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第一节课—教育观笔记,包括教育观的概念及素质教育的提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等内容。
初中英语教资科目二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的梳理总结,归纳了教育的基本要素、形态、属性和基本功能,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发展三部分内容的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教育观
一.教育观的概念及素质教育的提出
教育观的概念:教育观就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
素质教育的提出: 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钢要》—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1999—《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由此被确定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观系统思想正式形成。 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这标志着实施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出题角度-恰当: 老师对待学生无偏见 老师关注所有学生 老师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
出题角度-不恰当: 重视优等生,分快慢班 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只关注某个或某些学生 猛虎班 培优班 火箭班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易错点: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不是齐头并进而是…
出题角度—恰当: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均衡配置
出题角度—不恰当: 取消课外活动 取消音体美 唯分数论 分主科副科且偏向主科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出题角度-恰当: 分层施教 分类设档 因材施教 挖掘闪光点
出题角度-不恰当: 打压个性 统一标准 忽视学生差异 扼杀学生的独特性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2.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3.重视创新精神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口诀: 提素个性创两全
三.素质教育的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终身性的。
各级各类教育,同时贯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连贯性—终身性 全方位—家校社 全过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特征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应有所提高
全面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 1.所有学生的素质都应得到提高
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P19
五.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
面向全体 —全员性,是国家教育方针的一贯要求
全面提高—整体性,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主动发展—主体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七.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国家政策保障
推进新课程改革
课程功能
从双基到三维
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维:知识与技能 态度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结构
科目比重要均衡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材
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程评价
课程管理制度
概要
在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践行素质教育
易错点⚡️: 课外教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并不是一种延伸。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发挥教师的作用
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更重过程
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八.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
P22
九.实施素质教育容易出现的误区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