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意义和实践要求,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编辑于2024-03-22 16:42:46丰富内涵
概念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定义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即新的高水平现代化生产力(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生产力),是以前没有的新的生产力种类和结构,相比于传统生产力,其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
核心要素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起点是“新” 关键在“质” 落脚于“生产力”
关键提升点
以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
以信息化、网联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为关键提升点。
理论公式
新质生产力 =(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 +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劳动力 + 劳动工具 + 劳动对象)优化组合
时代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党领导下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新时代以来,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和融合度使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先进程度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涉及领域新、科技含量高、交叉属性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实现了生产力的跃迁和质变。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产物
与高速增长相比,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机制、发展模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就要求大力推动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这就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新质生产力是引领全球创新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赋能支柱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并发展先进程度跃迁的新质生产力,从而为全球生产力创新性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高效能 高效率 高质量 更显创新性 更具融合性 更体现新内涵
基本特征
新质生产力是面向新兴领域的先进生产力
新兴领域主要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在新一代高新技术群的孕育催化下,不断拓展、衍生并独立形成的领域,是认知域、物理域、信息域、产业域、资本域等综合构成的统一整体。
新质生产力是面向未来产业的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作为当前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推动着未来产业的诞生和成长,也有赖于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的培育,并在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持续迭代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壮大。
新质生产力是着力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依靠科技创新,而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涉及领域新 技术含量高 知识密度大
总之
新质生产力是新的技术创新
新质生产力是新的产业生态
新质生产力是新的社会变革
实践要求
路径举措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理论,以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特点是创新 关键在质优 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系统性、整体性带动发展
只有把创新发展置于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与核心之上,以创新为核心、为动力、为先导,才能真正实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才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更好地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才能实现系统性的、整体性的、贯穿于全局的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支撑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要求。
新时代新征程,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质量变革 效率变革 动力变革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持久动力。
加强科技创新资源统筹,在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加大统筹力度,加强科技资金、人才队伍、科研基础设施的统筹,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标志性重大战略产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产业基础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持续加力发力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丰富完善应用场景,培育产业生态,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四链”深化融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安全保障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三次产业跨界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推动“四化”深度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绿色底色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立足点,瞄准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进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四化”深度发展,增强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企业力量
通过创新创业和企业孵化、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生态构建和文化重塑等方式推动企业由低阶(L0级)向高阶(L5级)迈进,既可以直接支撑生产力的跃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还可以引领地区的经济社会由低阶(L0级)向高阶(L5级)迈进。
生产力跃迁主要力量在企业
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生产关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 要求相适应
全方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质人才保障
教育和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跃迁的基础支撑
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概述
强化人才引进,提升新质生产力活力
加快技术变革,激发新质生产力动能
围绕产业培育,扩大新质生产力规模
完善机制体质,延续新质生产力生命
重大意义
重要意义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依托科技,依托创新
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到大数据,纵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进而形成的新生产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面向前沿领域及早布局,提前谋划变革性技术,夯实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是不容错过的重要战略机遇,是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先手棋。
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
经济发展从来不靠一个产业“打天下”,而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持续迭代优化。
光伏、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这些促进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都是从曾经的“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来。
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体现了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对全国其他地区同样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战略选择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我国生产关系总体上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释放活力。
对于政府而言
一方面要提供公平竞争的良好营商环境,特别是法治环境。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压力又是其发展的动力,要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优化政府服务,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减少企业不必要的交易成本。
要培育一大批懂科技、懂资本、懂市场、懂金融的战略企业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人才,特别是需要千百万个“四懂”战略企业家。
企业家不是温室中培养出来的,而是在激烈竞争的商战中打拼出来的。
当前我国不少企业家具有“单打冠军”的特点,存在懂科技的未必懂市场、懂市场的却不懂金融等问题,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要的是“四懂”人才,也就是复合型的战略企业家,政府在培养“四懂”人才方面大有可为,特别是可以为企业家成长提供实战型的学习交流平台。
人才是市场竞争的制胜之道
总之
新质生产力是突破发展困境,提升企业竞争的必然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集聚发展动能,助力产业革新的必然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抢占发展高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