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药药剂学 第14章丸剂
中药药剂学丸剂章节重点知识点总结,考研党备考秘密武器!学生党期末必备宝典!非常值得学习!干货满满,欢迎点赞收藏!
编辑于2024-03-14 21:58:05丸剂
概述
特点
优点
传统丸剂药效迟缓,如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
溶散、释放药物快 ×
有些新型丸剂可起速效作用,如速效救心丸、苏冰滴丸(以水性材料为基质)
可缓和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制成糊丸、蜡丸延缓吸收
可减缓药物成分挥发或掩盖异味,如:泛制法将其泛在丸心层
服用方便
缺点
除滴丸外,丸剂多以原粉入药,服用剂量偏大,小儿服用困难,卫生学难以控制,微生物易超标
溶散差异大
分类
按赋形剂分类
蜜丸、水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
按制法分类
泛制丸、塑制丸、滴制丸
制备方法
泛制法
塑制法
滴制法
其他方法:离心造丸法、挤出-滚圆成丸法、流化床喷涂制丸法、压制法制丸
水丸
特点
以水或水性液体为赋形剂,易溶散吸收
不加其他固体赋形剂,实际含药量高
可将易挥发,有刺激气味、性质不稳定的药物泛入内层,降低对消化道刺激,提高稳定性
丸粒小,表面致密光滑,利于吞服,不易吸潮利于贮藏
泛制法制丸工时长,经验性强,丸粒规格与溶散时限难以控制
赋形剂
原理:依靠水等极性液体赋形剂润湿药材细粉,诱导其黏性,使之粘结并滚圆成型
纯化水或冷沸水
诱导中药某些成分产生粘性
酒
白酒、黄酒
醋
常用米醋,有引药入肝、矫味矫臭等作用,可使药粉中生物碱成盐,增加溶解度,利于吸收,提高药效
药汁
适用于不易制粉的药材,即可作赋形剂,又可减少服用量,保存药性
其他
糖汁、低密度蜂蜜水溶液
制法
泛制法
制法
关键:起模
原料的准备
药材一般粉碎成细粉或最细粉
起模和盖面用过7号筛的细粉
成型用过5-6号筛的药粉
起模
丸模为直径1mm左右球形粒子,是泛丸成型的基础
方法
粉末直接起模
湿颗粒起模
起模用粉应选择黏性适宜的药粉,黏性过高或黏性过低均不利于起模
成型
在丸模上反复加水润湿、撒粉、黏附滚圆
盖面
使丸粒表面致密、光洁、色泽一致
方法:干粉盖面>清水盖面>粉浆盖面
干燥
一般在80℃以下
含挥发性成分的水丸,控制在50℃-60℃
选丸
干燥后,分离出不合格丸粒,保证丸粒圆整、大小均匀、剂量准确
流程:原料药→粉碎(润湿剂)→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包装→成品
注意事项
起模是泛制法的关键。成功关键在于选择黏度适宜药粉起模,粘性过大加水后易黏成团块,过小则松散不易粘结
加粉加水量:每次加水加粉量要小,水过多则小粒子黏连,丸模数量少;粉过多则黏附不完全,产生更多的小粒子,丸模长不大。成型过程中,随丸粒逐渐增大,每次加水加粉量应逐渐增加,且每次加粉后,应有适当滚转时间,但过长会影响丸剂溶散
挥发性、刺激性药材分别粉碎,泛于丸粒中层
含朱砂、硫磺及酸性成分丸剂,不用铜制泛丸锅
常见问题
泛制法制备水丸工艺效率高,易控制丸粒规格和溶散时限 ×
外观色泽不匀,粗糙
丸粒不圆整、均匀度差
皱缩:湿丸滚圆时间太短,未被压实,内部存在多余水分,干燥后水分蒸发,导致丸面塌陷
溶散超时限
微生物限度超标
塑制法
现代工业化生产常用,生产效率高,生产过程易于控制,丸型圆整,溶散快
塑制法制备水丸工时长,丸型溶散时限不宜控制 ×
制法
原料的准备
原料药细粉过5号筛
制软材
关键
制丸
过程中,喷洒适量95%乙醇,防止丸粒黏连
干燥
选丸
盖面
加入适量乙醇水溶液,撒入预留药粉盖面(乙醇水溶液为纯水与等量95%乙醇混合液,用量为毛药丸重的6%)
原料药→粉碎→混合(润湿剂)→制软材→制丸→干燥→选丸→盖面→包装→成品
蜜丸
概述
含义
指饮片细粉以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采用塑制法制备
特点
作用缓慢而持久
规格
0.5g以上(含0.5g)为大蜜丸
0.5g以下为小蜜丸
蜂蜜的选择
来源于曼陀罗花、雪上一枝蒿等有毒花的蜂蜜,不可使用
制备
塑制法
蜡丸和蜜丸只能用塑制法制备,其他类型丸剂泛制法和塑制法均可制备
流程
原料药粉碎+炼蜜→制丸块→制丸条→分粒→搓圆→整丸→质量检查→包装
制法
炼蜜
将蜂蜜加水稀释溶化,滤过,加热熬炼至一定程度
目的
除去杂质
降低水分含量
杀死微生物
破坏酶类
增强粘合力
对比煎膏剂中炼糖的目的
去除杂质
减少水分
杀死微生物
控制糖的适宜转化率防止返砂
蜂蜜根据炼制程度,分为嫩蜜、中蜜、老蜜
物料的准备
药物饮片粉碎成细粉或最细粉
制丸块
又称和药或合坨
塑制法关键工序
注意事项
蜂蜜的选择
一般冬季多用稍嫩蜜,夏天用稍老蜜
影响丸块质量的因素
炼蜜程度
蜜过嫩,黏合不好,丸粒不光滑
蜜过老,丸块发硬
和药蜜温
一般热蜜和药
叶、茎、全草(粉末粘性小)老蜜趁热加入
树脂类黏性强的药材,60℃~80℃温蜜和药
含冰片等芳香挥发性成分,温蜜和药
用蜜量
药粉与炼蜜的比例一般为1:1~1:1.5
含糖类、胶质等黏性强的药粉用蜜量少
含纤维多,黏性差的药粉,用蜜量多,可达1:2以上
夏季用蜜量应少,冬季用蜜应多
手工和药用蜜多,机械和药用蜜量少
塑制法常见问题
表面粗糙
空心
丸粒过硬
皱皮
微生物限度超标
浓缩丸和水蜜丸
浓缩丸
含义
将饮片或部分饮片提取浓缩后,与适宜的辅料或其余饮片细粉,以水、蜂蜜或蜂蜜和水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特点
药材经过提取浓缩,体积减小,便于服用和携带
利于储存,不易霉变
分类
浓缩水丸(主要)
浓缩蜜丸
浓缩水蜜丸
制备
塑制法(常用)
原料的准备
质地坚硬、粘性大、体积大、富含纤维性的药材,宜提取制膏
贵重药材、体积小、淀粉多的药材,易粉碎成细粉
制丸
注意事项
膏多粉少用塑制法;膏少粉多用泛制法
制丸过程中,要喷洒95%以上乙醇防止丸粒黏连
干燥温度应控制在80℃以下,含挥发性或淀粉较多应在60℃以下干燥
若丸粒崩解过于迟缓,可加崩解剂,如羧甲基淀粉钠
泛制法
膏少粉多
挤出-滚圆法
对中药水提浸膏粉制丸尤为适宜
离心造丸法
流化床喷涂制丸法
水蜜丸
含义
饮片细粉以炼蜜和水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特点
丸粒小、光滑圆整,易于吞服
同蜜丸比,节省蜂蜜,降低成本,利于储存
制法
泛制法
注意
起模时必须用水,以免黏连
成型时蜜水加入方式: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的顺序(否则,蜜水浓度过高会造成丸粒黏连)
塑制法
一般黏性药材,100g细粉用炼蜜40g左右
含糖、淀粉、黏液质、胶类较多的药材,100g细粉用炼蜜10~15g
含纤维和矿物质较多的药材,100g细粉用炼蜜50g左右
炼蜜和水的比例为1:2.5~3.0
水蜜丸含量高,成丸后应及时干燥,防止发霉变质
质量要求
水分含量
蜜丸、浓缩蜜丸
≤15%
水蜜丸、浓缩水蜜丸
≤12%
水丸、浓缩水丸、糊丸
≤9%
蜡丸
不检查水分
溶散时限
浓缩丸、糊丸
2h
水丸、水蜜丸、小蜜丸
1h
包衣滴丸
1h
滴丸
30min
大蜜丸、研碎后分散服者
不检查
丸剂的包衣
目的
掩盖恶臭、异味,使丸面平滑美观,便于吞服
防止主药氧化、变质、挥发
防止吸潮虫蛀
将处方中部分药物作为包衣材料,服用后首先发挥药效
包肠溶衣可避免药物对胃刺激,或肠溶缓释
种类
药物衣
滑石衣
防风通圣丸
百草霜衣
青黛衣
雄黄衣
保护衣(糖衣)
肠溶衣
虫胶衣
方法
泛制法
滴丸
特点
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药物在基质中以分子、胶体或微晶状态高度分散
缓释、长效作用(非水溶性基质)
生产车间无粉尘,利于劳动保护
工艺条件易于控制,剂量准确,质量稳定
与空气等外界因素接触面积小,易氧化和具有挥发性的药物分散到基质中,可增加稳定性
使液体药物固体化
可多部位用药,既可口服,也可耳、鼻、口腔等局部给药(五官科用药制滴丸剂起延效作用)
载药量小,服药数量大,限制了滴丸品种的应用
基质与冷凝液
滴丸基质
要求
不与主药发生反应
熔点较低,受热可溶化,遇骤冷能凝固,室温下为固体
溶化与凝固温度均较低
对人体无害
基质
水溶性基质
聚乙二醇(PEG)、硬酯酸钠、甘油明胶、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聚醚
非水溶性基质
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蜂蜡、虫蜡、氢化植物油
冷凝介质
要求
不溶解主药和基质
密度与液滴密度相近
水溶性基质的冷凝介质
液体石蜡、甲基硅油、植物油
非水溶性基质的冷凝介质
水、不同浓度乙醇、无机盐溶液
制备
原理
固体分散技术
工艺流程
药物+基质→融熔→滴制→冷却→洗丸→干燥→选丸→包装
常见问题
丸重差异超限
药物与基质未完全融合、混合不均匀
滴制压力不均衡
滴制液温度不恒定
滴制速度控制不当,滴速快,丸重大;滴速慢,丸重小
滴头与冷凝液面距离太大,液滴溅落破碎
圆整度差
药物重量影响圆整度 ×
冷凝液未控制好温度梯度
上部温度过低,液滴未收缩成丸前就凝固,导致滴丸不圆整,丸内空气来不及溢出,形成空洞、拖尾
冷凝液选择不当
冷凝液黏度过小
冷凝液相对密度过大
若液滴与冷凝液的相对密度差过大或冷凝液粘度小,液滴在冷凝液中移动速度过快,易成扁形
改进
液滴不宜过大
液滴与冷凝液密度相近
二者亲和力适宜
冷凝液保证梯度冷却
滴头堵塞
药丸破碎
滴头与冷却液面距离过大
滴液不够干燥
糊丸和蜡丸
蜡丸和蜜丸只能用塑制法制备,其他丸剂塑制法、泛制法均可
糊丸
含义
饮片细粉以米粉、米糊、面糊等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特点
丸粒坚硬,在胃内溶散迟缓,释药缓慢,可延长药效
减少药物对胃肠道刺激,适宜含有毒性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制丸
制备
泛制法
泛制法制备的糊丸溶散较快
注意
起模时用水为润湿剂,加大成型时再将稀糊泛入
糊中块状物必须滤过除去,防止泛丸时黏连
控制好糊粉用量与稀稠,一般糊粉占药粉总量的5%~10%,用量过少,达不到迟缓溶化的目的;用量过多,丸粒难以溶散
塑制法
保持丸块湿润
糊粉用量为药粉总量30%~35%
干燥温度60℃以下,切忌高温烘烤,否则丸粒外干内湿软,或出现裂隙、崩碎现象
蜡丸
含义
饮片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特点
体内外均不溶散,药物通过微孔或蜂蜡逐步溶蚀而缓慢持久释放,可延长药效
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肠道刺激
但无法控制其释放药物速率
制备
塑制法
药粉:蜂蜡=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