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杜威
外国教育史中知识点,介绍了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教育即生长、教育目的论这几个方面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介绍了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德育论、课程论、教学论这四个方面的知识,是外国教育史中的知识点,考研的小伙伴可以收藏喔。
以下介绍了中国教育史中西周的知识内容,有学在官府和六艺,分别从它们的简介、含义、特征、意义等方面来阐述,结构性知识框架方便记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杜威
教育即生活
批判传统教育
传统教育远离儿童生活
学校与社会脱节
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压抑和束缚儿童
内涵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的一种形式
教育为当下生活做准备,而不是未来生活
学校生活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而不是成人
学校生活与校外生活相契合
学校生活应充满现代精神的理想生活
具体化
学校即生活:适应儿童发展的雏形社会
学校应开设活动课程
教学方法:从做中学
课堂应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评价
总之:划时代教育理念、学生中心论、学生主体性
观念:革新、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教育生活化、尊重学生5点(兴趣、需要、生活、个性与自由、身心发展规律与年龄特点)
实践:德育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活动课程
局限:教育质量下降,忽视教师、班集授课制、教材、极端化,陷入平庸,落后生活
教育即经验
传统教育只传递间接经验
忽视直接经验
反对单纯的学习抽象的理想的知识体系
主张
直接经验是增长智慧、发展理想的基础,教育应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
学习直接经验的过程促进学生全面改造和全面发展的过程
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
实践
活动课程
做中学
教材心理学化
心理逻辑
教材直接经验化
优点
挖掘直接经验的作用,说明理想凌驾于经验之上的误区
扩展直接经验的内涵与外延
革新课程观、教学观
教育宗旨并非传授知识,而是提供条件、主动性、直接经验
缺点
走向了经验中心论,过渡强调直接经验,忽视间接经验
很过间接经验无法直接性
教学耗时耗力,很难发挥教师主动性
教育质量下降
教育即生长
批判社会本位论
批判卢梭的极端个人本位论
主张教育目的
外在目的论
内在目的论
好的教育应该摒弃阻碍儿童自由发展的事物
教育的目的---促进儿童内在的本能生长,教育应满足内在生长的各种需要
内在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过程,是内部和外部相互作用 的结果
尊重但不放纵儿童
教育目的论
教育要促进人的内在生长
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当下生活
教育要服务民主社会的发展和民主制度的建设
教育目的应具有
生活性
适时性
内在性
民主性
课程论
批判
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的课程内容
教材与实践 生活相脱离
分门别类的学科课程肢解了儿童认识世界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教材内容缺乏现代社会精神
观点
核心--直接经验
教材心理化
教学论
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启迪思维(反省思维)
含义
模式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假设方案
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
德育论
讲授法
毫无约束的个人主义的道德观
德育基础:新个人主义
德育目的:公民
德育途径
社会
学校、教材、教法皆渗透社会精神
学校德育之三位一体:学校的现实生活、教材。教法
德育方法
德育原理
社会:情景、内容。目的
心理:学生本能冲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
具体方法
抓道德情感
开设活动
融入生活
激发学生主动性
主动吸收性
活动性
生活德育观
情境性
多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