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超级详细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笔记,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的斗争、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和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三方面展开。
编辑于2021-07-23 21:13:3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的斗争
背景
蒲鲁东主义和巴枯宁主义是当时在国际中影响最大、危害最大的两种机会主义思潮,他们竭力反对马克思主义、宣扬无政府主义、鼓吹改良主义,给国际工人运动带来了严重危害。从理论上清算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思潮,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面临的重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同蒲鲁东主义的斗争
主要围绕关于国际的性质和任务、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以及消灭私有制等方面展开
蒲鲁东:1、主张将国际的任务仅仅限于经济范围,反对工人进行政治斗争,继续鼓吹蒲鲁东关于通过建立交换银行和合作社来实现社会主义的主张,按照蒲鲁东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来改变国际的性质2、将合作社运动当做改造资本主义制度唯一途径和方式的改良主义主张。3、要求保留土地私有制,反对实现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主张
马克思主义《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最国际的性质和任务作了明确的阐述和规定,国际是无产阶级的战斗组织,它的根本任务是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夺取政权,取得经济解放并最终消灭阶级2、小土地所有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必然破产,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也不能保留它,因为它必然阻碍农业大生产的发展,所以实行土地公有制,既符合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巴枯宁:无政府主义,否定一切国家并主张将废除继承权作为革命起点的谬论,颠倒了继承权与私有制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1、针对巴枯宁反对和否定一切国家并主张将废除继承权作为革命起点的谬论,马克思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揭示了社会革命和国家消亡的经济前提2、马克思认为巴枯宁颠倒了继承权与私有制之间的因果关系,认为继承权作为一种法权关系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不可能先于私有制而存在,相反正是由于私有财产的存在,才使得以法律形式确定私有权成为必需,要实现社会平等,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彻底改变造成贫富不均的资本主义制度。3、马克思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消灭阶级,进而消灭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但是他必须通过实现社会变革,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消灭私有制和阶级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自行消亡。
针对巴枯宁主义反对一切权威观点的过程中,恩格斯论证了权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权威是生产得以正常进行的组织保证,因此想消灭大工业中的权威,就等于想消灭工业本身.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权威总是同一定社会阶级的利益相联系的。为了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就需要革命的权威。
针对巴枯宁“完全放弃一切政治”,以及所谓进行政治斗争就等于承认资产阶级国家及其社会制度的荒谬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揭示了政治运动与阶级运动的相互关系,一切阶级运动本身必然是而且从来就是政治运动。从事政治运动和政治斗争,是工人阶级获得解放的根本途径和手段
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
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工人阶级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工人阶级的政权-巴黎公社,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首先,分析了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原因,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揭示了巴黎公社革命的深刻根源,指出法国无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爆发的客观历史条件:1866-1867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以及路易·波拿马穷兵黩武、对外扩张政策的连续失败,造成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条件下发生的
主观历史条件:1、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并在第一国际思想影响下日益觉醒的巴黎工人阶级。2、1870年3月,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的建立,第一国际在巴黎组织的发展和壮大,标志着巴黎工人运动已经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巴黎工人中的传播,为巴黎公社革命提供了思想条件,培养了骨干力量。
深化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和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思想
马克思指出巴黎公社的一条重要经验,巴黎工人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掌握着革命的武装,并用革命暴力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保卫了巴黎公社这一新生的革命政权,维护了巴黎城里的革命秩序。无产阶级不仅要不仅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夺取国家政权,而且要打破旧的国家机器
无产阶级不仅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夺取国家政权,而且要打破旧的国家机器
再次,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
巴黎公社革命以自己的实践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是必须彻底打碎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2、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改造传统的国家及其把它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消灭掉,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质和根本利益决定他必须彻底打碎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巴黎公社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改造旧的国家机关,实行新的有利于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职能的政体
马克思指出,公社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采取的措施,都鲜明地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特点,如公社建立了人民的武装并取代了旧的常备军,实现了政教分离;把教育从宗教和剥削阶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废除旧的官僚制度,成立新的国家机关即公社委员会;公社委员会不再是资产阶级议会式的,而是同时兼管立法和行政的机关;经济上采取措施。充分体现了公社在履行着一种新型国家政权的职能,是一种人民管理制度
实行国家机关民主化,彻底废除官僚制度,防止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这也是巴黎公社创造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的经验。
无产阶级专政是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
最后,通过总结巴黎公社经验,进一步探讨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
马克思认为,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环境和人的完全改造
经济改造:以自有的联合的劳动条件去代替劳动受奴役的经济条件,只能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逐步完成,不仅需要改变分配,而且需要一种新的生产组织,使目前的生产形式摆脱掉奴役的锁链和他们目前的阶级性质,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和国际范围内进行协调的合作
指出工人阶级不是要实现什么理想,而是要解决那些旧的正在崩溃的资产阶级社会本身所孕育的新的社会因素
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在深刻总结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强调建立独立的、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极端重要性。
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布朗基主义者和蒲鲁东主义者在公社中占据了领导地位,他们在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公社委员会内部矛盾重重,存在着原则性分歧,分散和削弱了领导力量,难以集中力量对付面临的强敌。鉴于公社的这些严重教训,马克思和恩格斯更近一步强调了组建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经过多次代表大会的推动以及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已经为更多的工人阶级接受,并且为70到80年代欧美许多国家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思想基础。
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
1、马克思批判了拉萨尔主义的小资产阶级分配理论
针对拉萨尔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和所谓不折不扣地公平分配等错误观点,马克思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因为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源泉,,劳动是人的劳动力的表现
2、批判了拉萨尔主义关于“反动的一帮”的反动谬论,阐明工农联盟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马克思指出这个观点根本否定了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他强调关于发挥中间阶级特别是农民的革命作用,建立工农联盟的极端重要性2、
3、批判了拉萨尔主义用狭隘民族主义对待工人运动的错误态度,指出他把工人阶级的任务和活动限制在本国范围内,针对其错误观点,马克思强调指出了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的重要性
4、批判了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的谬论,捍卫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指出“铁的工资规律”是拉萨尔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这个理论的实质:把资本主义特有的工资规律和无产阶级的贫困归因于人口的自然繁殖,说成是自然规律。这个观点根本否认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不懂得工资只是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的掩蔽形式,将工资看做劳动的价值和价格,这就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起到了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作用
5、批判了拉萨尔的依靠国家帮助工人建立合作社的观点,坚持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从根本上否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是一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路线,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反动的空想,因为社会主义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
6、批判了拉萨尔主义关于自由国家的谬论,捍卫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理论
科学地阐释了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过渡时期: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革命转变时期的根本特征
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特征的理论
社会主义的特征
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的时期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