿入骨质→穿通纤维,骨膜内含小血管神经和骨祖细胞
骨内膜
很薄、富含血管神经,一层骨祖细胞.
营养、帮助生长和修复提供干细胞
骨膜移植
治疗骨膜和骨缺损
发生和改建
骨的发生装置
膜内成骨
间充质细胞—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组织—松质骨+密质骨+骨膜
骨化中心:最先形成骨组织的部位
软骨内成骨
软骨雏形—骨领—初级骨化中心和骨髓腔—次级骨化中心和骨骺
长骨的生长和改建
骨加长
骺板不断生长→形成骺线
骨增粗
成骨细胞在骨干表面添加骨组织使骨干变粗→骨干内表面的破骨细胞吸收骨小梁使骨髓腔变大
骨改建
①外形 ②内部
影响骨生长发育的因素
1.营养与维生素
维D→促进钙磷吸收→儿童缺少导致佝偻/成人骨软化 维A→协调成骨破骨活动 维C→影响骨祖细胞分裂增殖
2.激素
①生长激素→儿童过少侏儒过多巨人,成人过多肢端肥大 ②甲状腺激素→过少呆小 ③甲状旁腺激素→激活溶骨;降钙素→抑制溶骨促进成骨 ④雌激素雄激素→利于骨生长成熟 ⑤糖皮质激素→抑制肾和肠对钙的吸收
3.细胞因子
4.应力作用
①高应力→骨形成为主 ②低应力→骨吸收为主
关节
覆盖于骨端关节面的薄层透明软骨→弹性光滑→利于关节运动
与透明软骨的差异
①同源细胞群单行纵向排列于表面垂直 ②深部与骨组织相连 ③胶原纤维呈拱形走向
关节囊
封闭关节腔的纤维性结缔组织构成的囊状结构
①外层为致密结缔组织→与骨外膜连续→维持关节稳定 ②内层(滑膜)→滑膜皱襞绒毛,滑膜细胞
关节腔
内含滑液→润滑营养
软骨
软骨组织
软骨细胞
存在于软骨陷窝中,包埋在软骨基质中
周边: 细胞幼稚、小、扁圆、单个分布 中部: 细胞成熟、大、圆/椭圆形,成群分布(同源细胞群)胞质嗜碱性
成熟软骨细胞丰富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产生软骨基质
软骨基质
无定形基质(蛋白多糖-分子筛,凝胶状,良好的渗透性,水-)+纤维(增加弹性和韧性,种类不一)
软骨囊
软骨细胞周围,有强嗜碱性基质成分~硫酸软骨素,形似囊状包围软骨细胞
软骨膜
内层有骨祖细胞—成软骨细胞—被分泌的软骨基质包围→软骨细胞
内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提供营养和保护
类型
透明软骨
分布
肋、关节、呼吸道
特征
较强的抗压性,一定的弹性和韧性,但更易断裂,主要是Ⅱ型胶原蛋白组成三维网状结构
基质中含有较多水分→新鲜时呈半透明,光镜下不易分辨
弹性软骨
耳廓,咽喉和会厌
弹性纤维丰富→有很好的弹性;基质呈较强的嗜酸性+软骨囊嗜碱性→光镜下红蓝相间;新鲜时呈黄色
纤维软骨
椎间盘、关节盘及耻骨联合
胶原纤维束组成→有很强的韧性,呈不透明乳白色
发生与生长
发生
间充质细胞—骨祖细胞—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
生长
附加性生长(软骨膜下生长)
骨祖细胞→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添加在软骨组织表面→骨增厚
间质性生长(软骨内生长)
通过已有的软骨细胞生长增殖→内部膨胀式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