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的环境基础
这是一篇关于心理的环境基础的思维导图,人的心理与行为必须具备两个基础,生物基础与环境基础,这章主要讲的是环境基础。
编辑于2021-07-16 13:42:21心理的环境基础
环境
与有机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
人的心理与行为必须具备两个基础:生物基础和环境基础 没有环境基础,人的心理就不可能产生
心理学
物理环境
除包括自然环境诸因素外,还包括人为的物理环境因素,如人际空间、建筑物等
心理环境
人与人、人与物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环境
情景
指在一定场合下能被个体感知到的那一部分环境
自然环境
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有机物的各种组成因素和无机物的各种组成因素,如大气、水、动植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
空气质量
气温
空气的温度,气温的改变会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综合征
出现头疼、疲劳、失眠、消沉、烦躁、眼睛发炎和肠胃炎等症状
噪声
噪声的三个维度:强度、可判断性、可控性
是一种非周期型的、无组织的、不定型的听觉刺激
既是一个污染源,也是一个应激源
还会扭曲我们对他人的印象,可能导致对他人的攻击行为
社会密度与拥挤
社会密度
一个给定的空间里所拥有的人数
拥挤
拥挤是一种主观感受,当个体心情愉快时,拥挤会产生正面情绪,反之亦然
一种感到空间不够大的主观感受
拥挤归因误差
当人们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中的其他人时,拥挤感少一些,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中的其他人时,就感到特别拥挤
都市拥挤综合征
即出现头痛,记忆失调,视觉和听觉削弱,身体易疲劳等症状
自然灾害
会引起身体伤害,心理创伤和家庭离散的无比痛苦
灾难综合征
第一阶段:受害者呆若木鸡,眩晕,察觉不到身体受到的创伤与危险,可能漫无目的地徘徊
第二阶段:受害者仍很被动,不能去做甚至很简单的事,但能遵照指示去做
第三阶段:受害者变得焦虑和抑郁,很难摆脱恐惧,难以集中精力,常常一遍又一遍地向人讲述灾难中的细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1、对周围事物麻木不仁,对早先的活动缺乏兴趣,孤独,退隐,意志消沉
2、在记忆中与睡梦里反复出现受灾时的场面
3、焦虑,可能出现寝食难安、注意力难以集中和过度的警觉
社会环境
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
文化
狭义:观念形态的文化,仅限于意识形态
广义:人类社会的全部遗产,囊括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
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维度
规范
文化的复杂度
主动性----被动性
荣誉感
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纵向关系----横向关系
多样性
群体人格或众数人格
人们共同具有的心理特征
当在社会的某一群体中形成一种既包括民族的一些文化特征,也包括某些独特的文化特征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叫做亚文化
共同性
道德伦理
友谊
各民族
集体主义文化
生活在该文化中的个体的需求、欲望、成就都必须服从于他所属的群体或组织的需求、欲望及目标
个人主义文化
更看重个体的幸福和成就,而不是所属团体的需求和目标
人类共同的生物基础,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又使得我们具有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性,人类心理与行为都是受社会文化影响的
人类文化是人类心理产生的决定性条件,使人类心的心理与行为具有共通性(狼孩)
拷贝世界
由电视、书刊、报纸、广播、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体所构成的精神世界
既有助于个性全面发展,也有可能毒害人们的心灵
既可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和谐,也可能导致社会的混乱与不安
网络
网络上瘾会使其丧失时间感,长此以往,最终失去自制力
化身
虚拟世界中的一种重要的自我呈现方式
普罗透斯效应
即当赋予不同的角色特点时,个体往往会表现得与这些特点相一致
变换身份
优点
宣泄压抑的情绪,获得一定的心理治疗效果,尝试新角色,起到角色扮演的作用
不足
会使人丧失现实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使得居心不良者以可乘之机,带来道德及法律方面的问题
环境对心理的 普遍制约作用
心理机能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自然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方面
社会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方面
环境制约着行为行为,又会导致环境的改变,我们是不能离开环境来研究心理与行为的
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
考夫卡
考夫卡认为行为是受行为环境调节的
地理环境
现实的环境
行为环境
个人意想的环境
勒温
人是一个场,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里发生的,所谓的生活空间,表示各种可能事件的全体,是在一定时候决定个体行为的全部事实的总和,包括人与环境
两者都把个体的心理因素注入到对客观环境的作用过程中,强调环境的作用取决于人的心理因素,强调人对环境影响的行为反应的主动性
布朗分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强调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之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
微系统
个体直接的、面对面的水平上交流的系统
中系统
是几个微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
外系统
两个或更多的环境之间的连接与关系,其中一个环境不包含这个个体
大系统
与个人有关的所有微系统、中系统及外系统的交互作用关系
长期系统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所有的社会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改变
从空间上看,人的行为不仅受直接的、面对面水平上的微系统的社会因素影响,还受各系统交互作用关系的影响 从时间上看,人的行为不仅受传统文化的制约,而且受时代变迁的制约
社会影响
运用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力量在特定的方向上改变他人的观念和行为的过程
个体
从众
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而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倾向
阿希实验(P121)
原因
对规范性社会影响做出的反应
对信息性社会影响做出的反应
我们的价值观念也影响着从众行为
在提倡个人主义的文化氛围下,从众的发生率更低
服从
个体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下而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
米尔格拉姆实验(P123)
原因
把责任归于权威
任务被常规化
相信权威宣称的主张和动机
步步为营,落入陷阱
角色或社会角色
角色扭曲会导致人性的泯灭
期望于个人的、训练个人的并鼓励他在一定社会情境中去完成某种权利
团体
社会促进或社会助长
他人在场能引发个体的唤醒状态,这种唤醒会提高简单任务的作业成绩,但会降低复杂困难任务的作业成绩
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而造成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社会懈怠
当团体规模增大,使社会懈怠程度就越大,当人们相信自己的贡献被评估,使社会懈怠就会消失
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视为一个总体时所产生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
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一直被看作群众暴动的首要原因,去个性化的人忘记了自己,感到不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可能偏离社会规范和法律
个体把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融入群体情境的现象
如果所在群体情境是反社会的,就会出现反社会的行为,如果所在的群体情景是亲社会的,就会出现亲社会行为
大众氛围
舆论
人们在共同关心的有争议问题上多数人意见的总和
影响
一种行为指导
一种社会力量
一种社会压力
风俗
社会上自然形成的、多数人长期遵行的一种行为模式
可能是进步的,能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社会的发展,也可能是落后的,阻碍社会进步
对社会成员的行为产生管控作用
时尚
是人们一时崇尚的样式
广义:时尚包含时髦、摩登、时狂等流行现象
狭义:这些现象与时尚有程度、规模和持续时间上的区别
特点
反传统性,包括新奇原则和立异原则
一时性,只在一个时期里合时
两种相反心理交织一起
求新求异,追求表现个性,使自己的优越感得到满足
从众、认同,追求合乎社会流行的标准
影响
年龄
年轻人>幼儿和老人
个人性格
活泼的人>保守的人
地区
城市>农村
社会排斥
由于为某一社会团体或他人所排斥或拒绝,一个人的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受到阻碍的现象和过程,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排斥、拒绝、孤立、无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