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道德经下篇
道德经下篇,讲述人生哲学,这些章节都体现了老子对道德和修身的深刻见解,以及对社会治理的独特思考。
编辑于2024-04-14 19:16:34道经
1.众妙之门
有
万物的根源
从中寻找万物的踪迹
无
天地的开端
从中观察天地的奥妙
变化的总门
2.功成弗居
对立两面性
美丑
善恶
长短
高下
顺其自然
无为处事
不言教人
不居功,功绩不会失去
3.圣人之治
三不
不推崇贤能之才
使人民不争名夺位
不贵难得之物
使人民不做偷盗的坏事
不炫耀可贪的事物
使人民不产生邪恶、动乱的念头
故
净化人民的心灵
满足人民的温饱
减损人民争名夺利的欲念
强健人民的体魄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常使人民没有伪诈的心志
没有争名夺利的欲念
使那些智巧之人也不敢肆意妄为
4.和光同尘
大道
自古永存
无形
发生作用时,却永无止境
如同深渊,万物的宗主
看起来幽隐虚无却又实际存在
和光同尘
不显露锋芒
解除世间的纠纷
收敛它的光耀
混同它于尘世
5.多言数穷
天地如同风箱
虽然中空,却无穷无尽
政令繁多会加速国家败亡
不如保持虚静
顺着规律的方向,任其发展
名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无所谓仁爱,任其发展
6.谷神不死
大道
变化永不停歇
是生育万物神秘莫测的总根源
绵绵不绝地存在着
作用无穷无尽
7.天长地久
天地
不为了自己而生存
反而永生
圣人
凡事让别人占先
反而赢得爱戴
凡事把自身安危置之度外
反而得以保全
以无私成其私
因不自私
成就自身
8.不争无尤
上善
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其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的人
居善地
甘居卑下的环境
心善渊
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渊博大
与善仁
待人善于相助
真诚可亲
言善信
说话善于信守诺言
政善治
为政善于治理
事善能
办事善于发挥所长
动善时
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因其不争美德
不会出现过失
招来怨恨
9.持而盈之
保持着盈满的状态
不如适合可止
捶打得既尖又利的铁器
就不能长久保持锋利
纵然金玉满堂
谁也不能长久守住
富贵又骄纵
定会给自己带来祸害
功成身退
急流勇退,符合自然运行的规律
10.明白四达
灵魂与肉体融为一体
能永不分离吗?
聚集精气达到柔和
能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吗?
洗尽思想上的尘垢
能让心地宽广得如一尘不染的明镜吗?
热爱百姓,按照道的法则来治理国家
能保持无为的境地吗?
口鼻自然开闭,呼吸吐纳
能绵绵细静地雌守吗?
通达四方
能不玩弄权术和心智吗?
上德
生养抚育了万物
并不占有己有
为世间立下了卓越功勋
不自恃功劳
滋养了万物
并不居于主宰地位
11.无之为用
三十根轴穿在车头
中间必须留出空处
才能装上车轴
使车轮有转动的作用
踩打泥土做陶器
器皿中间必须留出空处
器皿才能发挥盛放物品的作用
建造房屋
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
房屋才能有居住的作用
是故
“有”给了人便利
“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12.去彼取此
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颜色
容易使人眼花缭乱
纷繁嘈杂的音调
容易使人耳朵受到伤害
香馥芬芳、浓郁可口的食物
容易败坏人的口味
放马飞驰醉心狩猎
容易使人心情放荡发狂
稀奇真贵的货物
容易使人失去操守,犯下偷窃的行为
俭以养德
圣人
抛去外物引诱确保淳朴的生活
只求三餐温饱
不追逐声色犬马的外在诱惑
13.宠辱不惊
圣人可为
宠辱若惊
得到宠爱或者遭受耻辱,都像受到惊吓一样
得到心惊不安、失去惊恐万分
宠是上等
辱是下等
贵大患若身
重视大患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
因为人类具有身躯
有祸患
没有了身躯
没有祸患
何人可托填下
把天下看得和自己生命一样重要的人
爱天下和爱自己生命一样的人
14.执古之道
恍惚
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具体物象的形象
上面不怎么明亮
下面也不显得昏暗
连绵不绝而不可名状
有总要回到不可看见的虚无状态
从前面看不见它的头
从后面看不见它的尾
混沌一体
夷
怎么也看不见
希
怎么也听不见
微
怎么也摸不着
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根据早已存在的“道”的运行规律
来考察现在的具体事物
我们就能了解宇宙的原始
这就叫做道的规律
15.微妙玄通
善于行“道”的人
见解微妙且深刻玄远
从不自满,去故更新
他小心谨慎,就像冬天赤脚涉水过河时,那样逡巡不前
他的警觉戒备啊,就好像居于强邻包围之中,不得不说时时警惕万分
他的拘谨严肃啊,就像在做客一样
他的融合可亲啊,就好像正在消融的冰
他的敦厚质朴啊,就像没有雕琢过的原木
他的旷远豁达啊,就像空旷的山谷一样
他的浑厚宽容啊,就像混混浊浊的江河大流一样
保持冷静与变数
他在动荡中静止下来,在安静中慢慢变得澄清
他在安定中变动起来,使其慢慢显出生机
16.致虚守静
使心灵空明虚寂到极点
使生活的清静达到极致
先知大道,后终身不殆
大道规律
万物蓬勃生长,从中仔细观察生死循环的道理
万物纷纷纭纭,但最终都回复到它的本根.
归根曰静
返回本根叫做静
静曰复命
静叫做复归本性
复命曰常
复归本性是万物运动与变化中不变的规则
知常曰明
认识和了解和变化都依循着循环往复的规则,叫做明
终身不殆
不了解这个不变的规律
轻举妄动就有危险
了解这个不变的规律
就能做到宽容
做到宽容就能坦然大公
坦然大公才能无不周遍
无不周遍才符合自然
符合自然才能符合于“道”
体道而行才能长久
17.功成事遂
治理水平
太上,下知有之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根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只只知道他存在)
其次,亲而誉之
较次一等,百姓亲近而称誉他
其次,畏之
再次一等,百姓畏惧疏远他
其次,侮之
更差一等的,百姓骂而推翻他
统治者
信用不足,人民便不会信任
顺其自然 (无为而无不为)
不随意发布政令
等到事情办成了,百姓会感到“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18.大仁大义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被抛弃了,才彰显出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智巧出现了,才会产生虚伪狡诈
六亲不和,有孝慈
父子,夫妻,兄弟不和时,才显出孝慈
国家混乱,有忠臣
国家昏乱的时候,才会出现忠臣
实事造就
19.少私寡欲
国家忧患之源
圣智、仁义、巧利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抛弃聪明和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杜绝仁慈,抛弃道义,人民才会回复到孝慈的本性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抛弃技巧和获利,就不会有盗贼产生
巧饰
不足以治理天下
国家没有忧患
让人民思想认识有所归属
保持纯洁质朴的本性
减少私欲杂念
抛弃“圣智礼法”的学问
20.独异于人
人之常情
应诺和呵斥,相差有多远
美好与丑恶,相差有多远
别人畏惧的,自己也不可不畏惧
众人欣喜诺狂
就像参加盛大的宴会享受丰富的筵席
又像春和日丽之时登上高台观赏仲春的美景
追求东西多到用不完
追求光宗耀祖,高光时刻
精明灵巧,善于捷径
精神领域
如同辽阔的大海没有止境
如肆虐的狂风横扫万里
而我
泰然自若
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
混混沌沌啊,犹如初生的婴儿,连笑都不会
疲倦闲散啊,或像长途跋涉的游子还没有归宿
不追求物品,一无所有
我真是愚人心肠啊,混沌无知
只有我昏昏昧昧
不求上进
无所识别
按部就班
差异
众人都有所作为,而我愚昧笨拙
只因:以守“道”为贵
21.孔德之容
惟道是从
大德的形态,是随着“道”转移的
道
恍恍惚惚
却有形象
却有实物
深远暗昧
却有精质
非常实在
却有信验可凭
永存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
从现在追溯到上古,他的名字永远不会消失
以阅众甫fu
依据“道”才能观察认识万物的起始
22.圣人抱一
不争无尤,天地长久
曲则全
委曲反而得到保全
枉则直
屈就反而能得到伸展
洼则盈
低洼反而能得到充盈
敝则新
破旧反而能新生
少则得
少取反而多得
多则惑
贪多反而会产生迷惑
不自见,故明
不自我表扬,反而能显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是非彰明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吹自擂,反而能功勋显著
不自矜,故长
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长久
道家核心思想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善于谦让不与世人相争,所以天下反而没有谁能够与之争高低
23.希言自然
天地
兴风起雨
狂风
也刮不过一个早上
暴雨
下不了一整天
不能长久,何况于人乎?
因此,不言政令,少扰民才合乎自然
故
从事于道者,同于道,道亦乐得之
从事于德者,同于德,德亦乐得之
从事于失者,同于失,失亦乐得之
失道失德的人,行为就是暴戾恣肆,会得到失德失道的后果
统治者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会相信他
24.物或恶之
急躁炫耀的行为
惹人厌恶
企者不立
脚尖站立,站不牢
跨者不行
脚步跨得太大,走不远
自见者不明
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
自是者不彰
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现
自伐者无功
自我夸耀的,反而建立不了功勋
自矜者不长
自高自大的,反而不能长久
欲速则不达
事缓则圆
25.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它
寂寂无声而广阔无形
独立长存而永不衰竭
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行而永不停歇
天地万物的根本
大道
四个伟大
人
人法地
人效仿地
地
地法天
地效仿天
天
天法道
天效仿道
道
道法自然
道则纯任自然
26.宜戒轻躁
轻
重为轻根
稳重是轻率的根本
轻则失根
轻率就会失去根本
躁
静为躁君
静定是躁动的主宰
躁则失君
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有道之人
行事保持慎重
就像军队行军离不开辎重
即时有奢华的享受
漠然处之
从不沉迷其中
27.常善救人
善人者与不善人者
道者善人也
案例
善于行走的人
不会留下痕迹
善于说话的人
不会在言语上留下破绽
善于计数的人
不用筹码也能计算
善于守闭的人
没有门闩
别人也无法将它打开
善于捆缚的人
不用绳结别人也无法解开
善于人尽其才
因而他的眼里绝不会有无用之人
善于物尽其用
因而他的眼里绝不会有无用之物
内含聪明与智慧
两者关系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贵其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爱其资
虽智大迷
自以为聪明绝顶,其实也是大糊涂
28.常德乃足
居善地
雄雌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知道什么是雄强,却安于雌弱,甘愿做天下的溪涧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甘于做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就不会流失,而回复到婴孩般的纯真柔和境地
白黑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守暗昧,甘愿成为天下的范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甘愿成为天下的范式,永恒的德就不会出错,而回复到真朴的状态
荣辱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甘愿做做天下的川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才能充足,回复到自然本初纯真的状态
政治制度是一个体系,不可分割
真朴的道分散成为宇宙万物
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就会成为百官之长
29.去奢去泰
世人秉性不一
有的前行
有的后随
子主题
有的呴寒
有的吹寒
有的刚强
有的羸弱
有的安定
有的危险
治理天下
主观意愿的强硬的办法
一定会失败
强制加以把持
一定会失去
圣人之道
去除极端、奢侈、过度的措施
无执,故无失
不把持,所以不会失去
无为,故无败
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
30.不以兵强
称霸天下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按照“道”的原则辅佐君王的人,不依靠兵力来称霸天下
用兵
善兵
出兵
只要达到救济危难的目的即可
不会因兵力强大
耀武扬威
自尊自大
自我夸耀
骄傲自满
不得已而为之
不做逞强
不善兵
以兵强天下
穷兵黩武不仅不会带来好处,反而很快会遭到报应
军队过后,荆棘丛生
大战过后,必有荒年
物壮则老
盛极而衰
说明不符合大道规律
31.恬淡为上
夫兵者,不祥之器
人们厌恶它
有道的人不用它解决问题
不到万不得已不用之
用之胜,不洋洋得意
洋洋得意者,是把杀人当乐事的人
绝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以丧礼仪式对待打仗(对待死去的人)
杀人太多,用悲哀的态度对待
32.知止不殆
知道制约就没有危险了
大道
始终是无名而质朴的状态
小到无法分辨
却无人能使它臣服
遵循大道的规则来治理天下
万物将自然归从于它
天地阴阳相合,讲下润泽万物的甘露,人们不须要指使命令它,它就能自然分布
33.自知者明
识人
知人者智
了解、认识别人是智慧的
自知者明
了解、认识自己是高明的
竞争
胜人者有力
战胜别人是有力的
自胜者强
能够战胜自己弱点的是刚强的
心态
知足者富
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
强行者有志
努力不懈的人是有志气的
永垂不朽
不失其所有者久
始终不离失根基的人就能够长久
死而不亡者寿
肉体死亡,精神长存的人才是永寿的
34.不自为大
大道广袤,无所不到
万物依靠它生长
小
它养育万物并不认为自己是它们的主人,一直无欲无求
大
万物向它归附并不认为自己是主宰
因
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因为它始终不认为自己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
35.往而不害
大道功效
执大象,天下往
掌握“大道”的人,天下就会向他归顺
往而不害安平泰
归顺、投靠他,不相互妨害,于是大家都和平安泰
大道表象
动听的音乐与每位的食物,能使锅炉的行人情不自禁停下脚步
而大道
是平淡无味的
想看它始终看不见
想听它始终听不见
它的作用无穷无尽,没有限制
36.柔弱刚强
鱼不可脱于深渊
微秒高明的道理
柔能胜刚
欲擒故纵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
想要收拢它,必先扩张它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想要削弱它,必先让它强大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想要废除它,必先推举它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韬光养晦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国家的利器不可以轻易向人展示
37.道常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永远都是顺其自然的,却又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是不是它作为的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侯王如果能遵循道的原则,无为而治,天下万物就会按自身规律正常发展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当它自生自长产生贪欲,我就用道的真朴去整治它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用道的真朴去镇服它,就不会再起贪欲之心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没有贪欲就会清静无为,天下万物将自然而然走向稳定、安宁
德经
38.处实去华
道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始
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表面,是愚昧的开始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忠信守道的人立世,为人当敦厚而不轻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
实在而不虚华
故去彼取此
应当舍弃轻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德
上德
不德,是以有德
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的
无为而无以为
顺应自然而无心作为
下德
不失德,是以无德
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德,所以实际上没有达到德
无为而有以为
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
仁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仁的人有所为做而出于无意
义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义的人有所作为而出于有意
礼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上礼的人有所施为而得不到回应,就会扬起胳膊,强迫别人跟随行动。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是道、德、仁、义变得淡薄才出现的,当然是社会动乱的祸首
故
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39.贱以贵本
尊贵以卑贱为根本,高是以低下为基础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得一以宁
地无以宁,将恐废
神得一以灵
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得一以盈
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得一以生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至誉无誉
最高的荣誉无须去夸赞称誉
有道之士
不追求美玉般的尊贵华丽
而像石头那样朴质坚韧,不张扬
40.有生于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运动变化的
它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天下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
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有形物质
而看得见的有形物质却生于看不见的无形物质
41.大器晚成
不笑不足与成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上士听到道后,必定立即勤奋去实行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中士听到道后,则将信将疑,犹豫不决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下士听到道后,则会哈哈大笑
因此古时候,立着言的人说过
道隐无名
道幽隐无声,无名无状
明道若昧
光明的道看似暗昧
进道若退
前进的道好似在后退
夷道若纇
平坦的道好似凹凸不平
上德若谷
崇高的德好似低下的川谷
广德若不足
广大的德好似有不足的地方
建德若偷
刚健的德好似怠惰的样子
质真若渝
质朴纯真又好像浑浊未开
大白若辱
洁白无瑕的东西好似含污纳垢了一般
大方无隅
最方正的东西好似没有棱角
大器晚成
最珍贵的器物总在最后制成
大音希声
最大的乐声反而听起来没有声音
大象无形
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它的形状
夫唯道,善贷且成
只有道
善于给予万物并且辅助万物
42.或损或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独一无二的
本身具有阴阳二气
阴阳二气相交形成一种均匀的状态,天下万物都是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
万物都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中互相激荡生成新的和谐体
如果减损它有时反而会得到增加
如果增加它,有时反而会减损
自逞强暴的人将不得好死
做人的宗旨
43.无为之益
无为的益处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腾跃穿行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中
无有入无间
空虚无形之物,能自由穿透任何没有间隙的地方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无言的教化与无为的益处
很少有人做到
44.知足不辱
名与身孰亲?
名誉和生命比起来,哪一个更可亲?
身与货孰多?
生命和财货比起来,哪一个更珍贵?
得与亡孰病?
得到名誉和丧失生命,哪一个更有害?
甚爱必大费
过分热衷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多藏必厚亡
过于积敛财富,必定招致更惨重的损失
故
知足不辱
知道满足不会受到屈辱
知止不殆
懂得适合而止不会遇到危险
可以长久
这样可以保持长久的安乐
45.大成若缺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天下最美好的东西似乎也有欠缺,但它的作用是不会衰竭的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天下最充实的东西好像也很空虚,但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绌
最笔直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弯曲的
最灵巧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笨拙的
最卓越的辩才好像是不善言辞的
最大的赢利好像是亏本的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清静可以克服扰动
寒冷可以克服炎热
做到清静无为可以统率天下
46.知足常足
知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统治者治理天下如果遵循“道”的规律,就可以做到政治清明,明间太平安定,把运载的战马还给农夫去耕种
不知足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如果治理天下不合乎道,政治不清明,祸乱四起,就连怀孕的母马也要上战场
罪莫大于可欲
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放纵欲望
祸莫大于不知足
最大的灾祸莫过于不知满足
咎莫大于欲得
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道欲望有度,不贪得无度,才能保持恒久的满足
47.不为而成
不出户,知天下
了解大道的人不出门户一步,就能够推知天下事理
不窥牖,见天道
不想窗外望一望,就能够了解大自然运行的规律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向外奔逐的越远的人,懂得也就越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所以有道的人
不出行也能够推知事理,
不用窥望就能够明晓,
不去妄加施为就能够有所成就
48.为学日益
清静无为之法
为学日益
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
为道日损
追求大“道”的人,欲望一天比一天减少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私妄减少再减少,就达到了无为的境界
无为而无不为
如果能做到无为,既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了
故
取天下常以无事
治理天下的人要清静无为、不扰乱治国之本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如果经常以繁苛政举骚扰民生,就不配治理天下了
49.圣无常心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有道的人没有私心,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
德善
使人人向善
善者,吾善之
善良的人,我很好的对待他们
不善者,吾亦善之
不善良的人,我也很好地对待他们
德信
使人人守信
守信的人
我信任他
不守信的人
我也信任他
三个十之又三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
有道的人治理天下,会收敛个人的私欲偏见
为天下浑其心
使天下人的心思归于淳朴
百姓皆注其耳目
百姓们皆专注于他们的视听
圣人皆孩之
而有道的人使他们都回到婴孩般淳朴的状态
50.出生入死
生之厚
三个十之又三
生之徒
长寿的有十分之三
死之徒
短命而亡的有十分之三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
生下来本来可以活得很久,但自己走向死路的也占十分之三
夫何故?
以其生生之厚
求生太过度了,酒肉过饱,奉养过厚了
无死地
盖闻善摄生者
听说善于养生的人
陆行不遇兕si虎
在路上行走,遇不到犀牛和猛虎
人军不被甲兵
在战争中不会被杀害
兕无所投其角
犀牛无法对其使用它的角
虎无所用其爪
老虎无法对其使用它的爪
兵无所容其刃
兵刃无法对其施展利刃
夫何故
以其无死地
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即: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51.尊道贵德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生之
道生成了万物
德蓄之
德养育了万物
合力
使万物生长发育
使万物成熟结果
使万物得到抚养和保护
物形之
万物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
势成之
环境使万物成长
是谓玄德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因为道和德不加干涉而顺其自然
生而不有
产生了万物却不占为己有
为而不侍
养育了万物却不自侍其功
长而不宰
导引了万物却不做万物的主宰
52.天下有始
世界观
以为天下母
天地万物都有本始,这个始始天地万物的根源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然知道了万物的根本
也就认识了万物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既然认识了万物
如果再谨守万物的根本
没身不殆
那么终生都不会发生危险
方法论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运用外在智慧的光,返照内在的明,不给自己带来灾祸,这就是所说的绵绵不断地“道”
见小曰明
能从细微处见事理的叫做“明”
守柔曰强
能够守住柔弱的叫做“强”
具体做法
√
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堵塞嗜欲的孔窍
关闭欲念的心门
就可以终生没有劳烦扰心的事
×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打开嗜欲的孔窍
就会增添纷杂的事
使你终生不可救治
53.行于大道
大道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大道十分平坦,可是人偏要舍弃大道而寻觅小路
歧途
盗魁贼首
现状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朝廷已经非常败坏
农田已经荒芜
仓库已经空虚
作为
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还穿着华丽的衣服
佩戴锋利的宝剑
精美的食物早已吃厌
搜刮侵吞了大量的财货
大道坦途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假如我稍微有了认知,行走于大道上,唯一担心的就是走上歧途
54.善抱大道
此理可保子孙烟火不绝
善建者不拔
善于建树的人一旦有所建树就不可拔除
善抱者不脱
善于抱持的人一旦有所抱持就不会脱掉
贯彻于
身(自身)
他的德就是纯正的
家(家庭)
他的德就是丰盈有余的
乡(乡村)
他的德就会收到尊崇
邦(国家)
他的德汇丰盛硕大
天下
他的德就会无限普及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不凭什么知道天下的情况呢
以自身观身
用自身的修身之道观察他人
以家观家
以自家观察他家
以乡观乡
以自乡观察他乡
以邦观邦
以自己的国家观察其他的国家
以天下观天下
以自己的天下观察别人的天下
55.物壮则老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含德深厚的人,就好像天真无邪的婴儿
状态
醇和之理
精之至
精气十分充足
骨弱筋柔而握固
筋骨软弱柔韧,握成拳头却很牢固
未知牝(pin)牡(mu)之合而朘作
他不懂男女交合,但他的生殖器却常常勃起
和之至
元气醇厚
终日号而不嗄(sha)
整天嚎哭,嗓子并不因此嘶哑
阶段
知和曰常
认识醇和的道理叫做“常”
知常曰明
做到处“常”不失叫做“明”
益生曰祥
纵欲贪生会引发“祥(灾祸)”
心使气曰强
欲念主使精气叫做逞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到早已
事物国语壮盛就会走向衰老
这就叫违反了“道”的法则
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消亡
不遇害
毒虫不刺他
猛兽不伤害他
局鸟不搏击他
56.知者不言
是谓玄同
玄妙齐同的境界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向人民施加政令的
向人民施加政令的人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塞其兑,闭其门
堵塞嗜欲的孔窍
关闭欲念的心门
挫其锐,解其纷
永远不显露锋芒
解除俗事的纷扰
和其光,同其尘
收敛他们的光耀
混同他们的尘世
故为天下贵
所以被天下人所尊重
不分亲疏
不可得而亲
不分亲
不可得而疏
不分疏
不分利害
不可得而利
不分利
不可得而害
不分害
不分贵贱
不可得而贵
不分贵
不可得而贱
不分贱
57.以正治国
治国
理念
以正治国
以清静无为的正道来治理天下
以奇用兵
以奇巧诡秘的方法来用兵
以无事取天下
以不扰害人民来治理天下
圣人曰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若顺其自然,百姓就会自我化育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好静,百姓就会自然走上正道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若不乱干预,百姓自然富足
我无欲,而民自朴
我没有欲望,百姓自然变得淳朴
何以知其然哉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天下的法禁多了,百姓就越加贫穷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民众的锐利武器多了,国家就越混乱
人多智巧,奇物滋起
人们的心智和技巧多了,邪风怪事就容易发生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法律越是森严,触犯法律的人越多
58.福祸相倚(yǐ)
人之迷,其日固久
世人看不透这个道理,迷惑的时间已经太久了
阴阳双面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谁能知道它们的究竟呢?
它们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正忽然转变为邪
善忽然转变为恶
治理现象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治理天下以宽大为怀,百姓就会忠厚淳朴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治理天下过于严酷,百姓就会狡诈
是故,圣人
方而不割
出事方正不显得生硬
廉而不刿
虽然有棱角但是不会伤到人
直而不肆
直率而不放肆
光而不耀
明亮而不耀眼
59.长生久视
治人事天,莫若啬
治理百姓、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力更重要的
夫唯啬,是谓早服
爱惜精力,万事才能早做准备
早服谓之重积德
早做准备,就是厚积其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厚积其德就没有不能胜任的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没有不能胜任的事情,就无法估量他的力量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无法估计力量,他就可以担当治理好国家的重任
深根固柢(di)之道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
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了
60.治国烹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理一个很大的国家,要像烹很小的鱼那样,不能时常翻动导致破碎
以道莅天下
运用“道”的原则去治理天下
其鬼不神
鬼怪就起不了作用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不仅鬼怪不起作用,神邸也不伤害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不仅神邸不伤害人,圣人也不侵害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
鬼神和有道的人都不伤害人,所以人们就能彼此相安无事了
61.各得其所
大邦者
治理一个很大的国家
下流
要像江海那样安于处在卑下的地方
天下之牝
居于天下雌柔的位置
天下之交也
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于这里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雌柔能以安静宁定战胜雄强
就在于它既能以静制动,又安于居下
故
大邦
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大国如能对小国谦虚卑下,则必然能取得小国的信任依附
下以取,不过欲兼畜人
取得小国信任,大国无非是兼并小国
小邦
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小国如能对大国谦虚卑下,则必然能取得大国的信任和支持
下而取,不过欲入事人
取得大国信任,小国无非是有求于大国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国小国都可以达到各自的愿望,特别是大国,更应该谦虚卑下
62.万物之奥
道者万物之奥
道是荫庇万物之所
美言可以市尊
美好动听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
美行可以加人
良好高尚的品性可以见重于人
概要
善人之宝
善良的人把它当成宝贝珍惜它
不善人之所保
不善的人也处处保住它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那些不善的人,怎能把道抛弃呢?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自古以为如此重视道的原因是什么?
求以得
有求于它,可以得到满足
有罪以免邪?
反了罪过也可以得到它的宽恕
63.为大于细
心态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
以不搅扰的方法去处理事物
以恬淡无味当做有味
规律
大小多少
大生于小 难生于易
难易
图难于其易
处理问题要从容易得地方入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凡是天下的难事,一定从容易的地方做起
大小(细)
为大于其细
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凡是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的部分做起
多起于少
故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有道的人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做成大事
轻诺寡信,多易多难
夫轻诺必寡信
那些轻易许诺的人,很少能够兑现的,必然失去信用
多易必多难
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得人,必然会遭受很多困难
故
故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有道的人遇到事情总是把它看得很难
所以反而没有困难了
64.慎终如始
未雨绸缪
准则
其安易持
当局面安定时容易把持
治之于未乱
处理事情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其未兆易谋
当事情还未露先兆时容易谋划
为之于未有
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之前就处理妥当
底层逻辑
初期
改变代价最小
其脆易泮
当事物脆弱时容易分开
其微易散
当事物细微时容易涣散
中后期
量变引起质变 (坚持的意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根芽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九层的高层,筑起于每一堆泥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举步开始走出来的
失败的常见形式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主观妄为将会招致失败,强行把持的一定会失去
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受失败
慎终如始,无败事
所以在快要成功是,像开始后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顺其自然
圣人
欲不欲
追求别人不追求的
不贵难得之货
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
学不学
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
复众人之所过
补救众人经常犯的过错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敢为
以辅助万物按其自身规律自然发展而不会妄加干预
65.善为道者
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
民之难治,以其多智
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智巧心机
故以智治,国之贼
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必然会危害国家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幸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了解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别是一种法则
子主题
经常了解这个法则
就叫做“玄德”
玄德
深矣
玄德深不可测
远矣
远不可及
与物相反
和万物复归到道的真朴
然后乃至大顺
然后才能极大地顺乎自然
66.不争之争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集的地方
因为它居于百川之下
所以才能成为千百河谷的统帅
故
圣人
为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要领导人民,必须心口一致地对人民表示谦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要成为人民的表率,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
受拥戴
处上而民不重
有道的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
处前而民不害
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天下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厌弃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因为他不与他人相争,所以天下就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67.持保三宝
道之大
天下皆谓我
天下人都对我说
道大,似不肖
道太广大了,大到不像任何具体东西
夫唯大,故似不肖
也正因为它的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如果大道像一种具体的事物的话
那么它就趋于小而不是道了
三宝
慈
慈爱
√
慈故能勇
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
×
舍慈且勇
丢弃了慈爱而追求勇敢
死诶
结果必死
作用
夫慈
以战则胜
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
以守则固
用来防守就会坚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天将救助谁,就会用慈爱来保护它
俭
节俭
√
俭故能广
有了节俭,所以能宽广
×
舍俭且广
丢弃了节俭追求宽广
死诶
结果必死
不敢为天下先
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
不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才能成为万物的首长
×
舍后且先
舍弃了退让追求争先
死诶
结果必死
68.不争之德
用人之力
运用别人的能力
善为士者,不武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崇尚勇武
善战者,不怒
善于打仗作战的人,不会轻易被激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
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于用人的人,对人总是表示谦下
是谓配天,古之极
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是古代德的准则
69.哀者胜诶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不敢为主,而为客
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防守姿态
不敢进寸,而退尺
不敢前进一步,而宁可后退一尺
行无行
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
攘无臂
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
扔无敌
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
执无兵
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持握一样
抗兵相若
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
哀者胜诶
怀有慈悲怜悯之心的一方能获得胜利
70.被褐怀玉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我说的话很容易懂,很容易实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天下却没有人懂得我的话,照着去实行
言有宗,是有君
说话是有宗旨的,做事是有根据的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所以不了解我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懂得我的人很少,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有道的人总是外表披着粗布衣服,而怀里却揣着美玉
71.知不知矣
自知之明
知不知,尚矣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道,这是最好的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有道的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做缺点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正因为他把缺点当做缺点对待,所以他就没有缺点了
自以为之祸
不知知,病也
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
72.自知自爱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要到来了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不要逼迫人民,使人民不得安居
不要压榨人民,使人民无以生计
夫唯不厌 ,是以不厌
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
有道的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
自爱不自贵
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故去彼取此
所以要舍弃后者保持前者
73.天网恢恢
此两者,或利或害
这两种行为,一个得利,一个受害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用于坚强就会被杀害
用于柔弱就会保全性命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天道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呢?
是以圣人犹难之
有道的人也难以说明白
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
不争斗而善于取胜
不言而善应
不说话而善于应承
不召而自来
不召唤而自动到来
繟然而善谋
宽缓从容而善于安排筹划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稀疏但并不会有一点漏失
74.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人民不怕死,为什么还要用死去恐吓他们呢?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倘若人民真的惧怕死亡,对于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我们就可以把他们抓来杀掉,那么还有谁敢为非作歹
代杀之祸
常有司杀者杀
经常有专门杀人的人去执行杀人的任务
夫代司杀者杀
代替刑戮者去杀人
是谓代大匠斫
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
夫代大匠斫者
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头的人
希有不伤其手矣
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指头的
75.民之轻死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人民之所以会遭受饥饿,是因为统治者榨取吞食赋税过多,因此才遭受饥饿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人民之所以难以统治,是因为统治者政令繁苛、强作妄为,所以人民才难以统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人民之所以会轻生冒死去触犯法律,是因为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干净了,所以人民才会轻生冒死
夫唯无以为生者,是贤于贵生
只有那些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奉养奢厚的人更胜一筹
76.柔弱处上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强大的往往处于劣势,柔弱的反而处于优势
柔弱者生之徒
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
草木之生也柔脆
万物生长的时候是柔软脆弱的
人之生也柔弱
人活着的时候,他的身体十分柔软灵活
坚强者死之徒
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
草木之死也枯槁
草木死了之后就变得干枯残败了
人之死也坚强
人死后,身体就会变得枯槁僵硬
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77.功成不处
有余与不足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自然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其犹张弓与
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
高者抑之
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
下者举之
弦位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
有余者损之
弓弦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
不足者补之
拉得不足了就把它拉满一些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谁能把有余的拿来补给给天下?只有有道的人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有道的人
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功高
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自傲
他不愿表现出自己的贤能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社会的法则相反,要剥夺不足的用来奉养有余的人
78.柔之胜刚
柔之道
水之柔
以其无以易之
水是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替代得了
天下莫柔弱于水
天下最柔软的莫过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但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能胜过水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
但是就是没有人能这样做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弱小的能战胜强大的
柔软的可以战胜刚强的
正言若反
正面说的话,好像在反说
是以圣人云
所以有道的人说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能够承担国家的屈辱
才称得上是国家的君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能承受祸患的人
才配做天下的君王
79.报怨以德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很大的仇怨虽经调解,总还是留有余怨,怎么说得上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呢?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道的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有德的人就像持有借据的人那样宽容不索取
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科苛刻刁诈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自然规律
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不分亲疏
而常常伴随有德行的善人
80.小国寡民
使国家变小,使人民变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不使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必要去乘坐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机会去布阵打仗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中去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使人民
有香甜美味的饮食
漂亮华丽的衣服
安适稳定的住所
欢乐的风俗
邻居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国与国之间相互望得见
鸡犬叫声都可以听得见
但人民从生到死,彼此不会相互往来
81.为而不争
表里不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真是的话不漂亮
漂亮的话不真实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行为善良的人不善于用语言自辩
爱用言语自辩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有真知灼见的人知识不一定广博,知识广博的人不一定有真知灼见
让利
天之道,利而不害
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
人之道,为而不争
有道的人的法则是实惠于众人而不与人争夺。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有道的人什么也不保留
他愈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加富有
他越是把自己的一切给予他人,自己就越加的丰富