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药药剂学 第3章制药卫生
中药药剂学制药卫生章节重点知识点总结,考研党备考秘密武器!学生党期末必备宝典!干货满满,有需要的小伙伴赶紧收藏吧!
编辑于2024-03-14 21:47:24制药卫生
中药制剂的卫生检查项目
热原检查
无菌检查
细菌内毒素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
口服药物
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含脏器提取物的制剂不得检出沙门杆菌
研粉口服贵细饮片、直接口服及泡服饮片,不得检出沙门杆菌(10g)
口服液体制剂1ml含细菌数不得超过100个
口腔黏膜给药制剂
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手术、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
无菌
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
空气洁净技术
空气洁净度:洁净环境中空气的含尘(微粒)程度
层流洁净技术
作用原理:挤压原理
气流运动形式:层流,也叫单向流
100级洁净区
非层流洁净技术
作用原理:稀释原理
气流运动形式:乱流,或称非单向流、紊流
洁净室的净化标准
A级
高风险操作区:灌装区、放置胶塞桶、敞口安瓿瓶、敞口西林瓶
B级
A区的背景区域
C级
生产无菌药品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的洁净操作区
D级
口服制剂制备
灭菌方法与灭菌操作
相关概念
灭菌: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所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全部杀灭的技术,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杀死所有微生物)
除菌:利用过滤介质或静电法将杂菌予以捕集、截流的技术
防腐(抑菌):以低温或化学药品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技术(细菌不死亡)
消毒: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病原微生物的技术
最终灭菌的物品生物存活概率,即SAL≤10^-6(无菌保证水平≤10^-6)
灭菌工艺有关参数
D值
含义:在一定温度下杀死微生物90%或残存率为10%所需的灭菌时间
D值越大,该温度下微生物的耐热性就越强,所需灭菌时间就越长
灭菌温度升高,D值下降
Z值
衡量温度对D值影响的参数
含义: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对特定的微生物灭菌时,降低一个lgD值所需升高的温度数。即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所需升高的温度数
Z值越大,微生物对灭菌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就越弱。期望通过升高灭菌温度来加速杀灭微生物的效果就越不明显
F值和F0值
F值和F0值可作为验证灭菌可靠性的参数
F值
含义:在一系列温度T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与在参比温度T0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T0温度下所相当的灭菌时间。即整个灭菌过程的效果相当于T0温度下F时间的灭菌效果
F0值(标准灭菌时间)
含义:一定灭菌温度T,Z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
T分钟内灭菌效果相当于温度在121℃灭菌F0分钟的效果(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时杀死容器内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判断热压灭菌过程可靠性参数
F0=8~12,F0≥8时,有灭菌效果
防腐
常用防腐剂
苯甲酸与苯甲酸钠
防腐作用依靠苯甲酸未解离分子,而其离子几乎无抑菌作用
苯甲酸防腐依靠解离的离子 ×
用量:0.1%~0.25%
pH4以下防腐作用最好,pH超过5时,用量不得少于0.5%
苯甲酸和尼泊金联合应用对防止发霉发酵最为理想,特别适用于中药液体制剂
苯甲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与苯甲酸的防腐能力相当
苯甲酸钠与聚山梨酯(吐温)合用,防腐能力不会破坏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类)
用量:0.01%~0.25%
在酸性溶液中作用最强,在碱性溶液中作用减弱
羟基丁酯的抑菌能力最强
几种酯合用有协同作用,效果更佳
随着分子中烷基碳数的增加,其抑菌作用增强,但溶解度会降低
聚山梨酯类(吐温)表面活性剂能增加尼泊金类在水中的溶解度,但会降低其防腐效力
山梨酸
对霉菌和酵母菌抑制力最强
用量:0.15%~0.2%
依靠未解离的分子发挥防腐作用,故在酸性水溶液(pH=4.5)中效果较好。在水溶液中易氧化使用时应予以注意
加入聚山梨酯(吐温)会发生络合作用而降低其防腐力,但由于有效抑菌浓度低,仍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乙醇
含20%的乙醇有防腐作用
甘油
30%以上的甘油具有防腐作用
酚类及其衍生物
常用作注射剂的抑菌剂
挥发油
适量的植物挥发油也有防腐作用,如常用0.01%桂皮醛、0.01%-0.05%桉叶油
季铵盐类
常用作防腐剂的有洁尔灭、新洁尔灭和杜灭芬
洁尔灭、新洁尔灭一般用作外用溶液,杜灭芬用作口含消毒剂
遇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失效
醋酸氯己定
灭菌方法
物理灭菌法
热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适用
玻璃器具、金属制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体石蜡
方法
火焰灭菌法
干热空气灭菌法
适用于安瓿、凡士林灭菌
湿热灭菌法
灭菌条件
121℃ 15min、121℃ 30min或116℃ 40min
方法
热压灭菌法
采用高压饱和水蒸气加热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条件
116℃(67kPa),30min
121℃(97kPa),20min
126℃(134kPa),15min
特点
能杀死所有细菌繁殖体和芽孢
耐热、耐湿、耐压的器具灭菌首选
最有效可靠、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流通蒸汽灭菌法
不能保证杀灭所有芽孢
一般作为不耐热无菌产品的辅助灭菌手段
煮沸灭菌法
低温间歇灭菌法
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
不同细菌的不同发育期与数量
灭菌温度和时间
蒸汽的性质
湿热灭菌时,采用饱和蒸汽
介质的性质
微生物在中性环境的耐热性最好,碱性次之,酸性则不利于发育
被灭菌物品的种类、大小、灭菌载量和装载方式
射线灭菌法
辐射灭菌法(60Co灭菌法)
以放射性同位素(60Co或137Cs)放射的γ射线杀菌的方法
适合于已包装且不耐热药物的灭菌
紫外线灭菌法
波长:200~300nm,灭菌力最强的波长是254nm
适用于物品表面、无菌室空气、蒸馏水的灭菌
不适用于药液、固体药物、玻璃容器内的药物、植物油、凡士林
微波灭菌法
滤过除菌法
常用于气体、热不稳定药品溶液或原料的除菌
本法适用于多数药物溶液,但不适用于生化制剂 ×
一般滤材孔径须在0.2μm以下,才可有效地阻挡微生物及芽孢的通过
本法必须配合无菌操作技术,应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过滤操作
灭菌过滤器一般选用孔径0.22μm或0.3μm,常用G6垂熔玻璃漏斗和微孔薄膜滤器、砂滤棒、孔径在1.3μm以下的白陶土滤柱
常用0.45μm的灭菌过滤器 ×
G3、G4垂熔玻璃漏斗:注射液的精滤(一般药液先经粗滤、精滤) G6垂熔玻璃漏斗:滤过除菌
垂熔玻璃滤器有多种规格,均可用作滤过除菌 ×
砂滤棒:注射剂生产中的预滤器
加压滤过和减压滤过都可采用,但加压滤过更安全
化学灭菌法
气体灭菌法
适用于不能加热灭菌、滤过除菌等灭菌方法的药品、空气及环境的灭菌
常用气体灭菌剂:环氧乙烷、甲醛、臭氧
浸泡与表面消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