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企业管理学第四版第一篇第三章组织
这是一篇关于企业管理学第四版第一篇第三章组织的思维导图,主要包含组织管理基础、 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力量整合、组织文化等。
编辑于2024-03-02 20:31:02第三章组织
组织管理基础
组织含义
组织实体
作为一个实体的组织(organization),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完成共同任务,按一定规则和程序组成的具有特定行为功能的人类群体,是人们进行集体性活动的必要基础和条件。管理上,组织实体更特别地是指其在完成共同目标任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职务结构,或者说是依据一定的目的和程序组合形成的一种权责角色结构,包括四个基本要素:职责;职权;负责关系;组织结构图。
组织工作
作为一种工作过程的组织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目标仟务,具体地组织各种资源和各类人员展开工作,适当地处理各种关系,有效地发挥每个组织成员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形成整体合力,最佳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过程。广义的组织工作既包括了对组织机构实体的组织,即如何构建一个组织实体,并使之围绕其目标使命运转起来:也包括了对企业工作流程的组织。 狭义的组织工作,在管理学上仅指组织实体组织。
组织职能
一方面,组织职能是指组织工作。 另一方面,组织职能还包括组织实体如何构建、运行和发展,以及对其目标、功能、结构和运作机制的分析研究。
组织有效性
指一个组织在其运行过程中实现目标的有效程度。 含义:一是指组织的效率,二是指组织的效益。
组织管理的任务
组织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设计一个高效率运行的组织结构,将合适的人员配备到合适的岗位上去,使组织实体围绕其目标有效地运转起来,并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不断地成长发展。
组织理论
1.理性模式的组织观 2.开放系统的组织观 3.生态系统的组织观
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结构与设计概念
组织结构的概念
组织结构是一个组织实体为实现其特定目标,完成其工作任务,在职责、职权等方面进行划分所形成的分工协作体系,其核心是组织实体通过设计所形成的正式的职务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包括正式的上下级报告负责关系,部门组成的方法和各组织成员之间有效沟通、整合、协调的手段等。
组织结构设计的任务
组织结构设计: 将一个组织实体为实现其目标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按专业化分工协作原则,划分成若干性质不同的业务工作,形成一系列工作职位; 然后再将这些工作职位按其内在的联系组合成若干管理层次和部门,确定各职位、各层次、各部门的职责和职权,最终连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组织结构体系。
三个任务
1.组织的职位分析和设计 2.管理层次和部门的划分 3.组织结构形成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1.专业化分工协作原则 2.目标至上目标至上、职能领先原则 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亦称最少管理层次原则、简洁性原则) 4.责、权、利对等原则 5.统一指挥原则 6.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1.结构变量,提供描述组织内部特征的尺度。 2情境变量,描述影响和决定组织结构的外在背景因素,它从组织整体上和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反映着组织的整体特征。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管理层次产生:组织是管理工作得以展开的载体和物质承担者。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在组织规模既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就越少;反之亦然。
组织结构类型
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最古老)
优点: 组织结构形式简单; 指挥命令关系清晰统一; 各部门、各职位职责明确,能形成严明的纪律和秩序体系,管理运作成本较低。 缺点: 管理决策和运作主要依赖于主管人员的个人素质能力,缺乏制度化的管理体系; 组织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容易形成管理者的本位主义和狭窄视野。
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泰罗)
优点:每个职能管理者只负责某一职能领域的专门工作,有利于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职能主管对其所管辖的专业工作可以做得比较深入、细致,对下属的指导可以比较具体;职能机构的作用如能很好发挥,则能弥补各级行政领导人管理能力的不足。 缺点:即多头领导。每个下属除了接受其行政上级领导外,还要接受职能领域中职能管理者的领导。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
综合了直线制和职能制各自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利于保证统一行政指挥,又可发挥各类专业人员在管理中的作用,因此在现实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缺点:组织中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往往会形成信息横向沟通不灵; 容易造成职能专业人员的本位主义思想; 不利于培养组织中的综合管理人员; 各职能部门和直线指挥部门之间可能会出现冲突和矛盾; 组织管理中职能参谋权和直线指挥权之间的关系处理较困难等。 另外,按职能分工建立的组织结构形式通常刚性有余,弹性不足,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较迟钝。
事业部制和超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斯隆模型”,“联邦分权制”)
优点:有利于动事业部经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培养综合的高级管理人才。 缺点:事业部之间可能会形成资源配置的重复,造成浪费; 当多个事业部面向共同的市场时,可能会产生组织内部同业竞争,影响公司整体目标; 总公司与事业部之间的集权分权关系不易处理,容易出现过分集权和过分分权的现象; 事业部在总公司统一政策的指导下独立运作,则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较高。
矩阵制组织结构形式
优点:加强了组织中的横向联系,克服了职能部门之同间相互脱节、各自为政的现象; 提高了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改善了组织的资源利用效果; 各种不同的专业人员会集在一起工作,有利于思想交流,激发创新。 缺点:项目组随着任务的完成而解散,人员容易产生临时观念,不利于确立责任心:组织中存在着双重领导关系,一旦出现问题,有时难以明确责任。
网络型组织结构形式
组织力量整合
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的任务、序与原则
人员配备的任务。
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 1确定人员需要量; 2选配人员; 3制定和实施人员培养计划; 4.人员考评。
人员配备的原则。
管理人员的选聘:组织可从外部选聘或内部提拔两种渠道获得所需的管理人员。
组织力量整合的内容
集权与分权关系的整合
组织中的职权及其分布。
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
确定一个组织中职权集中或分散的合理程度,需要考虑如下几方面影响因素: 1经营环境条件和业务活动性质; 2组织的规模和空间分布广度; 3.决策的重要性和管理者的素质; 4.方针政策一致性的要求和现代控制手段的使用情况; 5组织的历史和领导者个性的影响。
过分集权的弊端。
主要表现为: 降低决策的质量和速度; 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 致使高层管理者陷入日常管理事务中,难以集中精力处理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并妨碍对后备管理队伍的培养等。
分权的标志。
判断组织集权或分权程度的标志主要有: 1所涉及决策的数目和类型; 2整个决策过程的集中程度; 3.下属决策受控制的程度。
分权的实现途径。
分权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 一是改变组织设计中对管理权限的制度分配; 二是促成主管人员在工作中充分授权。
直线指挥与职能参谋关系的整合
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及其相互关系。
参谋职权的类别。 参谋职权可分为如下四种:1建议权;强制协商权;3共同决定权;职能职权。
直线与参谋的矛盾。
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
分工与协调关系的整合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关系的整合
非正式组织的产生。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对比。
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对待非正式组织的策略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定义
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组织文化的内容和结构
组织文化的内容
组织的最高目标或宗旨。
共同的价值观。
作风及传统习惯。
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
组织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组织文化的结构
物质层。这是组织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条件,它折射出组织的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 1.企业面貌。2.产品的外观和包装。3.技术工艺设备特性。4.纪念标志物。
制度层。这是组织文化的中间层次,主要是指对组织员工和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集中体现了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及精神层对员工和组织行为的要求。 1.工作制度。2.责任制度。3.特殊制度。4.特殊风俗。
精神层。精神层属于组织文化的深层,主要是指组织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 1.组织经营哲学。2.组织精神。3.组织风气。4.组织道德。
组织文化的特点
特性主要包括四方面:无形性、软约束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个性。
组织文化的作用
组织文化具有五个方面的作用: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辐射作用。
组织文化建设
组织文化建设的内涵
组织文化建设,就是指组织的领导者有意识地培育优良文化、克服不良文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也称为组织的“软管理”。
组织文化建设的内容
内容:1.培育具有优良取向的价值观念,塑造杰出的组织精神; 2. 坚持以人为中心,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3.提倡先进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 4.加强礼仪建设,促进组织文化的习俗化 ; 5.改善物化环境,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
事业部制由于具有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灵活响应的特点,已成为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各种经营业务的大公司、大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
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一般只适用于小型企业组织。
组织设计工作的直接结果就是形成组织实体内部的责权关系网络。
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组织结构是组织高效率运行的基础。
组织管理的重要目标就是提高组织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