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胞的基本功能
超级全面的生理学知识总结之细胞的基本功能笔记,包括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信号传导、细胞的电活动和肌细胞的收缩四部分内容。
编辑于2021-07-23 15:44:30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其分子排列形式
细胞膜的脂质
细胞膜的蛋白质
细胞膜的糖类
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单纯扩散
扩散速率的影响因素
浓度差
通透性
温度和有效面积
易化扩散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两个基本特征
离子选择性
门控特性
电压门控通道
化学门控通道,也称为配体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除离子通道外,还存在水通道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特点
结构特异性
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
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
钠钾泵
钠泵抑制剂哇巴因
钙泵
质膜上的钙泵分解一分子ATP转运一个钙离子出细胞外
内质网上的钙泵分解一分子ATP将两个钙离子从胞质内转至内质网中
质子泵
继发性主动转运
同向转运
反向转运
膜泡运输
膜泡运输运送的是大分子物质,而以上三种方式运输小分子物质
出胞
持续性出胞
调节性出胞
入胞
吞噬
吞饮
液相入胞
受体介导入胞
细胞的信号转导
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离子通道型受体
阳离子通道受体
氯通道受体
电压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
G蛋白效应器
第二信使
蛋白激酶
常见的信号转导通路
受体-G蛋白-AC-cAMP-PKA通路
受体-G蛋白-PLC
IP3-Ca2+通路
DG-PKC通路
Ca信号系统
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酪氨酸激酶受体
酪氨酸激酶结合型受体
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
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细胞的电活动
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的概念和测定
极化
超极化
去极化
反极化
复极化
超射
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细胞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差与平衡电位
离子的平衡电位Ex(计算公式)
静息时细胞膜对离子的相对通透性
细胞膜的静息电位Em的加权计算
钠泵的生电作用
分解1个ATP ,移入2个钾离子,移出3个钠离子 相当于把一个正电荷移出膜外
影响静息电位水平的因素
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
膜对钾和钠的相对通透性
钠泵活动水平
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
锋电位
去极相
复极相
后电位
负后电位
正后电位
特点
全或无
不衰减传播
脉冲式发放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电化学驱动力及其变化
电化学驱动力的公式
动作电位期间,细胞膜通透性(电导)的变化
先钠后钾
钠有两个门,三种状态,钾有一个门,两种状态
电导特性
电压依赖性
膜电位去极化程度越大,膜电导就越大
时间依赖性
钠快速激活,钾缓慢激活
膜电导改变的实质
是膜中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动作电位的触发
阈刺激
有三个参数: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
一般其他两个固定,只改变刺激强度
阈电位
影响阈电位水平的主要因素
钠通道的分布密度和功能状态
细胞外钙离子的水平:钙增加,膜对钠的通透性越低,阈电位高,兴奋性低
动作电位的传播
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
无髓神经纤维的传播
顺序传导
速度的增加,依靠神经纤维直径的增粗
有髓神经纤上的传播
跳跃式传导
速度的增加,靠神经纤维直径的增粗与髓鞘的形成
动作电位在细胞之间的传播
靠缝隙连接传播
细胞内高钙,ph降低时缝隙连接通道关闭,避免酸中毒或钙超载的损伤扩散
兴奋性及其变化
兴奋性及其变化
兴奋性
其标志是动作电位
阈值越小,兴奋性越高
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常期
电紧张和局部电位
细胞膜和胞质的被动电学特性
膜电容
膜电阻
轴向电阻
电紧张电位
概念
其传播范围和生成速度
空间常数λ
空间常数越大,电紧张电位传播的范围和对临近膜的影响范围就越大
时间常数τ
时间常数越小,电紧张点位生成的速度就越快
有髓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较快,是由于轴突被髓鞘包裹后,膜电阻加大,模电容减小,从而使空间常数加大,时间常数减小的缘故
电紧张电位的极性
电紧张电位的特征
等级性电位
衰减性传导
电位可融合,无不应期
局部电位
局部电位概念
由阈下刺激引起
特点
同电紧张电位的特征
肌细胞的收缩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的结构特征
接头前膜
内侧有囊泡,囊泡中有乙酰胆碱
接头间隙
接头后膜即终板模
分布有N2型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和乙酰胆碱酯酶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具有电-化学-电传递的特点
使阳离子通道打开,钠内流,产生终板电位,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爆发动作电位
乙酰胆碱的释放是一个关键步骤
接头前膜的乙酰胆碱释放具有钙离子依赖性
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是一种量子释放
影响因素
使用性增强即强直后增强
还受到药物和病理因素影响
横纹肌细胞的结构特征
肌原纤维和肌节
肌节
明带(I)和暗带(A)
M线和z线
H带
肌管系统
横管又称T管
与终池组成联管
心肌二联管
骨骼三联管
纵管也称L管即肌质网
纵行肌质网LSR
上面有钙泵
连接肌质网JSR,即终池
有钙释放通道
横纹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肌丝的分子结构
粗肌丝
由肌球蛋白构成
肌球蛋白分头部和杆状部,头部称作横桥,横桥有ATP酶活性且能与肌动蛋白结合, 激活后向m线方向扭动,是动力来源
细肌丝
肌动蛋白
上面有和横桥结合的位点
原肌球蛋白
呈长条形,处于舒张状态时,掩盖横桥结合位点,抑制肌丝滑行
肌钙蛋白
有三种类型,前两种分别与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结合,第三种 可以结合钙离子
肌丝滑行的过程
横桥与ADP和磷酸结合时处于高势能和高亲和力状态
胞质钙离子浓度升高,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
横桥拖动细肌丝向m线方向滑行,同时与横桥结合的ATP和磷酸被解离
之后横桥与ATP结合,导致亲和力降低,进而导致与肌动蛋白分离
横桥周期的运转模式与肌肉收缩的表现
本质是将分解的ATP获得的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过程
产生的张力由一瞬间肌动蛋白结合的横桥数决定,缩短速度则决定于横桥周期的长短
横纹肌兴奋-收缩耦联
横纹肌细胞的电兴奋过程
钙是重要的偶联因子
发生部位在三联管或二联管
兴奋收缩耦联的基本步骤
动作电位激活L型钙通道
可特异性阻断L型钙通道的物质是锰离子Mn2+
JSR中钙离子的释放
钙离子触发肌丝滑行
经LSR上的钙泵,JSR回收钙离子
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前负荷
前负荷通常可看做初长度
最适初长度对应的肌节长度为2.0-22um
后负荷
一般先等长后等张收缩
后负荷较大时,横桥头部摆动速度减慢,横桥周期延长
肌肉收缩能力
胞质中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横桥ATP酶的活性等等总和
收缩的总和
多纤维总和
大小原则
收缩逐渐增强,先增加小的,再增加大的运动单位收缩
舒张时则相反
频率总和
不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生理情况下,骨骼肌收缩几乎都以完全强制收缩形式进行
一个横桥周期所需要的时间为20到200毫秒,而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为数毫秒 故可以在一个横桥周期中产生多次骨骼肌动作电位,形成强直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